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吉莉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内瘘并发症护理中应用预防性护理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选定为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的58例患者,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接受预防性护理),每组例数均为2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内瘘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经过分组护理过后,研究组中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而对照组患者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6.89%,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7.58%,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防性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出现内瘘并发症的概率,其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血液透析;内瘘并发症;护理
血液透析其主要作用便是净化患者的血液,这也被大家叫做“人工肾”。根据相关的调查表明,世界范围内将透析当作维持生命的患者,一般采取的都是血液透析法,血液透析能够起到延长患者寿命的效果,最长时间能高达24年[1]。血液透析属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方式,由于患者本身因素无法建立血管内瘘,所以会把人造血脉当做动静脉内瘘[2]。但是,此种方式容易引发较多的并发症,因此要做好有关的护理措施,让血液透析治疗更加有效。现将我院58例血液透析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将预防性护理应用于研究组中,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58例血液透析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范围为(53.14±4.69)周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范围为(52.92±4.63)周岁。对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后,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中的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研究组中的血液透析患者接受预防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术后出血预防护理:护理人员应熟练应用穿刺技术,从而保障穿刺点的合理性。此外,护理人员不要在患者的同一部位进行穿刺,且穿刺要离开患者明显的瘢痕,且透析完成时拔针的角度也要与穿刺时相同。(2)感染预防护理:护理人员的任何操作都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穿刺时要在患者完整的皮肤处,并讓该处的皮肤保持清洁。同时,还要观察患者是否感染,如果患者已经感染,这是要展开局部处理以及抗生素治疗,嘱咐患者当天刀口处不要碰水。(3)预防血栓形成护理:每日都要检查患者的内瘘吻合情况,并嘱咐患者按时按量服用抗凝药物,尽量保障一次穿刺就成功,从而避免损伤到患者的内瘘。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内瘘并发症的概率。
1.4统计和分析
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计算型指标则以例(n/%)表示,并使用x2值检验,计量型指标则选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同时采用t检验。P<0.05,则代表本次实验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通过分组观察护理得出,研究组中的29例患者,其护理期间有1例术后出血、1例感染,总体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89%,而对照组中的29例患者,护理期间3例感染、2例术后出血、2例血栓、1例血管瘤,总体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8%,研究组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对于需要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而言,其动静脉内瘘很容易发生感染、出血、形成血栓等并发症,这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展开预防性护理干预,并结合引起内瘘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打造出合理的方案,从而降低各种不良影响[3]。让内瘘的应用时间有所延长。而预防性护理当中的术后出血预防护理、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感染预防护理均能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让患者远离各类内瘘并发症[4]。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经预防性护理后,其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这也表明预防性护理的作用效果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将预防性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内瘘并发症护理中,其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江水凤,吴亚妹,陈小颜.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4):140-141.
[2]保砚,王静,林方莲.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03):367-368.
[3]黄巧葵,温银瑞,叶贵梅.早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2):159-161.
[4]范真.对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6):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