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1-09-10 07:22朱竞祎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政教育对策研究

朱竞祎

摘要: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多次提倡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如何实现现代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逐渐成为热议话题。本文主要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思政教育工作改革的有效途径,讨论改革过程中的消极影响,以及相应的教育对策,希望能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网络化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管理部门应构建网络监控系统,通过校园舆论引导,发挥网络环境的作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明确网络信息监管部门的具体责任,设置校园网络访问限制,通过规模化、系统化的管理行为,约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网络行为,净化高校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政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3-0149-02

互联网技术普及后,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变得多样化,QQ、微信公众号、微博、贴吧等依托网络构建的大型互动平台的出现,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很大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应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步伐,培养学生德育素养,促进人才全方位发展。

一、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政工作开展带来的机遇

网络的现代化发展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一定便利,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凭借其自身的传播效率,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采取图片、视频、文字相互结合的方式,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充分发挥高校学生自身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望,调动其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实现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当下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设置了较为丰富的网站内容,为学生提供便利服务通道,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高校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时间,也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地点,网络环境的全天候开放为其提供了教育资源,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高度,强化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作用,发挥了高校思政的辐射力及感染力[1]。

二、网络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环境内容混乱

网络在拓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渠道的同时,还带来了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而高校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网络是多元化思想概念的集合体,使用者在进行资源获取的同时,其自身也是网络的信息提供者,这也使得网络信息具备渗透性、扩散性、普及性等特點,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高校学生正处在“人生三观”的塑造阶段,对于社会的认知还处在迷茫阶段,其在日常生活中接收到的各种信息,都会对其人生观念造成影响。若学生接收了网络环境中的消极思想,对人生及社会价值观产生质疑,将会放大社会矛盾,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性。

(二)增加教育工作压力

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出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迎来了模式创新,这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网络环境高速发展的教学需求,虽然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实力过硬,但思政教育内容及传统教育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下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无法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思政活动开展。而现代网络环境中,强化了学生的思政教育需求,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重视高校学生自己利用互联网等工具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了解社会热点内容。这种模式无法发挥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作用,降低了其在思政工作中的使命感,增加了思政教育工作压力。若教育工作者不能将这种负面影响转化为推动思政教学效率的动力,将无法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作用[2]。

(三)增加学生心理疾病风险

虚拟性是网络环境的重要特点之一,其为高校学生情感交流提供了一个没有障碍与地域限制的场所,弱化了实际人际交往中的戒备心理,帮助其获得情感方面的满足与认可。但是,若高校学生对于这种没有束缚的网络环境产生依赖,满足于网络环境中的虚拟世界,将会在现实生活出现厌倦、冷漠等负面态度,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若学生沉迷网络世界中被认可的感觉,无法接受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反差,将变得沉默寡言、小心翼翼,甚至可能患上自闭症。

(四)弱化法律道德意识

高校思政教育在享受着网络环境信息传播便利的同时,也受到网络信息泛滥的影响,现代黑客技术的发展使得获取他人信息变得简单,个人的窥窃欲望更加容易得到满足。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甚至触犯了法律。某些黄色网站利用网络技术将自身服务器地址设置为国外,进行黄色垃圾信息传播,高校学生在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可能因自制能力差,逐渐养成不正确的两性观念,弱化自身的法律道德意识。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对策探讨

(一)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在现代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只有借助网络思政教育资源,才能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代化改革。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实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思政工作的要求,信息传播的高效给高校学生带来思想冲击。思政教育工作需要积极进行内容创新,不断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方向,提供正向的人生引导。

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有选择地进行网络资源整合,在丰富教育内容的同时保证学生接触到的网络资源是积极、健康的,通过生动的网络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例如,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时,教师可以整合网络资源中能够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频,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在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时,还需要注意对网络资源的科学挑选,尽量选择贴合高校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案例,体现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例如,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思政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整合相关数据,为学生提供面试流程、简历制作、行业分析等就业辅导项目,满足高校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就业疑虑,更早地接触社会实际情况,增强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理解[3]。

(二)革新思政教育方法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高校思政教学活动,应结合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借助多媒体资源、互聯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建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构造学生思政实践互助学习平台。合理使用网络中大量的思政教学案例,增强高校文化课中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现代网络科技的普及环境下,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学课堂所接受,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工具,能够降低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解难度。

实际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组队,从网络中搜集咨询资源,开展社会热点话题播报或小型辩论赛活动,思政教师把控课堂交流核心方向,实现思政教育的专业导向,增强学生的教学存在感[4]。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要注意教学案例的引入,而且要结合角色扮演、对立剖析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提高学生的思政学习效率,充分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完善网络健康教育

首先,高校思政教育要构建自己的官方通信平台,包括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平台、抖音账号等,在平台中定期发布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内容信息,如院内活动、考试提醒、放假安排等内容。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校中的大小事情,知晓各项规章制度,提高高校教学服务质量,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其次,发挥网络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促进作用,在学校官方平台中扩展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专栏,定期推送与校园建设、社会话题相关的内容,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化交流。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为学生答疑解惑,排解其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最后,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频率最高的教育工作者,学校中的大多数指令都是由辅导员下发到各学生集体中。应加强辅导员与思政教育人员的配合,既要保证辅导员及时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也要保证辅导员具备一定思政教育人员的专业技术,其专业程度决定了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责任心[5]。

网络环境虽然能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现代化发展,但也同时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应结合高校实际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积极进行相关对策研究,帮助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各高校可以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个性化思政课程,完善现代化创新思政教学,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6]。

参考文献:

[1]李杰.浅析微信公众平台对高校思政教育引导的推动作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46.

[2]杜飞.大数据时代网络衍生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24-26.

[3]曹杰.新时代网络主播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局限及实现路径[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05):120-128.

[4]吴树星.浅谈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以网络舆论引导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09):11-13.

[5]黄露.新媒体背景下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20(20):217-218.

[6]李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模式探究[J].品位经典,2020(10):60-61.

(荐稿人:王兰芳,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思政教育对策研究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