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冲突的探究

2021-09-10 07:22:44吴淑华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幼教幼儿园

吴淑华

摘  要:通过对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发生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作为教师如何准确介入冲突时机的把握,采取正确有效的处理方式,对教师介入后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幼教;幼儿园;幼儿同伴冲突

一、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介入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习惯被动介入,对介入幼儿冲突缺乏主动

部分教师对介入幼儿冲突存在主动性的不足,这往往体现在看到幼儿冲突升级(比如幼儿哭闹、甚至肢体冲突)、或者冲突发生后幼儿前来求助、又或者是听到其他小朋友告状后教师才介入到冲突当中。面对集体生活中形成的同伴冲突通常无法自主解决,这时就需要教师的主动引导。主动引导较之被动引导有如下的优势:

①时间的安排上更为主动。教师需要同时兼顾班级内数十个幼儿的日常教学和生活起居,如果对幼儿冲突仓促应对,往往会使工作顾此失彼。

②教师主动介入可以避免冲突升级,防止幼儿之间关系恶化和暴力冲突造成受伤等负面结果。

③教师主动介入冲突可以提升幼儿的信任感和亲近感,前提是态度要妥善得当。

2.介入时机过早,部分教师会选择在冲突开始阶段介入

对幼儿同伴冲突的介入时机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最优解,这取决于发生冲突的幼儿所处身心发展阶段,但在对教师介入时机的观察中,大多数教师都不会存在介入过晚的问题,而大部分教师都会在冲突开始阶段介入,有时这就存在过早介入的问题。介入得过早有时也会使教师缺乏对冲突内容和过程的仔细倾听和了解,而且另一方面会剥夺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和小伙伴共通解决问题的机会,无法让幼儿学会如何真正地面对冲突,也无益于提升社会性交往的能力。

3.介入方式:权威施压,主觀判断

部分教师认为管理诺大一个班级,如果不对孩子们凶一点,就无法树立权威,导致“不听话”“管不过来”的情况,于是对幼儿冲突的介入态度往往较为粗暴,以教师和成人的权威直接让双方停止冲突,这固然是错误的。许多幼儿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对,冲突双方的负面情绪只是暂时被抑制,和同伴的关系并不能完全弥合,也并不能从中获得化解冲突的合理方式和包容理解、将心比心等人际交往的道理。个别教师面对幼儿冲突时往往尚未了结争执的原因就以个人的主观判断来决定哪个孩子对,哪个孩子不对,姑且不论这样简单的臆断是否准确,幼儿的冲突本身就没有那么多绝对的是非对错之分。

二、教师应对幼儿冲突存在问题的原因

1.观念认识的问题:儿童观、教师观、冲突观

儿童观指的是教师对儿童的基本见解与其的态度,其中也包含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等方面的认识。教师观(这里是专门指幼教的教师观)是以儿童观为基础的一种职业观,可以说,儿童观是怎么样的,教师观就会怎么样的。

对于冲突观而言,其作为教师对幼儿发生冲突时候的一般看法与辨识,这最终取决于教师介入幼儿冲突采取的方式。部分教师对幼儿冲突的认识只局限在消极方面,如肢体冲突的风险和破坏班级秩序,而不能辩证看待冲突,没有发现幼儿冲突也是一次教育机会、是一次培养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契机。

2.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状态

这首先要看教师是否足够热爱幼儿,如果对幼儿没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就很难以温和积极的态度化解幼儿冲突。另外,教师自身的教育技能与其素质都对介入冲突处理的效果具有直接性的影响,作为一个拥有良好的教育技能素质的老师面对幼儿的冲突都可以灵活应对与处理,所采取的介入方式更加合理科学,最终介入与处理的效果更为理想。工作中影响情绪的因素有工作压力、合作同伴和园区的管理层等等,个人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小摩擦和不愉快同样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在这种负面情绪作用下教师更容易粗暴直接地介入幼儿冲突。

其实,如果教师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处理幼儿同伴冲突时,会表现得更加有耐心,也更倾向于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化解、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反之,如果教师处于心理失衡或情绪低落的心理状态时,通常表现为对幼儿缺乏耐心、也容易发怒,倾向于采用粗暴方式来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

三、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则

原则1:让幼儿统一战线

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冲突,许多教师都会试图寻找过错在于谁,并试图惩罚挑起祸端的孩子。这种做法并不好。一是幼儿的表达不够清晰,且往往各执一词,教师很难找出到底谁是过错方。二是当教师责备或惩罚其中一个孩子时,实际上是教会了另一个孩子,如何让他的朋友陷入麻烦,下一次,他可能会采取同样的办法,让朋友被惩罚。这是典型的『扮演受害者』。另外,幼儿同伴冲突中是非对错往往并不重要,没必要贴上“好孩子“与”坏孩子“的标签。因此,对待所有的孩子都要一律统一战线,一视同仁。

原则2:提醒孩子们遵守规则,培养规则意识

有时候,幼儿发生冲突,可能是因为孩子破坏了规则。

如果只是单纯地制止冲突,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冲突,而如果所有人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规则,冲突自然会相应减少,这个原则适用于成人社会,也同样适用于幼儿的交往。

原则3:教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对幼儿冲突介入调解,并不意味着直接替幼儿解决矛盾,充当一个仲裁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协助、调解,让孩子联系平时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大家所遵守的规矩,尝试建构适宜恰当的处理方案。

总之,幼儿冲突是幼儿管理难以回避的话题,同时也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其实教育上的重要性要更高于管理,应当尽早教会幼儿正确地认识冲突、化解冲突。如果能妥善地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如何应对人与人之间的冲突,随着幼儿的成长,未来的社会关系也会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那样,更加地和谐、友善。

(作者单位:恩平市第一幼儿园,广东   江门   529000)

猜你喜欢
幼教幼儿园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幼儿园里欢乐多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