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萍
“老师,这不是我的错,你为什么总是抓着我不放呢?”炸雷般的一声将刚下课、正准备回办公室的我惊得不轻,原来是一位班主任正和学生谈话。这一幕似曾相识,思绪将我拉回到十多年前……
2008年秋季开学,我接手了一个升高二时综合排名全年级倒数第一的班级,各学科成绩基本锁定在后两名。看到成绩表的那一刻,我的头脑一片空白,感觉天旋地转,心像被掏空般的难受,毕竟我资历尚浅,只有带过一届毕业生的经验,没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和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一阵凌乱之后,我渐渐冷静下来:既来之,则安之,自己选择的路哭着也要走完。
开学的前几天,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日思夜想该如何上好班主任的第一课。后来第一课上得很成功,但深入到学生中间,我才知道班上的问题有多严重:班级纪律坏,学风差,主动学习的孩子大概只占三分之一。班上破坏力最强的是号称“三大金刚”的男学生。他们是典型的分工明确、互相协调配合、“团伙作案”。如何将他们转化,使其回归高中生活的正确轨道,是摆在我面前的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种豆先选种,育人先攻心。在找他们谈话前,我必须研究他们的相关情况,以便找到突破口。原来他们都是择校生,学习基础较差。A君爸妈长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自己和妹妹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B君是单亲家庭,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在某单位上班;C君是整个家族的唯一男孩,因此被家人娇惯宠溺。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深表赞同,其实优秀的孩子与相对落后的孩子又何尝不适用这一道理呢?
古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我想,这三人团伙中必定有一人是“头”,抓住“头”是关键。经过仔细的摸排,我发现C君就是三人团伙的“头”:他上课就睡觉,老师一不在就吵闹,一下课就带A君和B君去商店买东西,上课铃响才慢悠悠地踱回教室,作业从来不做,老师们无可奈何……这种无规矩的散漫行为会像瘟疫一般传染开去,确实给班风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我先到C君家里进行了家访,与他父母交换了看法。父母的意思很明确,不求别的,只要儿子顺利完成高中学业,然后接手家里的生意。原来如此,家长已把他未来的路铺好了,那他还努力干吗呢?似乎我已无路可走,这样的孩子,家长都放弃了,老师还执着什么呢?但是一个老师的良知告诉我: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充分利用班主任在校时间长的优势,早读、晚读、早中晚饭后任何一个时间点,随机找C君聊一聊。
“老师,我爸妈不都跟你讲了吗?别管我,我高中毕业就行了,我不打算考大学的,爸妈早就放弃我了,你为什么这样‘死脑筋’,别这么执着行不行啊?”他劈头盖脸地“教训”我的场面数不胜数。
我知道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敢于面对诸多家庭背景不同、个性不一、性格多样的学生,以及形形色色的家长。最初在开学典礼上代表新老师发言的时候,我就坚定着这一目标:不求做一位名师,但力争做一位好老师。说实在的,有的时候孩子说话很过分,让人听了实在有些窝火,但理智还是让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我有时只给他讲个故事,或谈谈我的求学经历;有时就聊一聊社会上新近发生的新闻或者是大家都比较喜欢的音乐、球星等。就在这样近一个月不断的磨合里,可能是我的耐心和诚心打动了他,他由最初缄口不言、无动于衷到愿意敞开心扉,诉说着他今天这样“自暴自弃”的原因:主要就是家庭的宠溺让他逐渐丧失了斗志。我就顺势而行,时不时地请他一起在操场上散步,告诉他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奋斗,尤其是青春时期的拼搏最可贵;给他讲了很多励志的典型,以及如何实现个人价值等。
我跟他约定,首先从遵守纪律做起,其次再谈学习。没想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确实大,他从国庆节之后就迅速地走上了“正轨”:上学不迟到了,上课总是睡觉的那个他不见了,自习时总时不时地弄点响声来引起大家注意的他消失了,上课时或哗众取宠或故意和老师抬杠的他变了,下课后带着“俩小弟”招摇过市去小卖部的次数减少了……老师们都觉得难以置信。慢慢地他也开始交作业了,不再交白卷了……
C君的悄然转变让我觉得A君和B君的问题不再是问题。果不其然,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A君和B君也渐渐走上了高中生活的正轨,整个班级的面貌焕然一新。第一次月考,班级就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一跃进入前几名。
当年的春节,这“三大金刚”要来给我拜年,这真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惊讶之中不免带有一丝欣慰。他们说进高中时自己还太幼稚,很后悔自己自暴自弃,不聽老师的教诲,今后一定要发奋,要把浪费的青春时光好好地补回来。
这几个学生的转变也让我更加坚定一个信念:即便是顽石,只要你用心,终有可能将其感化。爱心是可以融化坚冰的。当然,班级管理其实也是一门艺术,貌似全班五六十个孩子,管理起来十分费力,其实不然,千线万线一定有根主线,只要抓住了主线,其他的副线自然也就捋清楚了。找出症结,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药到病除。
在2010年的高考中,我们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有一个学生总分进入全校前五名。三名曾经的“问题生”也达到了专科线。如今这三个孩子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感谢曾经的“他们”,让我对教书育人这份职业多了一分敬畏和热爱,我时刻在心底默念:若为师,请会爱,要深爱,长久爱!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穴中学)
(插图:罗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