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亚莉
摘要:目的:探究腹主动脉瘤破裂后开展腔内修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我院在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采用腔内修复术,对照组52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病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采用腔内修复术的方法治疗,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减少对患者的创伤,还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腔内修复术;主动脉瘤破裂;心功能
腹主动脉瘤属于临床医学当中的血管瘤类疾病,该病症并不会引起患者突发性死亡,但其经过病变发展,最终会为患者带来死亡威胁。临床医学表明,如果腹主动脉瘤出现破裂情况,其致死率高达80%以上,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嚴重影响[1]。治疗腹主动脉瘤破裂的传统方式是开腹修复手术,但该种治疗方式所获得的手术成功率仅有50%左右,且手术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创伤面,促使患者承担并发症的风险,患者的病痛感觉也因此增加。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情况下,腔内修复术逐渐成为血管外科广泛应用的治疗方式,作为微创手术,其规避传统开腹手术创伤面大的问题,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恢复[2]。本文就此展开研究,并形成如下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理我院在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4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确定纳入调查范围的患者均经过血管造影诊断并确诊,且患者同意接受手术。观察组患者52例,38例为男性患者,14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29-65岁,平均年龄为42.88±5.36岁;对照组患者52例,27例为男性患者,1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29-65岁,平均年龄为42.85±5.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数据可比,本次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先对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并在患者腹部正中央位置进行切口,此时经过开腹,切口位置对应患者腹主动脉,虚对患者肾动脉开口进行阻断,并将瘤体暴露出,予以瘤腔血栓清除。完成手术后,将患者手术切口进行缝合,并检查吻合口是否存在漏血问题。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腔内修复手术,先对患者进行动脉造影,了解患者瘤体详细信息,做好修复手术准备。将覆膜支架导入患者肾动脉开口,并开始释放,继续开展血管造影,观察患者瘤体是否封闭,是否存在内漏,观察患者内动脉供血问题。经过血管造影辅助,完成手术后对患者手术切口进行闭合处理。
1.3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了解心脏并发症、肺部并发症、切口并发症以及电解质紊乱等症状的发病几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传统治疗腹主动脉瘤破裂采用的主要是开腹手术,但该种手术方式需要在患者腹部开较大手术创口,且对患者的治愈效果也并不高,比较容易引起患者术后感染,促使患者承受更大手术痛苦[3]。微创类型的腔内修复术形成的手术创面较小,且患者术后恢复速度也比较快,能够有效规避患者术后感染风险,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临床治疗当中,获得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也引起更多医学研究者注意,成为血管瘤类疾病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4]。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7.6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48.06%,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微创效果的腔内修复术更具治疗效果,能够有效规避伤口创面感染,并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身体各项身体指征。
【参考文献】
[1] 方军, 张春旭, 王全晖,等.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效果比较[J]. 河南医学研究, 2019, 28(04):44-45.
[2] 任海涛, 祁秀格. 腔内修复术用于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 母婴世界, 2019, 000(004):70.
[3] 党玉梅. 开放手术与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内脏动脉分支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 2020(1):111-112.
[4] 汪睿, 姚陈, 王劲松,等.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长期疗效分析:单中心十年结果[J]. 中华外科杂志 2020年58卷11期, E006页, MEDLINE ISTIC PKU CSCD, 2020.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