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现代化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社会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如何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
对照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当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突出问题。
1.1基层发展需求呈现多元,党建引领的方式不活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在城乡,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流入,社会各类人员流动性增强,村(社区)基层党组织所面对的工作对象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调研中发现,许多村(社区)党组织的党建工作仍然固守传统的党建模式,没有实现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型,未能跟上城乡建设发展的步伐,习惯于用行政命令和社会动员的方式开展工作,党建方式缺乏创新,跟不上基层治理的发展需要,存在党的建设与基层治理“两张皮”的现象,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脱节。
1.2基层治理资源缺乏整合,党建引领的抓手不多
按照现代治理的观点,治理意味着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多方力量的协同行动,多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与良善治理。然而,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由于一些村(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之间融合不够,整合辖区内各类治理资源能力不足等,导致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与辖区内其他治理主体各自独立。由于辖区内各类党组织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党员管理服务覆盖面不广、党员发挥作用平台欠缺等问題也不同程度存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缺乏有效统筹推进。
1.3基层党建自身建设弱化,党建引领的威信不足
我国城乡基层的治理结构主要由党的基层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和社会自治组织构成。党的基层组织是基层党建的主体,也是基层治理的领导力量,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城乡基层党组织由于自身组织力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权威。基层治理越来越依靠官僚化的行政命令,基层党组织在很多基层生活领域存在感不强,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现象严重。
2.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在实践中,面对基层治理的难题,全省各级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创新、平台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2.1以提升组织能力为核心的区域化党建
区域化党建,是指在基层党的建设过程中,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统筹设置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通盘使用党建阵地。与传统“单位党建”或村(社区)党建相比,区域化党建更具有地域性、开放性、整合性的特点。
1)重构基层党建组织架构。区域化党建的核心在于打破过去传统党建的组织模式,通过重构基层党建组织架构,来克服传统“单位党建”体制下的基层组织困境。目前比较典型的有景德镇模式和奉新模式。景德镇市在制度设计上出台“1+N”的文件,形成市级统一领导、区级统筹推进、街道社区具体落实、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四级联动、区域互动体系。同时,通过合理调整社区范围和规模,将中心城区的128个社区整合为86个,全面构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居委会为基础、社区工作站为依托、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治理架构。奉新县通过把社区管理职能从城关镇剥离出来,专门成立社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等专门的社区管理服务机构,按照“社区-居民小组-楼院”的组织架构,形成“三级四层”管理体系,加强对县城社区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
2)完善基层党建运行机制。为有效解决基层党建“建而不联,联而不合”的问题,按照区域化党建格局要求,着力完善基层党建运行机制,以制度化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之间议事沟通常态化。赣州市积极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的“1+3”基层治理模式,及时高效处理社区管理服务方面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同时,通过购买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开展技能培训等举措,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性社会组织,全市33个志愿服务组织、76万余名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服务一线,并打造“老师傅调解室”“朱秀英群众工作室”等一批群众工作品牌,推动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良性运行。
3)整合区域基层党建资源。区域化党建通过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区域化党建组织网络,将区域内分散的党组织和党员个体聚合为基层治理的重要领导力量。赣江新区经开组团枫联社区汇聚各方资源,按照“组织联建、服务联抓、困难联解、文明联创、环境联治、民事联商、治安联防、机制联动”的“八联”举措,推进社区治理服务创新,全力构建“活力枫联、美丽枫联、暖心枫联、平安枫联”的“智慧精品社区”。
2.2以汇聚治理资源为核心的平台化党建
现代社会治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坚持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善于搭建平台,为引导各种社会资源与社会力量有序化参与基层治理提供渠道。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以汇聚治理资源为核心的平台化党建正在成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形式。
1)制度化的公众参与平台。推进基层治理离不开公众参与,在基层党建实践中,通过建立村(社区)居民协商议事制度的方式来搭建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制度化平台是较为普遍的做法。南昌市正在积极探索推进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引领的村(社区)基层协商。具体做法是,在村(社区)由党组织领衔设置常设协商议事机构——民情理事会,上级驻村挂点领导或乡镇(街道)领导担任名誉理事长,主要帮助解决村(社区)一级无法解决的公共事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理事长,并设常任理事会成员和非常任理事会成员若干名。常任理事会成员一般在村(社区)干部、党员代表、村(居)民代表、物业公司代表等中产生,非常任理事会成员则视协商议题需要,在利益相关方代表中产生。通过开展民主议事协商,为群众理性表达诉求搭建了平台。
2)项目化的基层治理平台。通过项目化的方式带动治理的运转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一种形态,因而项目制也被视为是一种能够将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层级关系以及社会各领域统合起来的治理模式。这种项目化的治理方式,也成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赣江新区经开组团锦绣家园社区针对小区居民参与社区共建积极性不高的现状,从2018年开始,开展党建+“微银行”项目化试点。项目由社区党支部领办,并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推动党员群众自愿开展社区服务。根据居民参加志愿服务情况,实行积分制,并可用积分兑换相应的生活物品。自项目运行以来,已有300多户居民通过自发的巡逻、环境治理、邻里调解、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区“微银行”的项目,有效激活居民参与社区共建的热情和积极性。
3)多元化的基层服务平台。随着城市社区多元化和异质性的变化趋势,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迫切需要建立起满足城乡群众多样化需求的服务供给体系。赣江新区共青组团茶山街道按照“区域化党建、多元化管理、片区式服务”的理念,推出了“党建+三单”的创新服务方法:即“居民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居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点单”求助,“茶山红”志愿服务中心就近指派志愿者接单,上门服务。通过深入开展“党建工作联创、思想教育联做、社区服务联办、社会治安联防、卫生环境联抓、精神文明联建”的“六联”工作模式,“一花开六瓣”打造出以“红课堂、红马甲、红驿站、红管家、红托管、红商圈”为主要内容的“茶山六红”品牌,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延伸。
2.3以强化治理效能为核心的技术化党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推动基层治理带来了新机遇与技术支撑。在基层党建创新实践中,技术治理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智慧型党建。互聯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社会治理带来了机遇与治理工具,智慧党建便是在信息技术发展下产生的新型党建形态。赣江新区经开组团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了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楼宇党建“梦想方程式”。通过在综合党委党群服务中心增设“红色传感器”,并设计专门软件系统,党员群众可以直接在大屏幕上书写意见建议和寄语,后台自动收集传送,便于基层党委及时做出回应处理。同时,研发绘制了电子“党建阵地图”,分区分块分色在电子地图上标注区域内“两新”党组织的位置和基本情况,确保基层党建始终占领的“阵地制高点”。
2)基层治理服务的清单制供给。清单制运用技术治理的工具开辟了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权责的新路径。在基层党建中,清单制也为党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抓手。赣州市通过建立“赣服通”赣州分厅和“赣州通”APP,上线317项公共便民服务事项、515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通过梳理“服务清单”,并依托技术手段,变“网上办”为“掌上办”。同时,进一步优化提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功能,畅通民声服务通道,为群众提供全天候不间断服务。瑞金市推进“全网覆盖、全城通办、全员参与”的“3Q”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党建信息平台与政务信息平台,推动居民就近办理政策咨询、医保、社保等服务事项,实现居民高频服务事项“全城通办”。
3)党建引领下的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党建标准化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效举措。按照我省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三化”建设的要求,赣江新区制定出台了《赣江新区直管区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指导意见》,围绕农村(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实施“六个一”工程,即:配好一个班子,选好一个路子,立好一个标准,定好一个机制,建好一个阵地,搭好一个平台,推动村(社区)党组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积极推进村(社区)活动阵地资源整合,推动基层阵地建设与党群服务中心和文明实践站相融合,在城乡治理标准化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
3.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从各地基层治理实践来看,提升基层治理需要一个核心来引领,需要多元主体参与,也需要能够充分整合各方力量的机制来维持治理体系的运转。为此,我们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方向。
3.1以强基固本为核心,提升党建引领的组织力
1)着力强化基层党建队伍力量。一方面要强化乡镇(街道)党(工)委统筹能力。乡镇(街道)党(工)委作为直接管辖基层村(社区)的党组织,其作用发挥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村(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应赋予乡镇(街道)直接调度、对接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部门的职权,切实增强乡镇(街道)一级的统筹能力,以提升事件处理、服务群众的综合效能。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重点围绕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开展专题培训。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组织外出学习考察,进一步转变观念、启发思维、提升能力。
2)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一方面,各级组织部门和乡镇(街道)党委要加强对村(社区)党织的指导,帮助解决好当前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村(社区)基层党组织要强化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建强基层组织、发挥党员作用,不断提高村(社区)党组织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和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有效整合基层治理资源,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获得更多认可,不断强化基层治理权威。
3)健全完善基层党建运行机制。要按照“建章立制”的要求,通过把基层好的创新做法提炼固化成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加快基层党建治理资源整合,不断提高村(社区)党组织对村(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等其他组织的领导能力,使各类组织在基层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和引领下,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强化治理权威,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3.2以多元共治为主体,提升党建引领的执行力
1)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凝聚整体合力。区域化大党建有助于整合辖区内的党建资源,汇集社会多方力量共同服务基层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要运用好区域化党建理念,建立起村(社区)大党委组织架构,将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各类基层党组织吸纳到村(社区)大党委的组织架构中,不断壮大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工作力量,通过搭建议事协商架构,完善议事协商机制,将传统基层党建由村(社区)党组织唱“独角戏”变为各类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2)建立多元化参与渠道,聚合治理资源。进入新时代,基层治理要坚持多方参与,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的作用,让多方力量和资源有效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形成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齐抓共管基層治理格局。
3)明确各单位权责边界,形成有机连接。区分政府部门、村(社区)党组织、村(社区)自治组织、驻村(社区)单位之间的权责边界,坚持“谁主张、谁受益、谁负责”的动力机制和行动逻辑,在公共事务方面通过集体行动引到群众主动承担、共同参与营造美好生活的责任和应享有的权利。
3.3以精准服务为手段,提升党建引领的凝聚力
1)塑造服务型治理理念。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是实现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实现好这一功能的方法途径应当是强化服务功能。面对城乡发展转型,传统的基层党建工作要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并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的服务需求,这就要求新时代各级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引领推动社会治理来助推传统党建向服务型党建转型,通过拓展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来强化政治功能,实现基层社会的良善治理。
2)打造闭环式治理机制。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在深入群众中了解和掌握群众的工作生活需求时,要建立社区群众“需求清单”,构建“服务清单”,并协调各方力量,明确治理内容和治理活动,形成有序互动、充分合作的有效连接。治理内容和治理活动应充分考虑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收益程度,并形成方便、快捷、有效的闭环治理机制。
3)搭建智能化治理平台。当前,智能终端的普及,方便了群众生活,拓展了信息交流渠道,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全新平台。可利用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微信群等平台,及时发布基层治理相关信息,高效精准收集村(居)民意见。充分发挥好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在信息反馈、问题发现解决、效果评估等方面的作用,让基层群众在网络平台参与投票、发表议论、开展协商等,解决因事务繁忙而无法参加集体议事的问题。
综上,面对党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存在的现实困境,基层党建创新中的诸多实践做法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借鉴与参考。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要善于在实践中探索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方式,不断探索路径方法,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有效融入与良性互动,通过基层党建发展,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以党的建设推动和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
作者简介:陈静(1988.9-),江西省赣江新区党群工作部干部,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