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济兰
摘要:目的:总结肿瘤患者静脉治疗期间应用预警护理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样本选取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含有患者72例,均为本院收治的肿瘤病人,以奇偶法分组,对照组病例开展基础护理,观察组病例开展预警护理干预,查看干预后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指标。结果:对照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观察组指标数据较好,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肿瘤患者静脉治疗期间应用预警护理管理干预的效果较好,降低了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保证了静脉治疗的安全性,可积极推广应用。
关键词:肿瘤;静脉治疗;预警护理干预
预警管理是指对存在或是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的一种管理办法。临床多应用在病情监测、诊疗护理期间,可及时发现病人的症状变化,辅助医护人员开展适当的干预,减少护理失误次数。肿瘤病人在临床上多采取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干预,多存在药物渗漏以及静脉炎等风险[1]。本文样本选取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总结肿瘤患者静脉治疗期间应用预警护理管理干预的效果,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依据院内诊疗的72例肿瘤病人进行总结,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以奇偶法分组,每组分成36名病例,选入标准:可正常沟通;无精神病史;器官功能正常;签署同意书、知情表。排除标准:伴有其他疾病;疾病不符合诊断标准;认知功能障碍。
观察组收入患者男女比例为1:1,样本的年龄在69岁以下,45岁以上,均值计算为(57.09±1.48)岁。对照组收入患者男女比例为17:19,样本的年龄在70岁以下,44岁以上,均值计算为(57.12±1.51)岁。对72例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进行计算后,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
1.2方法
对照组病例开展基础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予以該组病人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病情监测以及心理护理干预。
观察组病例开展预警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①创建预警护理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以及护理人员组建预警护理小组,总结病人的具体状况,包括静脉输液期间的风险因素等,评估病人的风险等级,随后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②静脉治疗期间:针对置管的患者需进行实时监控,定期查看病人是否存在管道脱落、堵塞、感染等症状;强化患者的心理素质,予以病人情感支持;静脉治疗期间通过多种方式转移病人的注意力,降低患者的不适感以及疼痛感。
③制定预警护理方案:依据病人的基础资料病情状况进行风险预警评估,创建适当的静脉治疗护理措施。
④强化护理水平:对护理人员进行预警护理的指导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护理人员对静脉治疗患者的风险评估水平;开展连续排班制度,明确记录交接班次数及具体情况;重视护理的连续性。
1.3观察指标
总结护理干预后病人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意义
选择SPSS19.0软件对文章所有数据指标进行核验分析,其中,(±s)
表示文章的计量资料,指标使用T分析,%表示文章的计数资料,指标由X2分析,最终结果P数值在0.05之下,表明统计学存在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
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的数据指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3.讨论
多数肿瘤病人开展静脉诊疗期间会出现静脉炎、药物渗漏、管道堵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诊疗效果,使得临床诊疗依从性下降。所以,临床开展适当的护理干预是极其重要的[2]。预警护理干预主要是针对病人潜在或是现存的风险进行分析总结,积极避免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提升病人的静脉输液安全性,保证疾病的干预效果。本文中,对照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观察组指标数据较好,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可见,预警护理干预有效缓解了病人的输液不适感,提升了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减少了不良症状的发生[3]。
综上所述,肿瘤患者静脉治疗期间应用预警护理管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李雅娟. 恶性肿瘤患者行静脉输液治疗后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J]. 心理月刊, 2020, 15(21):233-234.
[2] 王红群. 护理管理干预在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 2019, 032(001):172-173.
[3] 陈青. 探讨预警管理在肿瘤病人静脉治疗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 2018, 31(02):364-365.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