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9-10 07:22:44余雄芬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1期
关键词:金融支持农村经济互联网金融

余雄芬

摘要:本文紧密围绕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及对策研究,首先论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迟滞不前的原因,最后结合農村分布分散的特点指出了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支持工作,给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支持策略,研究成果对于农村的金融支持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可以有效地存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金融支持;互联网金融;金融机构

1.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发展现状

政府对于农村工作尤为重视,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复杂的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2018 年10 月 31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与农业农村是补短板重点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18年审议通过并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三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等一系列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乡村振兴上升至国家战略的新高度。此次《意见》出台对应了习总书记在 18 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明确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农村建设是今年基建补短板的核心方向,中央和金融方面的支持都将显著加大。

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有效担保的不足等等老大难问题,也是影响农户获取贷款的主因。所以,在贷款端,如何拓宽农户的融资途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农户提供及时、低成本的贷款,是当前农村金融的主要研究方向。农民接触比较多的有两类,按照风险控制的方式分,第一类是官方背景的金融机构,比如农村信用合作社(现在一般都改制成农商行)以及邮政储蓄。大的商业银行则很少到农村中去。这类机构的特点是产品利率比较合算,但是运作效率比较低,通常贷款额度低、手续复杂、可能需要多户联保。第二类是民间的小额借贷机构。这类的特点是就是高利贷,用超高的利率去覆盖违约风险。

2.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原因分析

目前国家给农村提供的金融产品是照搬的城市金融,从期限、押品、办理方式,金融团队与农村格格不入。我国的银监是城市银监体系,中国的城市社会是欧美体系,而农村依然是中国传统世界。中国的现代化商业社会治理体系只到县一级,县以外是广大分散传统的农村和农民。法律对他们作用不大。即使农村产权私有化可以抵押,他们的财产权由于偏远也欠缼交易价值。他们没有现代商业社会的交易纪录以评估征信。他们没有健全的社保税收等城市个人信息体系。所以基于财产抵质押,大数据个人信息评估,现代商法体系的城市金融无法评估和服务他们。不能简单的将城镇中的金融产品套用到农村中来。从大的范畴看,农户的经济情况可以用“重资产、弱现金流”两个词来概括。一般农户大部分的流动资金都投入在农机、农资、土地等生产资料上了,真正手里的现金往往不多。农户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是:额度够、还款灵活。一年中,可能只有两个收获的月份是正现金流,其它月份都是负的。所以,常规贷款按月还款的方式就未必适合农业生产;而且,由于生产过程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只有两三万元的贷款额度也是无法满足要求的(买个种子化肥都不一定够,不解决问题),这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发展思路

农村金融问题的解决思路是把农村金融需求分为两类:一类生产类;一类消费类。生产类依托大型农业企业产业链金融和全国农业担保体系的基于生产数据库的专业型政策性产业金融来解决。消费类向台湾日本学习,组建农协,发展政策性互助金融。前者是城市金融向农村延伸的有效方式,已有作用,但进度受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影响,还受金融人才欠缺影响。后者严重受制于农村组织化现状。严格讲后者就是依托组织体系的道德利益约束,使其违约的社会成本远高于守约。这种组织可以是协会,可以是政党,可以是宗教,可以是宗族。但现在和可预见的十年内在农村欠缺健康可信赖的组织体系。除了正常的家庭收入增长带来的需求增长外,值得注意的是一点:土地的规模化可能会成为未来几年的重要驱动因素。在几个试点土地规模化的地区,土地都是供不应求的,基本上一有能够出租的土地就很快被抢走了。像以前那样每家种几亩地或者十几亩地,是很难赚钱的,只有集约化才有盈利的空间,因此一旦政策放开,一定会快速整合。而这个因素带来的结果,则是农业整体人口的减少、人均种地面积的增加。而金融方面的需求,则是消费金融的城镇化、生产需求的规模化。即一般的消费需求会迅速被现有城镇的金融服务所覆盖,而生产性的需求则会受益于土地耕种的机械化和规模化而快速提升。

4.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支持措施

农村的自然村落分布比较分散,对于农村金融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很多合理的金融支持方法也无法完整及时的传达到农民,为此可以另辟蹊径结合互联网开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受到了新技术的冲击,“互联网+”的时代正式到来,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运行。在互联网技术大爆炸的21世纪,社会经济的各个行业的运行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主要特征就是都与互联网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结合。农村的互联网发展迅速,这一点从2020年的双十一活动就可以看出来,更多的农民消费者也开始选择了直接从互联网上购物,这样直接省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更好的存进农村经济发展,我们需要对于农村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4.1 农村金融风险理念全面提升

要想全面提高防范农村金融风险能力,首先需要将农村金融风险理念全面提升,这种风险理念的提升不能顾此失彼,既要提升线下传统业务的风险理念,又要提升线上业务的风险理念。对于线下的传统业务,金融系统可以基于新的互联网技术进行风险管控。比如个人存取款业务,可以引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这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大幅度降低存取款的风险,提高这项业务的安全级别,在人脸识别的大数据与身份验证信息不匹配时,可以自动触发金融系统的报警模块,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个人的资金安全。而对于投资业务咨询,同样可以引入大数据分析,充分分析主流的各种投资渠道的潜在收益和潜在风险,由用户个人去平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这样既可以最大化用户的收益,也可以充分降低农村金融的风险。

4.2 农村金融风险管理方法多样化发展

金融系統作为国家经济意志的代言人,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带来的是农村金融每天需要面对的金融业务也是种类繁多,这就需要农村的金融风险管理方法多样化发展,从而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可以化解各种金融风险。例如现在各个农村金融系统比较流行的三维动态风险评估方法,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新时期的各种金融风险而发展起来的,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三维的风险评估模型,第一维空间是金融系统所面临的各种金融风险,第二维空间是金融系统在信息技术时代所参与的各项业务,第三位空间是各项业务的开展时长。在这个三维模型上的每一维空间上都有一个安全阈值,只有三个空间的点都在安全阈值内的时候,风险模型才不会提出警告。只要有一维空间超过安全阈值,风险模型就会提出警告。类似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只有各种农村金融风险的管理方法百花齐放,多样化发展,才能确保我国农村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从而促进社会稳定。

5.结语

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有效担保的不足等等老大难问题,也是影响农户获取贷款的主因。所以,在贷款端,如何拓宽农户的融资途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农户提供及时、低成本的贷款,是当前农村金融的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的自然村落分布比较分散,对于农村金融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很多合理的金融支持方法也无法完整及时的传达到农民,为此可以另辟蹊径结合互联网开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为了更好的存进农村经济发展,我们需要对于农村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分别是农村金融风险理念全面提升和农村金融风险管理方法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洁,陈建明.探析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下农村经济与金融支持问题——兼评《农村经济、金融支持与低碳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05:100-101.

[2]张田,齐佩金.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及其潜在风险研究——基于对“保险+期货”模式的扩展[J].金融与经济,2019,11:92-96.

[3]中国人民银行上饶中心支行课题组,方培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政策性金融支持的理论及实证分析——农村产业与金融视角下的市场融资失灵和政策导向[J].金融研究,2006,10:181-190.

猜你喜欢
金融支持农村经济互联网金融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00:35:27
浅谈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1:06:20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5:31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