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之翅,开启数学教学之旅

2021-09-10 23:19郑晓贝
教学博览 2021年1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郑晓贝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有了更多的新气象。本文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实现精讲,突破重点难点;巧设练习,有效巩固知识三方面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小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快速抚平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积极性,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

(一)情境导入-----贴近生活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我们可以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用课件再现学生生活当中的情境,在教学中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架起桥梁。例如:三下《认识小数》,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商店中文具的价钱。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故事导入-----触摸童趣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过生动、活泼、新颖的故事导入,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故事导入法会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圆的认识》以“自行车比赛”的故事导入:

课件演示:有三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它们自行车车轮分别为圆、正方形、三角形,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

像这样以故事引发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引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为下面新课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三)微课导入-----形成结构

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而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如教学《分数的加减法》利用微课展示“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算理:1.借助图形理解;2.从分数单位考虑;3.揭示计算方法;4.沟通联系,理解算理。学生阅览后,会带着自己的疑问进入课堂。

二、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精讲,突破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的特点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概念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概念形成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画结合起来,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化,是概念形成的催化剂,可以有效地促进抽象概念的形成。

(二)计算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厘清计算算理

计算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知识,理清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在揭示算理方面,信息技术更是可以发挥它无可比拟的优势。

如《分数乘分数》的教学中,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后后,用课件展示一个长方形先被平均分成两份,用阴影标出其中的一份,表示1/2 ,再把1/2 平均分成5份,用颜色标出其中的1份,最后加上延长线。多媒体在数的运算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直观的情境再现、算理互证。

(三)几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輯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很多抽象的几何图形在学生的头脑里都很难建构起来。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声、像、图、文、动画有机结合,有效实现对图形进行割、补、拼的发展变化过程,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实现几何图形知识的有效转化。

如《圆的面积》的教学,候就利用多媒体演示圆的剪拼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并领悟到继续往下份最后圆可以拼成近似长方形,渗透极限思想。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和理解力,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观念。

(四)解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剖析数量关系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可以利用直接形象的信息技术多媒体画面来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立体思维,引导学生抛弃迷惑的数学表象,深入到数学本质当中,更有利于直观地揭示剖析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三、运用信息技术巧设练习,有效巩固知识

在练习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变枯燥的“题海战”练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练习,加大练习密度,扩大练习空间。

(一)激发学生兴趣,设计“趣味性”练习,吸引学生注意力

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巧用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以更高的兴致、更高涨的情绪、更自主地态度投入到练习中来。可以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练习,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从而达到预计的教学目标。

(二)尊重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需要用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强化所学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练习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分梯度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分层练习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

(三)提高学生能力,设计“开放性”练习,发掘学生内在潜力

开放性的课堂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重视开放性练习的设计,加大练习的开放度,以满足学生探索知识的需要,发掘学生内在潜力。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高于生活,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愿数学教学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开启教学之旅,在知识的天空越飞越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巧用信息技术促进“深度学习”[J].陆晓星.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1)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新前街道中心小学 浙江 台州 318020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