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
【摘 要】提升任务导向教学的实际效用,需要实施好任务导向教学的“四精”策略,即精选情境、精设问题、精细探究、精炼板书,把显性的任务教学导向隐性的素养教学,培育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关键词】任务导向教学;素养;策略
任务导向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任务进行学习,最终完成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实施任务导向教学,必须明确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导?即目的;第二,怎么导?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人,是全面发展的人。所以,要发挥任务导向教学的实际效用,就要把显性的任务教学导向隐性的素养教学,培育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为发展学生、成就学生服务。
目的明确了,实施的手段是什么?怎样才能完成任务教学向素养教学的 “华丽变身”?简而言之,实现这一“转型”,需要在这场“化学反应”中添加四种“催化剂”。具体来说,就是实施好任务导向教学的“四精”策略。下面以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六课的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为例,探索基于素养的任务导向教学如何精准导向,落实素养。
一、精选情境,力求情境创新,导向社会关注
在任务导向教学中,选取“任务”不能随意而为,“任务”的设计十分重要。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布局任务,情境创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任务布局的成功与否,好的情境能够为开发素养做准备,因此,精选情境成为任务导向教学“排兵布阵”的第一步。
《共筑生命家园》虽是老生常谈的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但是备课时笔者结合社会热点创新情境创设,以近年流行的“研学”为主线,确定了三项研学任务。研学一站的具体情境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关键是发展。东凤镇政府为发展经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决定推行“招商引资”计划。此举一出,不少商家前来问讯,表达投资意向。为保护东凤良好的生态环境,镇政府就“招商引资”和“投资建厂”等问题召开听证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市民代表列席参会。研学二站的情境是: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近年来,中山市发起了万人植绿活动和市民认养路树活动,全市近万人参与其中,种植各类绿化大苗1.2万余株,新增绿化面积240多亩。“我为创森添份绿”,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全民绿化一次次生动的实践,掀起全民绿化的新热潮。研学三站的情境是: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文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项任务的情境由近及远,从小到大,由低到高,视野逐渐开阔,体现层次性,同时又由“研学”这一主线串起来,体现整体性。教育家叶澜教授说:“教学的本质意义是交往与对话”。任务一、二选取的是本土素材,社会化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实际,生活化情境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增加亲切感,既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本质要求,也使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與教材的对话成为可能,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任务三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生态文明发展动态和相关政策,了解党政方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增强国家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精设问题,优化问题驱动,导向思维启迪
优秀的情境要搭配优秀的问题,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一书中说:“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果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那么,“问题”则是点燃火把的火种。所以,精心设计的问题、巧妙提出的问题,是启动思考的总开关,是点燃思维的打火石。
本课在研学一站设置的探究问题是:你作为东凤镇环保协会会长,也在受邀之列,会上,你的主要诉求是什么?为什么你会有此诉求?请阐明你的理由。研学二站的探究问题是:请结合材料,谈谈中山市发起万人植绿、认养路树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研学三站的探究问题是: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决胜全面小康,全国政协开展一次环保调研活动。假设你是全国政协委员,在这次环保调研活动中,要撰写一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生态文明”的提案,提案需从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的角度展开,请结合材料和视频完成此探究问题。
三项研学任务的问题体现趣味性、探究性和启发性。趣味性问题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参与意愿,走向主体学习;探究性问题能“带”着学生探索,深入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推动学生主动探寻,走向探究学习;启发性问题能“引”着学生思考,拨动思维之弦,启动思维引擎,激发思维火花,推动思维发展,走向深度学习。“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灵动的设问为学生搭建思维启迪、思维深化的桥梁,助推科学精神的养成,是提高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精细探究,强化知识建构,导向能力提升
乌尔里希·伯泽尔在《有效学习》一书中写道:“学习的关注点要放在精通掌握专业技能上”“充分掌握知识需要实践应用”,也就是说,只有当知识被运用、被实践的时候,才会发生知识效应,才最有力量。所以,学生不能只是充当知识的“富翁”,更应成为知识的“搬运工”和“工程师”,因为一旦“精通掌握专业技能”,就形成了专业素养。素养到位,知识就能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本课的任务一围绕工厂建还是不建的开放性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阐明理由,这种推理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锻炼了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辨能力和敢于创新、敢于表达的勇气。任务三组织小组讨论探究解决的方案,在导学案上记录讨论要点,小组派代表汇总、整理本组观点,上台发言展示成果。各小组围绕自身角色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做法,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尾声设置“环保有我”的环节,每位同学在“我的环保行动承诺书”上认真写下自己的环保承诺,此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勇于担当,善于担当,增强责任意识,形成行动自觉。
美国教育家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发现知识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知识,需要“精通掌握专业技能”。可以说,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活动的舞台、成果展示的戏台,以活动、合作、表达等方式推进问题的解决,通过多种途径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是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发力点。
四、精炼板书,梳理知识关联,导向系统思想
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往往会忽视板书的作用,其实课堂板书是“延伸的大脑”,精炼的板书就像导航仪,能让学生依照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顺藤摸瓜,厘清和生发出一框、一课、一单元甚至全书的知识脉络。《有效学习》一书说到:“如果掌握的知识是相互关联的,那么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更强”“有效学习的本质就是要看到一个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
教学中,我采取了思维导图式的板书,如下图:
以上板书分为左板书和右板书两个板块,左板书用于呈现本课题的知识逻辑关联;右板书用于活动三“委员献策”的环节,记录学生的回答,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件的动态展示与板书相结合,能清晰反映思维演进的路径,体现思维的有序性和可视化,逻辑清楚、思路清晰,易于理解。这种思维导图式板书能打通教材,使知识碎片走向系统化、结构化。
总之,如果把素养看作一座堡垒,“攻下”素养这座堡垒,需要备好四门“大炮”,即精选情境、精设问题、精细探究、精炼板书。只有做到精准定位、精准导向和精准施策,方能抓根固本,使任务教学导向素养教学,才能更好地为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服务,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周玮凌)
中山市东凤镇东凤中学 陈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