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梦 祝怀新
摘要:劳动教育既包含对劳动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又包含劳动价值观的塑造、劳动精神的养成,高校重视这一教育工作,是契合我国教育培养目标的体现,对于我国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构建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对劳动教育培养体系展开分析,认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可以从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打造多样化的劳动教育课这三个方面着手,增强教育效果,让大学生拥有正确的劳动观念,主动弘扬劳动精神。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大学生;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068-02
加强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理论的一大创新举措,也充分说明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在不断丰富、深化。不过相同的教育活动在不同的时代下会显现出不同的特点以及实际需求,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立足新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崇尚、尊重劳动,用正确的劳动观念指导实践,在今后进行诚实、创造性劳动。
一、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
首先,对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要求[1]。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借助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在劳动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促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借助正确劳动观念的引领,让学生焕发劳动热情,将劳动、自身价值的实现以及国家振兴的重要任务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其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中可以明确看出,马克思主义将成为教育长期发展的指导性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便是劳动人民的立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当代高校的重要任务。
最后,大学生要实现自我完善,离不开劳动教育。在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时,劳动是非常重要的形式,在劳动中可以体现人的劳动关系以及劳动意识,故已被纳入教育体系[2]。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含其能力、知识,还包含劳动中体现的劳动关系、意识以及实践内容,所以劳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实现的必然需求。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迫切性
第一,部分学生对于劳动存在认知偏差。新时代下,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获知多样化的信息,但繁杂的信息中难免会掺杂一些不良内容。受不良信息或价值观误导,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劳动,不明白劳动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未能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二,功利和享受观念盛行。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较为优渥,不少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追求不劳而获,缺少踏实肯干的精神[3]。且受到西方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影响,将享受主义当作人生价值,导致自身社会责任感缺失。在择业时不考虑社会需要,只局限于自身需要。
第三,不能正确认识劳动类型,对体力劳动存在偏见。部分学生受现实分工要素的影响,存在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的情况,没有将劳动人民视为光荣的称号。甚至产生勤劳不能致富的错误思想,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观。
三、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培养体系时,一方面要认识的劳动本身就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应该明确劳动教育应该有一定的独立地位,从而确保其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不会被淡化。本文以此为基础,提出核心层、中间层、实施层概念。
(一)核心层
劳动教育培养体系中最本质的内容集中在核心层,包含劳动价值观、情感态度、品德、习惯、知识技能等内容,这几个方面承载着展现新时期劳动者的基本劳动素质的重任,是大学生劳动教育培养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五个建构目标。其中,劳动价值观是一个深层次要素,为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4]。在设计教育内容时,要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目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升劳动教育质量。
(二)中间层
中间层的建构目标即完成思想教育、技能培育、实践锻炼这三大任务。劳动思想教育要求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实现对学生劳动情感的激发、劳动品德的培养;技能培育则是对劳动品德的针对性锻炼;实践锻炼则要求学生能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这一点也是落实前两项任务的重要条件,对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也离不开中间层三大任务的落实。
(三)实施层
明确了五个主要目标、三大具体任务,就要探索如何实施,这样才能构成完整的劳动教育培养体系。实施层的建构是为了探讨高校劳动教育可以以何种方式开展。需注意的是,专门化的劳动教育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理论支持,例如“劳动科学概论”这样的课程建设,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必然选择,具體课程建设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明确好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之后,就要探索劳动教育开展的多样化途径,例如将劳动和校园文化相结合、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等。将劳动教育渗透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能有效提升教育成效。
四、增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效果的路径
(一)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在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时,要有相应的理论课程发挥优秀理论的价值引领作用,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影响学生。从劳动教育出发,设置如“劳动教育概论”等课程,让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这一部分知识。例如内蒙古师范大学就设置了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开创未来”,这一课程面向2020级新生,将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为1学分的必修课。为了辅助此课程的进行,该校组织编写了教材《劳动开创未来》,其中包含三部分内容,劳动思想的传播、劳动精神的传承、劳动技能的学习。在课程支持下,劳动教育的效果有了重要保障。
对于高校而言,在开展劳动教育理论课程时,应把握人才培养体系的五大目标以及三大任务,确保教育内容和这些要点契合,用科学、正确的理论推动学生的学习,从而增强劳动教育成效。
(二)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
第一,高校可以将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课程相结合,打造课程思政。在思政教育中,有很多可以和劳动教育融合的内容,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涉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还有关于劳动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剖析等内容,都是和劳动教育密切相关的[5]。例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就在金色稻田里开设了“劳动课堂”,让学生充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来创造。
第二,劳动教育可以和大学生各项专业课相结合,劳动教育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的,将其融入各专业课教学中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需要深入挖掘不同专业课内容和劳动教育结合的点,从而让学生充分领会劳动的魅力。在实践课中,可以从具体实践、实验中感受劳动,体会乐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合作共赢的劳动精神。在这一方面,需要深化产教融合,这是将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根本路径,借助产教融合的落实,能有效让专业教育的劳动导向得以凸显,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三)打造多样化的劳动教育课
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坚持知行合一,多样化的劳动教育课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于理论的理解,让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观念活起来。通过实际劳动,学生更能体会劳动的价值,从而尊重劳动[6]。例如,河南农业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在许昌校区开辟十余亩实践基地,打造劳动实践育人平台,这个从2016年就开始打造的工程訓练中心,根据文理科学生专业的差异,设计了多种训练模式,也有多样化的训练项目,既包含基础的劳动教育项目,如体验农业种植,又包含机器人竞赛指导等。这样的安排将劳动当作手段,在劳动中发掘学生的价值,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袭,出现对劳动教育认知不全面、未能明确劳动的价值等问题,对此高校需要引起重视。高校在构建大学生劳动教育培养体系时,需要把握核心层的五大目标,关注中间层的三大任务,把握实施层的要点。以此为基础,通过设置劳动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来实现价值引领、将这一项教育内容融入高校其他课程教育中、打造多样化的劳动教育课来实现劳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冯刚,刘文博.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12):22-24.
[2]刘向兵.弘扬劳模精神加强劳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9(24):24-26.
[3]邱勤.青年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物化与应对[J].黑龙江高教07):154-157.
[4]张燕平,朱志明.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价值内涵及实施路径探究[J].教育评论,2019(03):93-96.
[5]周淑芳.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刍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9(23):49-51.
[6]冉亚清,刘忠荣.构建普通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体系[J].科学咨询,2020(23):41-42.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