熊大喜 朱春良 徐根深
摘要:目的:分析人工智能影像技术在卒中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在2020/3-2021/3时期接收的运用人工智能影像技术进行诊疗的脑卒中患者48例,筛选出本院在2019/2-2020/2时期接收的运用传统技术进行诊疗的脑卒中患者48例,对比2组的CT检查时间、静脉溶栓DNT时间、疾病诊断精准率。结果:实验组的CT检查时间、静脉溶栓DNT时间等远远小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疾病诊断精准率是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以上指标对比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通过人工智能影像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诊断与治疗,能够明显地缩减患者的CT筛查与静脉溶栓时间,是一项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诊疗方法,值得广泛运用。
关键词:人工智能;影像技术;脑卒中;诊疗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9-178-01
脑卒中是一个常见病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通常会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压力,甚至也会带来极大的精神伤害,已经成为现今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本院在全面应用人工智能影像技术之后,发现其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诊疗具有积极作用。接下来我们通过回顾分析法对其展开临床研究,由此来探讨人工智能影像技术的具体应用,相关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常规资料
筛选出本院在2020/3-2021/3时期接收的运用人工智能影像技术进行诊疗的脑卒中患者48例,将其设置为实验组,其中男女之比是25:23;年龄在23-81岁之间,中间值是(50.3±9.5)岁;同时又筛选出本院在2019/2-2020/2时期接收的运用传统技术进行诊疗的脑卒中患者48例,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其中男女之比是27:21;年龄在24-80岁之间,中间值是(51.2±8.2)岁。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发现差异不突出(P>0.05)。此次研究内容及目的已被所有患者悉知,且全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的病情诊断是以手术检查结果为准,并且在接受诊疗过程中,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标准化操作,保障研究期间不存在医护人员差异引起的误差。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传统诊疗模式,即:血化验、CT与MRI检查、溶栓治療等。实验组选择人工智能影像技术,其操作流程包括:指导患者进行CT与MRI检查,然后对检查数据进行分析,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的病变区域进行自动识别,例如:鉴别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组成,并评估患者斑块破裂风险,再与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验证,在给予确认之后,则需要及时安排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在此期间,需要配置一个具有人工智能检测功能的手机软件,便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进行督导与服务,确保整个环节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下去。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的CT检查时间、静脉溶栓DNT时间、疾病诊断精准率。
1.4数据分析
以上实验数据通过SPSS25.0展开研究,计数指标给予(n,%)阐释;计量指标给予()阐释,如果最后的数据是P<0.05,能够看出其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对比2组患者的CT检查时间、静脉溶栓DNT时间
结合表1能够发现: 实验组CT检查时间、静脉溶栓DNT时间分别是(12.44±2.74)min、(17.42±1.87)min,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5.04±4.55)min、(45.72±4.13)min,以上指标对比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
2.2对比2组患者的疾病诊断精准率
结合表2能够发现: 实验组疾病诊断精准率是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以上指标对比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
3.讨论
脑卒中是一个危害非常大的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若无法第一时间接受规范性治疗,通常会导致疾病损伤范围扩大,影响预后效果。对此,在实施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诊疗技术提高疾病诊断率、缩短治疗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人工智能影像技术的作用下,能够逐步提高患者的疾病诊断率,它主要是结合患者的生命体重、临床主诉、生理变化、各项评分等进行综合评判,同时,还需要把脑卒中筛查、高危因素分析等当作一个相对独立的模板,确保患者能够第一时间接受精准的临床干预。值得注意的是,脑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时间是非常紧迫的,它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清除病灶,根据一些西方国家的临床研究来看,在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方案之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精准定位,并第一时间启动溶栓绿色通道,安排主治医生尽快接诊,大大提高溶栓效率,对抢救患者带来积极的作用。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发现:实验组的CT检查时间、静脉溶栓DNT时间等远远小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疾病诊断精准率是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以上指标对比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这能够看出,采用人工智能影像技术对诊治脑卒中患者是有很大帮助的,它能够为患者进行临床抢救提供机会,并逐步提高临床抢救精准率,为增强患者预后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傅璠, 卢洁. 人工智能在缺血性脑卒中影像的研究进展[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10).
[2]李思奇, 赵依双, 张玉梅. 人工智能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评定与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医刊, 2019, v.54(10):32-36.
[3]魏铭综述, 黄楹审校.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影像筛选研究进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0(1):95-98.
作者简介:熊大喜(1987-12-),男,汉族,本科,云南保山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 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