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慧珍
摘要:村镇银行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资金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我国农村地區行业资金流动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但是由于村镇银行起步较晚、普及化程度低、信息化技术程度弱,无法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因此,加强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和寻找一条适宜村镇银行的发展之路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发展之路
一、村镇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困境
(一)风险管理体制尚不成熟
由于村镇银行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且资产规模小、信息化和现代化程度低,致使其抗风险能力较弱,整个内部风险管控模式十分简单,且风险管理相关技术和水平低,其大部分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都是参考商业银行的管理方式,一方面,由于村镇人民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无法从长远、持续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前期经营过多重视业务的开展,而忽视了信用风险的把控;另一方面,部分村镇银行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独有的信用风险管理体制,制度不健全,“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至始至终尚未形成完备的信用风险管理体制,导致机构内部的监管制度缺失。
(二)专业性人才匮乏,职工流失率高
相比城市,村镇发展环境落后、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工资福利待遇低、生活条件差等先天劣势,致使大部分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不愿前往村镇就业,往往都选择经济发达、薪资福利待遇好的发达城市就业,因此大多数的村镇银行专业性人才缺乏。且机构职工流失率较高,一大部分地方资源型员工,仅仅只是接收数月的短期培训,并未完全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管理知识便直接上岗。而中层的领导人物都是从职工内进行选拔,缺乏真正融会贯通的金融领域人才,尤其是信用风险管理人才,在专业性人才数量十分匮乏。而在高级管理层中,大部分领导都属于被调遣、兼职性领导,对当地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状况不熟悉,对其监管不够到位。
因此,从底层、中层、高层三个层面来看,高层领导对机构组织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熟悉,中层领导中缺乏专业风险管理人才,而底层员工不熟悉具体的操作流程和合规要求,并对复杂、难懂的信用风险辨别能力弱。
(三)财务数据不准确,部分企业存在数据作假行为
数据是村镇银行对信用风险管控的基础,一旦村镇银行信贷客户财务数据具有虚假性,将直接导致村镇银行无法有效、及时管控风险。根据统计,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微型企业在财务数据上进行造假行为,如江西德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虚报涉农、小微企业贷款数据,进行数据造假,对相关村镇银行信用管理造成误区。更有甚者,如广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财务会计报告进行造假,并虚报、瞒报统计资料,违反相关规定,从一定程度上损害村民、农民的经济利益,加大了信用管控风险,造成村镇信用管理混乱,贷款三查执行乏力。
(四)农民收入不稳定,经济下行压力增加风险
一般来说,村镇银行都处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其主要客户群体都是农民、小县官和小微企业,其普遍的特点是资金总量少、抗风险能力差。农民缺乏一定的金融知识和理财知识,不善于对金钱进行有效的管理,且收入较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理环境、地质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导致收入容易受自然环境影响,十分不稳定,同时又缺乏有效的抵押物,无法做到贷款和风险的匹配。因此,一旦这些客户群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经营困难,难以具备能力偿还债务,给村镇银行带来巨大的信用风险。
随着大型企业的高速发展,在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四座大山的压制下,部分小微企业其经济压力十分大,而经济下行压力又增加了小微业务的经营风险。在村镇银行所在的村地、县城多为小型制造企业,受经济下形压力,其经济增速减缓、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又由于自身管理水平低,致使信用违约、“跑路“、逃债现象频频发生。
二、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之路
(一)健全完善风险管理体制
1.公司治理及内控管理构架
村镇银行董事会是风险的主要决策负责人,承担起把关信用风险偏向的重任,并根据潜在的风险及时制定战略方针,并授予经营管理层进行日常的运营。其主要的风险管理体系为:董事会负责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并根据潜在信用风险制定防范策略,做好预测和部署工作。经营管理层对三会进行管控,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全面风险管理会负责拟定村镇银行的风险管控制度和相应措施,贷审会对贷款人相关信息进行审核,建立信用白名单和黑名单,对贷款人信用进行严格把关。风审会负责其风险审计的职责,将最终审计结果送至董事会让其检查和监督。
2.管理流程和授权机制
村镇银行应该对信用风险管理采取分级管控制度,按照信用风险的潜伏程度和危害程度大小进行等级划分。且信用风险管理的传达采取“层层递进“模式渐进式汇报,当遇到危害程度大的高等级信用风险事件,可直接跨级向董事长进行紧急汇报,以最短的时间做出最快的应多措施,实行信用风险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再信贷业务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建立明确、标准的业务规范和全套管理方案,且受新业务审批必须根据客户群体、行业、资金情况进行明确的区分,从其贷款数额大小、偿债能力、贷款资金用途、信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确保对信用风险的把控。
(二)建立健全高效“职业人“制度
村镇银行经营和管理人员的道德水平、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知识储备将直接关系到信贷风险的高低。因此,为了从高、中、低三层进行彻底的人才适用,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对职工进行思想上的洗礼、管理意识上强化、技术水平的提升,让经营人员树立正确的信贷价值观,从内部保障信用贷款的规范性、有序性。不仅如此,外部监督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预防工作人员贪污、内外勾结、狼狈为奸,利用机制漏洞谋取利益,引发不规范贷款,增加信用贷款风险,因此对员工加强法制教育,规范行为,并建立奖惩制度,形成强制性的有力力量。
(三)加强村镇银行体系法制化建设
受小微企業信息披露虚假、财务报告作假等恶劣行为的影响,村镇银行要加强公信力,就必须加强法制化建设,设立并完善专门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小微企业以及村民行为,并以公告形式对作假、违法的小微企业进行公示,以此起到警示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为投资者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信用环境,相关政府人员和监督部门不断加强执法力度,坚持“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原则,严厉打击失信、违法行为。
(四)提高农民现代信用意识,完善农村信用征信体系
农民是村镇银行信贷的主体,通过公告、宣传栏、知识讲解、会议等形式进行有关信贷知识和信用风险的讲座,以此提升农民的现代信用意识。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防范农村金融体系的信用风险,还可以营造“人人守信“的良好氛围,促进农村信用文化的发展。
完善农村信用征信系统,必须统一立法,保证有法可依,其中规范征信活动和个人信息的主体权利的维护是极其重要的两个层面。其次,完善监管立法,确定监管主体以及相关责任,以防追责时无法找到承担主体,落实责任。同时,行业组织的监管也必须紧随其后,通过有关行业组织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村镇银行行为,才能更好的惩治不良之风。
三、结束语
总体来看,村镇银行是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中坚力量,由于自身发展不完善等相关原因出现信用风险管控的问题,因此应从创新日常经营方式、防范机构信用风险管控和相关法律、体系、制度的完善等方面,不断走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姚靖宇.村镇银行信用风险及其发展之路[J].中国市场,2020,000(003):51-52.
[2]王绪慧,潘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的原因及防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3):50-51+55.
[3]封军,辛立秋.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分析及其对策选择[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00(006):5-7.
[4]祝健,张传良.防范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的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1(18):23-24.
[5]陈淑花.我国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华侨大学,2009.
[6]潘枫.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7]任旭辉.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环境及信用风险分析[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