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中的幽默翻译研究

2021-09-10 07:22房芳
百花 2021年1期
关键词:英汉翻译吐温马克

房芳

摘 要: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小说作家、幽默大师,凭借着幽默风趣的语言、犀利的笔触享誉世界,并创作出闻名海外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优秀作品。海明威曾称其为“美国杰出的语言大师和幽默大师,本文通过不同的英汉翻译策略,来翻译其不同的幽默语句,以此彰显马克·吐温文学作品中的幽默风格。

关键词:英汉翻译;幽默翻译;马克·吐温

引 言

汉语中并没有“幽默”一词,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林语堂将“humor”汉译为“幽默”,以此表达或描述“風趣、轻松、欢快”的事物。因此“幽默”属于“舶来品”,是植根于西方文化的语言风格及思想理念,在西方的社交活动中,缺乏幽默感的人会被排斥和鄙夷,然而在我国,却无关痛痒。因此幽默在中外文化理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何领会和感受西方文化中的幽默便显得至关重要。但如果忽视文化层面的差异,以意译和直译的方式来解读“幽默”,便会难以抓住“幽默”的魂与灵,无法体现幽默的文化内涵。对此,本文以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文学作品为例,探析幽默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一、普通幽默的翻译

在马克·吐温的作品中,幽默风趣的语句比比皆是,让人在文字阅读中,感到轻松、恰意、譬如“The poorer I am, the happier I am, or the poorer I am.”(《哈克贝利历险记》)可翻译为“我越穷越开心,或者说我越开心越穷。”这里的“开心”和“贫穷”形成了对比,反差之大,让人忍俊不禁。亦或者“When I saw a clothing store, I had a strange impulse to dress up again. But I couldn't afford to buy that dress. I was a penniless in addition to "one million emergency"”可翻译为“当我看到服装店时,心中莫名有种想重新打扮自己的冲动,可我根本买不起那件衣服,我除了‘一百万应变’,一名不文,”(《百万英镑》)。此处的“一百万英镑”和“一名不文”形成反差对比,这种反差让人感到惊喜而“新鲜”,进而达到“幽默”的效果。反差式幽默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能够发挥独特的幽默效果,能够让感到轻松自在。这种手法普遍应用于“影视”“小说”及“戏剧”之中,无论采用直译,还是意译,都能保留原文的幽默风格。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可直接保留原文的语句意义,凸显语句在特定语境的功能,使语言的风趣感和幽默感,彰显出来。当然这种翻译手法也可用在“夸张式幽默”中,如“Sissy's mother had a baby with blue eyes and flustered hair, just like her cat.”即“西西的妈妈生了个小家伙,蓝蓝的眼睛、慌慌的头发,好像她家养的猫咪。”(《竞选州长》)。马克·吐温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孩童,幽默风趣且形象具体。这里也可采用直译的方式来翻译。而在其它的比喻性、象征性语句的翻译中,也可采用该方法,如《哈克贝利历险记》中“This stump is a woman's-there is another woman, and I am king Solomon. This one-dollar noisy ticket is the girl. Both of you say the child is your own. What shall I do?”即“这树桩就算是一个妇女的——那边是另一个妇女,我算是所罗门王。这张一块钱的吵(钞)票算是那个女孩。你们两人都说孩子是自己的。我怎么办呢?”原文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引申出荒诞的“笑料”,因此选择直译能够有效地保留原文中的幽默感和风趣感,使文章更加生动。

二、文化幽默的翻译

文化幽默与文化背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受众不了解目的语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就难以体验到马克·吐温语言中的幽默,无法领略到角色言语中所透漏出的“睿智”。因此在文化翻译中,翻译者可通过“归化策略”或“补偿策略”来解释目的语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或损失。其中归化策略主要指翻译者遵循目的语的民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回归目的语所独有的语言表达方式。譬如《镀金时代中》“They know the risks they are going to take, so they always have to eat before they go”,此句可翻译为“他们知道‘自己所要冒的风险’,所以在出发前总是要吃了饭才去”。其中的“要冒的风险”主要指英国人在开宴前所施行的“繁文缛节”,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补译添加“英国人吃饭前,总是要冒着风险”,这样,受众便能深入地理解“吃饭”和“冒险”之间的关系,便能够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反差感”进而达到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小说中所提到的“冒险”是影响主角人生命运的大事,而将其与毫无关联的小事“吃饭”联系起来,能够形成“落差”,起到幽默风趣的效果)。又比如《亚当夏娃日记》中“I love my vodka. If I drink too much, it will got you”“我热爱我的伏特加,如果喝多了,他给你个大惊喜”其中的“got you”是美国俚语,意味“(骗、吓)到你”,结合语义,可用“惊喜”来代替。以此让原文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转化为汉语读者能够理解和认识的文化词汇,进而帮助我国读者更好地感受马克·吐温语言中的幽默风格和犀利文笔。总而言之,这种归化策略主要指应用补充翻译,即增译手法帮助国人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与此同时也可通过替换翻译,即创造性地翻译某段语句或词汇,用我国特有的成语、俗语来替换英语中的俗语或俚语,抑或者在专有名词或特指名词的翻译中,应用此方法,以此使两种文化发生转变及替换,更好地表达语言中幽默感和风趣感。

三、语言幽默的翻译

语言是由不同语素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发音、语法、词汇等内容,而通过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来实现幽默感的方法,可以将其称为语言幽默。针对这类幽默,翻译者依旧不能通过直译翻译的策略来呈现和表达马克·吐温语言中的幽默感,可以继续以归化策略或补偿策略的方式来翻译作品中的幽默语句。譬如“None of these guys who come out to mix are outstanding, because all the Stupid, dull and inflexible stay at home”即“这帮出来混的家伙,没有一个不是出类拔萃的,因为呆头呆脑、呆滞呆板的家伙都呆在家里”。文中的“Stupid, dull and inflexible”是使用押头韵的方式,制造幽默效果的,因此在语言翻译中,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将其翻译为“呆头呆脑、呆滞呆板的家伙”。这样不仅保留了原文的形式,更将字里行间的神韵表达得淋漓尽致。又比如“Cabbage-like guys won't be so thoughtful and won't tell you that terrible thing”即“那帮榆木脑袋才不会想得那么周全,才不会告诉你那件糟糕的事情的”文中的“Cabbage-like guys”主要指“像卷心菜一样的家伙”,由于文化差异,我国读者并不会将“卷心菜”和笨蛋联系起来的,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将其翻译为“榆木脑袋”。或“脑袋跟卷心菜一样的家伙们”。然而即便采用归化策略,却依旧难以将马克·吐温“语言幽默”中的神韵呈现出来,无法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语言中的“幽默感”和“风趣感”。因此在翻译马克·吐温的作品时,应努力掌握他独有的“腔调”。腔调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是作者表达思想、呈现特征、抒发情感的“载体”。我国部分学者,曾将腔调定义为“创作风格”,然而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腔调”却与“风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它是以读者阅读过程中,所呈现的“声音”为基础,而风格虽然从属于腔调,但更多地表现在文学创作的内容、句式及词汇等层面。马克·吐温所独有的幽默腔调,能够使语言变得睿智、风趣、幽默。但这种腔调是通过“直译”或“意译”难以呈现得,所以需要翻译者在语言翻译中,掌握并理解马克·吐温的腔调,以马克·吐温的腔调来进行英汉翻译,唯有如此,才能让语言中的幽默感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此外,针对马克·吐温作品中那些以语法、句式或词汇韵律为基础的幽默语句,翻译者可采用汉语中与之对应的句式、或语法特征来实现这种幽默感,或采用补译的方式来实现。

结 语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他的语言风趣睿智、富有哲理,能够在不经意间引入发笑。然而要想在英汉翻译中,呈现并彰显马克·吐温的幽默风格,则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幽默语言类别,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在普通幽默翻译中可用直译法,在文化幽默翻译和语言幽默翻译中可用“归化策略”,如果翻译者拥有较高的文学功底和文学素养,可通过模仿马克·吐温的创作腔调的方式,将文学作品中的幽默语言充分地转化为汉族语言。

参考文献

[1] 雷思雨:《言语幽默理论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研究——以伍德豪斯〈春日里的弗莱德叔叔〉为例》[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年第9期,第34-35,50頁。

[2] 雷思雨:《言语幽默理论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研究——以伍德豪斯〈春日里的弗莱德叔叔〉为例》[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年第9期,第78-79页。

[3] 翟海霞:《目的论视角下美式幽默的跨文化传达——以美剧〈绝望主妇〉的字幕翻译为例》[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7,第52-54页。

[4] 王孝、戈玲玲:《从言语幽默概论的视角探讨换译和意译在幽默翻译中的不同表现——以〈许三观卖血记〉及其英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2015年第21期,第230-231页。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吐温马克
连通器及其应用
头韵的英汉翻译在《学术英语》的实践和研究
高校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探究
英汉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
滑稽透顶的“疯子”
The Impact of Media on Society
王子与贫儿(上)
Asian Insights in Davson Art
看画
马克·吐温与理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