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光 郑永武
摘要:本文以新商科建设产生的背景阐释了新商科特有的内涵特征,并以此为基本主旨,展开对商科核心课程———组织行为学课程建设内涵及方法的探讨与思考。秉承着“新商科建设内涵”的要义,分析了组织行为学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基于新商科建设目标的组织行为学课程建设探索策略,并通过教学目标新的定位、采用适应“新商科内涵”的案例教学方法及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内容赋能拓展、教学考核方式的变化等方面,探析了组织行为学课程在新的历史机遇下以及如何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转型。通过本文研究,得到了本课程建设新的基本方法,即通过“横向拉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课程认知平台以及通过教学内容赋能“拉深”学生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技能。
关键词:新商科建设;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3-0092-02
基金项目院本文为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度教改基金项目“新商科建设背景下组织行为学课程建设内涵与方法探索”(项目编号:2019XJJG045)研究成果之一。
传统的商科教育模式,刚开始基本都是对商院某一专业的知识传授,随着社会实践的需要,又出现了基于准职业化技能的提前输入,即对本专业应具备的基础技能进行实操式模拟学习,但在商科教育本质上没有明显的突破。我国在多年本土商业实践探索下,拥有了大量本土企业商业管理与实战成功的案例积淀,从中汲取中国式商业发展的理论内涵、路径及方法范式,在全球化背景下显得尤为迫切,即中国商业发展经验产生的中国范式应该成为现代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基于以上两方面的显著需求,原有的商科教育模式已不足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对商科人才的需求。
一、新商科建设目标探析
按照教育部高教司领导2019年的发言指示精神,关于新商科建设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的探索上。其一,关于新商科“内涵”的探讨。当前在业界与学界已初步达成共识,即新商科首先应具有对新时代变迁的回应,如对新技术的快速迭代及社会发展范式变更的及时融合;其次还应对中国本土四十年积淀商业案例的整理、挖掘,进而探索中国文化背景的商科理论及方法;最后还应真正达成产教研的战略结合。其二,关于新商科建设“教学模式”目标的探讨。基于新时代的要求,商科学生传统的培养模式必须有所改变,首先是按照“新商科内涵”的要义,在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上增加专业的宽度,此“宽度”可以用“跨”来体现内涵,即通过增加“知识的宽度”,来提升学生的格局与视野;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还应通过各种模拟实战演练,将静态知识“动”起来,使学员通过体验产生对管理的“悟”,即尽量缩短商院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最后一里路”;最后还应在教学考核上实施过程化考核,强化学生知识结构的日常链接与实践模拟的常态化,达成“新商科内涵”的主旨。
二、基于新商科建设目标的组织行为学课程建设探索
(一)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教学目标滞后
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本身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应用性特征,即本身就应带有能进行实践检验的课程属性。但传统的教学目标基本都是通过课堂的知识传授,达成商科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缺乏课程本身应具有的相应管理技能的模拟演练与塑造,使得本应在商科教育中获得的基础技能塑造,被延伸到毕业后的企业管理技能培训课程体系中,加大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及导致相关人员管理技能成熟的延后[1]。
2.教学方法简单及定位不清
组织行为学的传统教学方法基本都是单方面知识输出,教与学的互动基本不存在,“启发式”教学由于需要任课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设计“启发点”,而多体现在静态纸面上,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法就无从谈起,尤其是对商科学生而言,专业教育如何通过任课教师的传授来唤醒学生的专业使命显得尤为重要。
3.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与时代脱离
组织行为学本应反映时代活鲜的变迁带来的知识、技术迭代,但目前教材知识的更新严重滞后,反应在知识结构上,无论是纵向开掘还是横向延伸拓展,都未跳出旧的框架。另外,在考核方式上,基本沿用期末考核占主流的方式,这与当前时代对商科学生的人才需求并不一致。
(二)基于新商科建设目标的组织行为学课程建设探索
1.重新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
首先按照本课程的“国标”进行教学目标导向设置,即根据教育部高教司2018年出台的相关课程“国标”进行站位性梳理与增删,强化“国标”导向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新商科内涵”主旨要求,除继续开掘课程的深度外,更在知识的“宽度”上下功夫,即通过将本课程从“组织”层面向“行业”层面拉伸,在提升学生视野的过程中拓展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进而达成对组织行为学课程建设“内涵”定性新的探索[2]。
2.采用适应“新商科内涵”的案例教学方法
按照“新商科内涵”的基本要求,组织行为学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外,应以让学生能体验到知识与相应技能为主要教法,这意味着任课教师本身应具备较强的产学融合能力,即按照“新商科内涵”要求,收集、整理及挖掘本土四十年商科案例,使学生能够在鲜活的案例模拟教与学中获得“活的”知识与技能体验[3],让学生建立可以时代衔接的知识、技能结构。如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采用了作者通过亲身参与企业实践,获得的来自国内本土的商科案例———“XX公司基于人力资源管理支持的组织文化建设”案例。XX有限公司实施组织文化建设,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招聘、培训、考核、薪酬及晋升等模块)为支持工具,以本企业高层领导与基层员工的有效沟通为基础,共同为本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原则、方法及落实路径提供了有效保障,达成凝聚人心、控制人才流失的建设目标。
3.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内容赋能拓展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基于“新商科内涵”的基本要求,按照新的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丰富了原有的章节内涵。绪论部分对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主旨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定性,即作为回应新时代发展所产生的各种新需求,可以通过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深度研修获得赋能,以应对当前时代的各种挑战,如数字化时代的组织行为学是如何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等;在第二部分的个体行为成因机制中,除了继续探讨影响组织中个体行为产生的各种因素外,增加了基于赋能导向而设计的与个体部分匹配的技能养成塑造教学内容。如基于个体自我认知问题导向的赋能内涵,可以通过设计相关计划活动,如反思团队与“三区”体验或对抗性沙盘、各种比赛等,建立本组织关键岗、核心团队及梯队人员的自我认知拓展、改善意识[4],促使个体重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与岗位要求的差距,产生自我认知新框架;在第三部分的个体动力机制中,除了继续围绕“需要刺激”与“过程刺激”两方面激励机制理论的学习外,同时增加了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各应用模块技能来验证、落实各经典激励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如通过薪酬、绩效管理两模块技能就可使激励理论中的公平、期望及强化理论有了落实的技能依托;在第四部分的群体行为诱因中,还应增加基于问题导向的赋能内容,如假设由学生带团队应具备哪些知识与技能,如何获取个人在群体中的权力(影响力);在第五部分的领导行为中,除了需要围绕学习影响组织行为最根本的成因———领导的相关经典理论外,还需塑造商科学生应具备的领导力赋能,主要包含对组织文化导向的设计,由文化产生的战略目标的形成及组织顶层设计框架的搭建,继而由落实战略而进行分工的组织结构设计构建,还有对推动整个组织发展动力机制的把握等,都是商科学生领导力赋能的各个方面。
4.教学考核方式的变化
按照“新商科内涵”的基本要求,组织行为学除了在教学目标及教法重新设置外,还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分解,即将最后的期末考核分解到整个教学学期过程中,增大过程考核权重,将知识逻辑链条的完整性及技能的模拟进行常态化管理[5],对任课教师与学生保持课程研修的专注度作用显著,通过案例教学与学生自修探讨,对专业整合性报告的提交有了教学过程的支撑,即新的教学考核方式使前两者的建设有了落实的基础。
三、结语
在新商科建设的背景下,组织行为学作为商科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通过对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考核方式变化的研究,获得了本课程建设的基本方法,即通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课程认知以及通过教学内容赋能让学生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的总结,本研究认为未来的视角可集中在两方面展开:其一,希望国内同仁在本课程建设的新“内涵”定性上,通过不断的课程教改实践进行丰富和验证;其二,案例教学法已成MBA教学的常态,如何在本课程的本科教学中加以规范应用,让没有企业实务经验的在校学生体验案例情景,应是下一步需要共同突破的难关。
参考文献:
[1]季素萍.浅议案例教学法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32):214-215.
[2]丁立梅.“新商科”的概念、内涵与实现路径[N].和君每日观察,2019-07-21(02).
[3]冯林,郑微微.“任务驱动”与“项目驱动”相结合的创新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4):57-59.
[4]毛晓光.关于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对教學影响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7(18):104-107.
[5]于天琪.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研究———文献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19(07):88-92.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