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森林病虫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2021-09-11 10:01李景花
现代园艺 2021年16期
关键词:林业部门害虫林业

李景花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华隆自然保护站,甘肃武威 733299)

1 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分析

森林病虫害广义上是指对林业内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不利影响的病虫类。这部分病虫害直接或间接影响森林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林业作物的产品质量及数量,破坏了林业系统的生态平衡,既影响环境,也影响经济。我国病虫害有8000 多种,危害性频发的有200 余种,主要有“十大”森林害虫,其中的主要病虫害见表1。

表1 我国各森林病虫害举例分析表

1.1 发生规模与日俱增,事态蔓延快

现阶段,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的规模和面积正在与日俱增,而危险性森林病虫害事态的蔓延及扩散速度也在加快,这是较普遍的现象。

1.1.1 突发性病虫害发生次数频繁,极易造成重大损失。突发性病虫害发生特点是在未做好防范情况下病虫害大规模或小范围暴发,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严重情况下,会造成经济的巨大损失,也会影响环境保护、生态条件和自然资源。

1.1.2 经济型林业遭受病虫害的威胁日趋严峻。国家广泛发展经济型林业,并且发展卓有成效,为农村脱贫和乡村山区致富提供了一条捷径,具有很大的实践性意义。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如苗圃害虫、蛀实害虫等为害树木的根部、叶子、枝干和果实等部位,严重影响树木产品的质量,造成经济损失。

2 探究我国森林病虫害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病害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且其本身的遗传性能和环境适应力变强

害虫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较强,病虫害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利用周围环境等动力条件和自主传播的方式威胁森林树木,使森林益虫和环境适应能力弱的虫类失去生存竞争力,大量繁殖后代,在生态环境中占主动地位,虽然防治过程消灭了大量害虫,但其抗药性和生存适应力也在自然选择下增强,遗传性能发生变化,极大提高了生存能力,使防治难度升级。如美国白蛾,于1922 年在美国暴发,中国首次发现该病虫是在1979年(辽宁省),进入21 世纪时在全国大面积暴发,该害虫现已被列为国家首批的外来入侵物种。

2.2 我国森林面积扩大

森林面积扩大为害虫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环境,近年来,人工林业面积扩大,人工林相对于自然森林为病虫害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存环境,加上国内和国际上的林业交往愈加频繁,新的病虫害也在不断出现。因此,防治难度再度升级。森林覆盖面积(天保区和重点区)1996 年和2017 年增长趋势如图1。

图1 森林覆盖面积比例图

2.3 新型抗害虫药物药性降低,科学技术及手段较落后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我国科学技术和制药技术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当前有许多抗害虫药物的药性有所降低,害虫经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法则,其遗传特性更进一步强化,继续沿用之前的抗病害药物效果并不能达到最佳。

2.4 资金不到位,防治病虫害的基础设施短缺

由于森林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环境条件不利于人员进入,加上人为懈怠等因素,使拨款资金不能准确到位,造成基础设施不完备甚至短缺,降低了病虫害防治水平。设施落后、不完备,缺少了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无法及时获取准确实时的森林状态信息和病虫监测预报。森林专地缺少检疫站点和配备的检疫工具,限制了防治工作的开展。

2.5 林业部门防范意识低,监管力度小,社会公众参与

林业部门的主动性差,缺少高度的防范意识,林业各部门间的互动性和协调性弱,长期下来形成了恶性循环,衔接环节出现了较大纰漏。从引种到造林的流程发生了脱节,只做到了各司其职却未关注整体运营。在森林种植和养护时,未预先调查地理位置,考察环境条件,开展病虫害对环境和地理位置的适应性研究,也没有做好植树造林设计预案,发现与解决新问题,缺少严格的工作流程。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林业的关注度下降,公众在林业中的作用也来越小,缺少了社会的集思广益也是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损失。

2.6 环境因素的变化造成森林病虫害频发

环境因素的变化使不确定因素增加,严重阻碍了人们的防范与治理工作,也影响了病虫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了病虫的进化。如森林内部物种增加、外部的气候变化、林内生物系统不平衡等,都会影响森林病虫害。

3 制定有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及应对措施

3.1 维持森林内部的环境条件

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有利于各物种的相互制约和内部系统的稳定,可有效抑制病虫害发生,当出现小规模病虫害时,森林可利用其自身的免疫力与之对抗,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定期清理垃圾保证优质的卫生条件,定期除草和松土可减少枝梢害虫、地下害虫等害虫的出现,以免其扩大为害。为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起到“内部屏障”的作用。

3.2 建立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能为及时做出防治措施提供技术保障,配套使用监测系统、远程控制系统、地理通信技术,完善预警网络,对突发性病虫害更加快速有效地做出反应,建立科学的预防机制。在森林内部建立信息网,及时掌握森林气候变化、环境状态、物种活动状况和功能阈值等,把握森林内部的详细动态,提前确立防疫预案,制定有效的措施治理病虫害。如可在森林内部建立起“3S”系统,即RS、GPS 和GIS 的综合使用,利用遥感技术RS 的动态监控功能,其形成的光谱变化特性分析卫星所制作出的航片和影片,确定有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图;将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 应用于实际的森林病虫害防范与治理中,以卫星导航为基础,定位系统起到实时定位作用,搜集和整理实际考察点的数据,获得监控范围内的三维动态点;利用地理信息技术GIS 可为森林病虫害治理的地理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分析、输出作出响应,实时的动态分析可为人们提前作出灾害发生预判提供可靠依据。结合网络信息库,合理推测害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和趋势,是最便捷、有效和科学的预防和治理途径。

3.3 加强制药技术投入和科研工作,有效开展化学、生物和物理防治

综合使用国家和政府的力量,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为做好林业保护工作建立外部屏障。加强林业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资金,确保检疫活动稳定有序展开,切实保证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购入足够的监测设备和管理用具,多招收具有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劳动人员,做好稳定工作。大力研发新型的抗虫性药物,及时除掉有害昆虫,维持林内生态系统的稳定。协调化学、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使三者既发挥出各自的最大功效,又构筑成良好的整体,发挥整体作用(见表2)。

表2 各种治理措施分析表

3.4 规范林业部门工作,做好群众工作

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规范林业部门工作,提高全社会人民的参与度,贯彻落实我国的法律制度,以依法执政作为指导思想,结合法律和行政,规范林业部门从选种到造林整套流程的严谨性。要进行群防群治,协调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基层群众之间的关系,林业工作不是特定某个部门或当地政府的单一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配合,宣传林业保护和病虫害治理,上下同心,共同为林业工作的顺利展开献计献策。

4 结语

综上所述,找到造成森林病虫害的病因后,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地理位置、社会因素,采用生物、化学、物理防治和科技、执法、行政等手段进行病虫害治理,提出优选计划。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认真追求卓越的品质,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研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增加病虫害的治理效果,将病虫害造成的林业损失降至最低水平。

猜你喜欢
林业部门害虫林业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寓言二则
关于新时代环保背景下我国地方林业部门审计工作的思考
land produces
浮世绘
洋县林业大发展
把粮食保管好/一个消灭米象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