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与突破:民办高校实验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2021-09-10 07:22杜衡李桂娥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胜任力视域突破

杜衡 李桂娥

摘要:当前,民办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亟待转变,本文通过对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体制构建、身份角色定位、培养手段优化、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分析,探索破解民办高校实验技术人员所面临问题和困境的方法,通过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建立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建设,实现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各个方面工作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突破;垂直管理;互联网+视域;胜任力

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034-04

近年来,应用型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在办学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也逐渐凸显,实验室建设不够和实验技术人员水平落后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如何解决实验技术人员数量不足、水平不高、层次差异大等问题,成为民办高校破解结构性矛盾、补齐发展短板的重要突破口。

仰恩大学作为全国第一所具有颁发国家本科学历证书和授予学士学位资格的私立大学,具有三十余年的办学历史,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中具有先行先试的意义,本文基于仰恩大学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探析民办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管理问题,分析如何在明晰应用型定位的基础上,在“以人为本”原则指导下,通过资源整合,统筹规划,从管理体制、岗位设置、人员定位、进修提升、考核晋升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建设,实现民办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良性发展,进而促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垂直管理体制

民办高校的实验室最初是应教学、科研逐渐增加的需求而生的,多以二级单位为主建制,分散在不同的教学场地、分属不同的教学单位,因各单位之间交流互动不足等原因,广大师生甚至单位负责人对非本单位的实验室情况知之甚少,各自为政、管理分散,不但不便于管理和考核,也容易使实验技术人员被边缘化。

实验室管理不止涉及建设和使用单位,还涉及教学科研、设备采购、后勤管理、人事师资等多方面、多部门,甚至牵涉单位间资源共享的问题,涉及面广,容易造成政策多头、管理重叠、重复建设、责任模糊、效率和利用率低下等问题[1]。垂直集中管理不但可以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群体归属和岗位职责,统一考核标准和量化指标,也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履职效率。因此,在机构设置和人员管理上,构建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的实验室垂直管理体系十分必要。

(一)建立学校层面的实验室管理机构

对于实验室的隶属,各学校不尽相同,有的隶属教务部门,有的隶属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若能独立建制校级实验管理中心最好。不管如何建制和隶属,均应由校级领导主抓,根据学校的建设目标和发展定位统筹全校实验室的规划设置、建设规模和数量,加强宏观调控。可设置实验管理中心主任,由学校选聘,负责全校实验室的设备管理、人员配备、使用协调等,并须协助分管校领导做好实验室的统筹规划工作。

(二)建设院(系)专业实验室

在学校实验室建设规划的整体框架内,可结合院(系)自身规划建设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建设应由院(系)级领导主抓,负责本单位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及与分管校领导和校实验管理中心主任对接。对于实验室数量和规模要求较高的单位,可设置二级实验管理中心主任,在承担该单位实验室工作的技术人员中選聘,负责协助校实验管理中心主任管理该单位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及与该单位分管领导的沟通协调工作。

(三)实验室和实验技术人员由学校集中统一管理

无论是全校性公共实验室还是专业实验室,设备采购升级及人员配备均应由校实验管理中心统筹安排,学院(系)对实验室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统筹管理可以较好地避免实验室重复设置、资源浪费、利用率低、岗位职责不清等问题,有利于促进多院(系)多学科交叉融合资源共享,使更多师生受益。

二、实验技术队伍人力资源建设路径

(一)技术与服务,明确实验技术人员角色定位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民办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都存在误解,将实验管理中心看成后勤保障部门,把实验技术人员跟教室管理员相提并论,片面强调了实验技术人员的服务属性,忽视了其技术本质。

实验技术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效地保障常规教学,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设备的维护及实验问题的解决,而且应具备保障科研和创新的能力。大量的科研和创新工作要在实验室通过模型的建立和反复的实验才能有所突破,虽然科研和创新的主体是教师,但实验技术人员在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是课题组的参与人甚至负责人,是教师的得力助手,甚至可以独当一面,承担技术难题的攻关任务。另外,根据需要,实验技术人员还有可能承担部分教学工作,包括实验课程的讲授、实验项目的指导及实验赛事的组织指导等。

实验室工作是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服务性工作,它是利用专业技术服务于师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等的工作,这一特点决定了实验技术人员应定位为兼备专业技能和服务才能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定位,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认可度,缩小实验技术人员与教师的身份和收入差距,对挖掘实验技术人员的潜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实验室合理高效运转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互联网+”时代,促进实验技术人员能力提升

随着学校转型发展和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断提高,如何才能达到人才需求的预期标准?针对新聘人员,院校可以通过不断提高招聘条件来达到人才需求的标准,而如何对在职人员进行培养和提升,让他们也能够达到人才需求的标准,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各学科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实验设备和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作为这些知识和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实验技术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承担起各种精密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检修等技术工作,也只有通过知识更新来不断夯实实验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管理创新等工作的正常运作。

实验技术人员如果不能紧跟时代节奏,不断进修和提升,就会迅速落后于时代要求的新知识、新技术,甚至会因为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而惨遭淘汰。但是,人才的培养和提升无法一蹴而就,对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民办高校因为经费有限、人员流动性大、举办者观念待转变等原因,对于人才培养和提升的经费和精力投入都是慎之又慎。如何破解民办高校投入有限和实验技术人员提升需求迫切的矛盾?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转变观念,帮助实验技术人员进修提升

管理者应认识到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及其进修提升的必要性,摒弃实验技术人员培养无用的观念,立足于长远发展,将其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及教师发展体系中进行考量,应有中长期规划和总体把控,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方式安排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各类进修提升,以学习促使实验技术人员快速成长成为技术骨干。实验技术人员本身也应明确进修学习不只是自身发展和职业规划的需要,要对院校学科(专业)和队伍建设有清晰的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对接院校的整体定位和需求,结合自身优势选取与院校发展方向契合度高的内容,积极争取进修机会,真正达到进修提升的目的。

2.转变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

传统的进修培训方式多为现场培训,参训者不但要承担培训的费用,还要支付差旅费,成本较高。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给学习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为民办高校开展进修培训带来了新的契机,获得和使用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改变了以往面授学习形式单一、费用昂贵的传统进修培训模式,使进修培训从封闭走向开放[3]。线上教育已经由固定电脑终端发展到手机App终端,所有受训者包括实验技术人员都可以便捷地接受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但可以将学习时间碎片化,而且大大节约了成本。学校可选取合适的在线学习平台,针对通识课程提出学习要求,同时引导大家根据个人的学科特点和学习需求选取专业类的课程进行个性化学习。学校应对教师通过自主选择学习专业课程取得的成绩予以认可。

3.不能忽视线下学习

线上学习方式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认可和迅速推广,但电脑和手机不能代替一切,线上学习只停留在终端,没有實践支撑,缺乏交流沟通,具有明显的缺陷。线下学习的实操性仍具有线上学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所以线下学习应与线上学习错位发展、互补不足。民办高校在线下学习方面应积极投入,尤其是对于实践要求较高的实验技术人员应有所倾斜:(1)对于设备、技术的关键环节须定期严格现场集训和实操演练,这是实验技术人员的立身之本;(2)加强校内分配在各单位实验技术人员之间及他们与教学、管理等其他岗位人员之间的互动研讨,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3)创造条件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到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不但可以开阔视野,也可以结识同行,加强沟通交流,为合作办学和实践锻炼创造条件;(4)支持和鼓励实验技术人员提升学历和职称,这是优化师资队伍的必然选择。

(三)量化考核,凝练实验技术人员胜任力标准

民办高校相比较于公立院校,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大、人员精简,加之早年招聘标准较低,导致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差异很大,随着学校转型发展和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实验技术人员正在面临胜任力考验。

所谓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绩优者所具备的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体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可预测的、指向绩效的行为特征[4]。民办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胜任力指在民办高校这个特定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以及实验中心这个特定工作岗位上,实验技术人员较为出色完成实验技术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特质和内驱力等特征。

民办高校通过提高人才招聘的标准,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培养提升等方式,可以在知识、技能、特质等方面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胜任力,但若要在态度和内驱力等方面提高其胜任力,编制岗位说明书、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凝练胜任力对工作绩效的合理量化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

1.编制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是制定量化考核标准的基础和前提,编写可采取由下至上的方式。由实验技术人员根据自身岗位职责、工作分工及技术特长先自行编写各自岗位的说明书,即使是从事相同岗位工作的人员,也应分别编写,岗位说明书的每一项内容都应进行分解直到不能再细化为止。

个人编写岗位说明书可以看出个人对于岗位工作是否有清晰认知和明确定位;可以看出相互之间的工作量差异和工作细化程度;可以关注到每位实验技术人员的侧重点和实际需求;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征求群众的意见,为考核指标的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的技术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在对每一位实验技术人员所编写的岗位说明书进行认真研读的基础上,可根据学校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技术岗位设置情况以及对于实验技术人员总体要求等编写出完整、全面、细致的岗位说明书。

2.制定量化考核标准

有了详细的岗位说明书,量化考核标准的制定就能够有的放矢。对实验技术人员的量化考核除了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岗位说明书内涵以及外延等,将哪些作为量化指标的必选项,哪些作为加分项,分值如何设置等问题由学校的发展定位和政策导向决定。考核标准的制定应务求可操作,考核过程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及与学校队伍建设目标的差距,可结合绩效进行奖惩,形成力争上游的原动力,以达到促进和提升能力的目的。

3.凝练胜任力

通过岗位说明书和量化考核标准的制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实验管理中心可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定位、工作性质、个人发展等方面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认知,进而凝练出实验技术工作的胜任力标准,使之成为实验技术人员主动作为的内驱力[5]。对于能力强、水平高的实验技术人员,胜任力不但表现为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承担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还表现为积极协助和指导能力弱、水平低的同事,此处体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但也须兼顾公平,对于其协助和指导的工作量应予以认可,在待遇和晋升等方面应予以倾斜,以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对于实验室此类技术要求较高、知识更新较快的岗位,在人才引入与培养的问题上,高校要有“宁缺勿滥”的决心,突破原有管理体制的障碍,建立转岗及解聘制度,对于胜任力不足或根本达不到岗位要求的实验技术人员要果断实行退出机制,促进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岗位说明书、考核指标到胜任力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紧跟时代和教育发展的节奏,时刻紧跟高精尖科技进步的步伐,适时进行调整,通过政策的不断优化,积极促进实验技术人员的进步,以达到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和队伍整体提升的最终目的。

三、阶梯式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

专业技术职务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在各行业都被认为是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比较全面评定人才综合素质的标准,是相对公平的竞争机制,对激励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具有指挥棒的作用。但是学校要考虑到学科发展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若用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评价,必定无法把握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人才的特点,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民办高校如何通过专业技术职务制度的改革,建立起充满活力的人才评价机制,激发和释放人才的创新活力,做到人尽其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呢?

(一)分类别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评价体系

高校是个综合体,包含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虽然教师是主体,但是其他类型专业技术人才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本文重点阐述的实验技术人员,他们是与教师密不可分又有明显区别的群体,其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的制定与教师紧密联系又自成体系,要体现实验技术岗位的工作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

(二)分层次优化专业技术职务评价体系

国家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层次早已有较为成熟的体系划分,对学历及工作年限对应确认或参评哪一层次的专业技术职务也有明确的规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各层次任职条件的内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结合学校规划和专业技术人员定位,对各层次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条件进行优化,以达到更科学合理地通过专业技术职务评价人才的目的。对于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条件分层次优化如下:

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条件以大中专、本科、硕士、博士等学历层次为基础进行分类确认,学历越低,确认专业技术职务需要在实验室从事实验技术工作的年限越长。

初级,分为员级和助师级,员级对于学历、工作年限和技术要求都很低,没有优化的必要,建议适时取消;助师级在民办高校一般是实验技术人员任职的起点,任职条件优化的重点应在于对他们提出明确的工作量、业务培训和实践训练的要求,促进他们尽快提升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中级,应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负责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及维护、检修,故障排除等技术工作,能够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要求,加工特殊的实验装置和零部件,改进有关仪器性能指标,解决一般性技术问题,可以独立拟定实验方案,承担实验任务并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实验报告。在民办高校,实验师是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中坚力量,在优化该层次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条件时,要兼顾学科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要考查从事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绩效,包括竞赛指导、专利开发、学术问题解决等;要包含对初级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及协助高级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实验室建设等工作的情况。

高级,是实验室精英,学历须先期即是或后期通过进修达到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即使考虑到民办高校的发展实际,对于超过一定年龄的人才可以放宽至大学本科,但也必须系统进修过硕士研究生专业主干课程,方可参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实验师应熟悉本学科领域国内外实验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科研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能够组织和领导本学科的重大实验工作,解决实验工作中出现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写出高水平的实验报告或学术论文,要重点考查:解决实验关键性技术问题,承担重大实验工作的情况;从事实验教学改革、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绩效;制定并实施实验室建设中长期规划及对于中初级实验技术人员的进行指导等工作的情况;实验室规划、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技术创新和创造、实验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以及产学研合作方面等。

(三)阶梯式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

民办高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实验技术人员多呈现水平、层次差异较大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制定和优化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时,应在学校转型发展和内涵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分类别、分层次的方式建立起科学、客观、公正的专业技术职务评价体系,对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的改革形成阶梯式推动,并应做好阶段性总结、过渡性政策等衔接工作,切实通过改革做到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让实验技术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深耕专业,并将人才评价与使用紧密结合,促进人才的职业和专业发展,以满足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自主用人需求[6]。

参考文献:

[1]孙强.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03):245-247.

[2]史海峰.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04):223-225.

[3]司林波.论高校人力资源规范化管理的人性化转向[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02):67-71

[4]储安素.论新形势下的干部辞职制[D].合肥:安徽财经大学,2012.

[5]周学兵.普通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02):243-245+260.

[6]吴兰兰.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1):167-169+188.

(责任編辑:淳洁)

猜你喜欢
胜任力视域突破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