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彤,黄楚懿
(1.大连工业大学 服装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2.大连工业大学 服装设计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 大连 116034)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历史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应结合时代要求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和发扬。灯光、温湿度等客观因素会对服装文物的质地和色泽造成影响,增加其物理展示的难度,爱好者也不能在不同时间及地域对服装文物进行细节观察,观赏和学习极为不便[1]。
数字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服饰文物保护、服饰文化研究及传承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思路。数字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2],其可使文物脱离地域限制,实现共享,真正成为全人类可以“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
汉服作为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查阅,分析汉服服饰特征,从结构、面料、纹样、色彩等方面对福建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的馆藏服饰进行信息采集与研究,利用Photoshop、服装CAD和CLO 3D平台等数字化技术对南京高淳花山宋墓出土的芙蓉牡丹纹罗大袖衫和福州黄昇墓出土的浅褐色绉纱镶花边褙子、褐色罗印花褶裥裙进行了数字化复原,对服饰文物保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汉服最早出现于班固《汉书》[3]“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中,“汉衣服”指的便是汉朝的服饰礼仪制度。汉服的服饰形制在《舆服志》[4]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唐朝杜佑等人[5]所著的《通典》中描述了当时的服饰礼俗和制度。近代关于汉服服装史的文献资料中,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6]中按历史顺序,通过详细的历史资料,加以图像和文献比较,细致地分析了从商朝到清朝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周锡保的《中国古代服饰史》[7]第一次完整和系统地讲解了中国从上古时期到明清时期、近代时期的服饰进化与演变,通过引用大量文献和出土文物等实证,详细分析了男女礼服与日常服饰。
汉服女装主流服饰随朝代交替变化较大,其形制一直以上衣下裳制为主,深衣制为辅,大多为内穿中单,外穿长衫、袍袄等,下穿长裙。各朝代的服装色彩与图案装饰在前朝基础上皆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形成了不同的服装风格,如秦汉之典雅、隋唐之华丽、宋之清雅、明之婉约,同时,服装的面料材质和结构裁剪因各朝代的经济条件及流行趋势而略有不同。
交领右衽、袖宽且长、隐扣系带、上衣下裳是汉服的总体特征。领型多采用交领、直领和圆领,其他领型如袒领、立领等则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8]。衣袖结构按袖下线形状,可分为直袖、箭袖、广袖、垂胡袖、琵琶袖等。汉服结构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天人合一以及节俭、朴素的传统思想,表现出中国服饰含蓄、典雅的特点。传统汉服最基本的结构特征是“布幅决定结构形态”和“十字型平面结构”,通过十字平面裁剪,具有无肩缝、装袖等特点。
各朝代女性服装色彩各有特点:秦汉、隋唐追求华丽,多以红紫蓝绿等鲜艳色为主;宋朝追求质朴、自然,多采用鹅黄、粉红、浅绿、淡青、素白等柔和色彩;明朝中期开始流行大红、大绿等撞色搭配,并缀以金色装饰;到晚明时期则又回归使用柔和色彩且一直延续至清朝。汉服传统纹样在结构造型、工艺方法上都有着精湛的技艺,如唐时期的织、绣、绘、缬、贴,宋时期的缂丝技术等。汉服纹样多为寓意吉祥的图案,新婚礼服和情人互赠的定情信物一般采用鸳鸯、并蒂莲、比翼鸟等;寿诞则一般采用松鹤、菊花等意味长寿的图案。服饰纹样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其具有标示等级制度的作用和祈求平安、吉祥、富贵的寓意[9]。随着纺织技术和刺绣技术的提高,纹样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整个发展大致经历了从抽像到写实的几个阶段:商周以前,纹样与原始汉字一样简洁、概括,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从周代开始直到唐宋时期,纹样越来越整齐,逐渐实现了上下平衡、左右对称、布局缜密;到了明清时期则开始注重于写实,各种动物、植物都被描绘成精美细腻、栩栩如生的纹样,素材也更多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充分彰显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汉服面料以葛布、麻布、丝织品、棉布为主。葛布和麻布是百姓服饰常用的面料。丝织品多达几十种,其中织锦、罗、绫多用于礼服中。棉布从宋代开始流行,多为上层人士使用,棉花种植技术提高后,棉逐步取代丝麻,成为服装中最常见的面料。
通过参观福建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馆,挑选出高淳花山宋墓出土的芙蓉牡丹纹罗大袖衫和福州黄昇墓出土的浅褐色绉纱镶花边褙子、褐色罗印花褶裥裙进行数字化复原。
2.1.1芙蓉牡丹纹罗大袖衫版型结构建立
南京高淳花山宋墓出土的芙蓉牡丹纹罗大袖衫为宋代典型的大袖衫款式,直领对襟开,广袖,如图1、图2所示,根据史料记载其袖口宽73 cm,前身长115 cm,后身长168 cm,通袖长220 cm。衣领两侧及前襟左右下摆分别有两组纽襻,用于绶带系挂。卍字菱纹格罗绶带与大袖衫配套使用,长250 cm,宽10 cm,双层缝合,一般挂套在大袖衫的领部,通过其上的两个绊与衣领上左右两个扣结扣挂,垂至前胸,带端缀金或银佩[10]。
图1 南京博物院馆藏芙蓉牡丹纹罗大袖衫
图2 复原款式图
在正常自然光环境下,服装实物主体色RGB参考值为R:175、G:125、B:88;缘边色RGB参考值为R:159、G:101、B:55;纹样色RGB参考值为R:126、G:67、B:23。使用Photoshop软件对复原纹样进行处理,强化纹理。已知面料采用的是纹罗织物,所以纹样的质地采用暗纹,将处理后的图片保存为JPEG格式,如图3所示。结合规格尺寸和款式图分析复原后的结构如图4所示,图中单位为cm。
图3 修复后衣身及缘边色彩纹样
图4 芙蓉牡丹纹罗大袖衫结构
2.1.2浅褐色绉纱镶花边褙子版型结构建立
福州黄昇墓出土的浅褐色绉纱镶花边褙子是典型的宋代流行女装式样,如图5所示,前身长123 cm,后身长125 cm,通袖长147 cm。袖宽25 cm,袖口宽28 cm,前襟57 cm,后襟59 cm,襟缘、下摆缘、袖口缘三处镶有4 cm宽的彩绘菊花及几何纹花边,前襟有2 cm宽的金粉印芙蓉花、菊花纹小花边[11]。
图5 福建博物馆藏浅褐色绉纱镶花边褙子实物及款式复原图
在正常自然光环境下,服装实物主体色RGB参考值为R:202、G:180、B:131。缘边为彩绘百菊纹样,小花边为印金芙蓉菊花纹样[11]。使用Photoshop软件对复原纹样进行上色处理,通过图层样式使纹样接近印金效果。纹样复原后效果如图6所示。结合规格尺寸和款式图分析复原后版型结构如图7所示,图中单位为cm。
图6 彩绘百菊花边纹样、印金芙蓉菊花纹样及
图7 浅褐色褙子复原结构图
2.1.3褐色罗印花褶裥裙版型结构建立
该裙子上窄下宽,下摆全幅弧形,有10个工字褶,如图8所示。裙长78 cm,腰头长69 cm,宽10.7 cm,裙摆量157 cm,裙带长75 cm,素色印小团花。在正常自然光下,服装实物主题色RGB参考值为R:48、G:43、B:49[11]。
图8 褐色罗印花褶裥裙款式图和福建博物院馆藏实物图
由于文物过于久远,纹样已很难辨清,根据墓葬报告记载中的“印小团花”,并参考明代的流水落花图案,用Photoshop软件绘制了复原纹样。纹样复原后如图9所示。结合规格尺寸和款式图分析复原后的浅褐色绉纱镶花边褙子版型结构如图10所示,图中单位为cm。
图9 复原后的裙身图案
图10 褐色褶裥裙复原结构图
将在CAD中绘制的版片以dxf(AAMA)格式导入CLO 3D 5.0软件中,模特设置为160/84A标准体女模,面料属性设置为丝织物。将各版片放置在模特的对应部位。传统汉服的工艺以平裁、平缝为主,因此,汉服不适用CLO 3D中的安排点功能,可在版片都摆放好后,在2D界面中一一对应编辑缝纫线,进行虚拟缝合,若出现在2D界面难以核对的情况,可参考3D界面进行对应的缝纫线选择。缝纫线都确认无误后,回到3D界面中,显示虚拟模特安排点,并根据安排点将版片放置在对应位置,最后选择模拟工具,进行虚拟缝合,并查看试穿情况。用同样方法缝制浅褐色绉纱镶花边褙子和褐色罗印花褶裥裙,复原效果如图11所示。
图11 三款服装的复原效果图
经过多次调整、测试和试穿后,3D模型的面料质感与实物稍有差异,若用面料测试仪对面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设置相关参数,并用虚拟面料设计软件模拟复原织物,模拟效果会更为逼真。
现今有许多汉服爱好者追求复原与传统汉服形制完全一致的汉服服装,这种仿照古代形制制作的传统汉服能够直观地重现历史,让人们了解传统汉服的特征,但因其衣身宽大而且大多长至拖地,穿着出行不方便并容易损坏,所以市场规模较小。随着时代发展,服饰文化应顺应当代社会的生活习惯。现代汉服是仿制传统汉服形制体系的现代流行服饰,它既符合传统汉服的基本形制和特点,又具有现代的色彩、图案元素。汉服的创新设计也应使其在具有汉服的结构特点和文化魅力的同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本文在芙蓉牡丹纹罗大袖衫的版型基础上,将后片下摆上调40 cm,前片下摆下调10 cm,腰围收紧20 cm,袖宽缩短10 cm,袖长缩短30 cm,使得服装整体更加合身,并在袖口加上缘边装饰。面料将服装主体的丝质面料更换成浅粉色印花棉布,袖口部分和前襟的缘边更换成酒红色天鹅绒质地面料。衣身后腰处有玫瑰刺绣图案。如图12所示。
褐色罗印花褶裥裙将裙摆量缩至154 cm,下摆下调7 cm,腰围收紧4 cm,使其更加合身,并将工字褶全部压实。面料为水色暗纹丝绸,褶裥处绣有黄色小花图案,如图12所示。
图12 芙蓉牡丹纹罗大袖衫搭配褐色罗印花褶裥裙创新设计图
浅褐色绉纱镶花边褙子在复原样板基础上,将下摆上调21 cm,腰围收紧10 cm,使得衣服整体更加合身,并去除衣身两侧的缘边装饰,仅保留前襟和袖口的缘边装饰。将服装主体的丝质面料更换成哑光质地的棉布,接袖线至袖口部分和前襟的缘边更换成丝质薄纱。衣身颜色为浅绿色渐变。衣身前片底摆两侧均有青色刺绣图案,后片底摆有六朵红色花配六朵浅青色小花刺绣图案,前襟薄纱上绣有绿叶紫花图案,如图13所示。
图13 浅褐色绉纱镶花边褙子搭配褐色罗印花褶裥裙创新设计图
本文通过对传统汉服的特征分析,综合运用Photoshop、服装CAD和CLO3D平台的三维虚拟技术,对传统汉服做了数字化复原,并进行了创新设计:(1)通过分析资料,梳理了汉服的款式结构、图案、色彩、纹样、面料等方面的特点;(2)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馆藏实物,根据福州南宋黄昇墓和南京高淳花山宋墓墓葬报告中的记载,运用CAD、CLO 3D软件实现了对南京高淳花山宋墓出土的芙蓉牡丹纹罗大袖衫,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的浅褐色绉纱镶花边褙子、褐色罗印花褶裥裙服饰文物的复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统汉服三维模型的仿真效果;(3)结合现代审美观对汉服进行了创新设计,实现了较好的虚拟试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