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本贯通”即中职教育与应用本科教育的贯通,旨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对于提高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本文将以“中本贯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职阶段的学习为例,基于课程在培养过程中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课时少、学生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课题式教学法。课题式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从宏观上把握学科产生与发展的来龙去脉,围绕促使理论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展开,通过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从而完成数学的再创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定位主要是向企业、食品管理单位输送高级人才;在中本贯通教学过程中添加了课题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本贯通;课题式教学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引言
中本贯通源于2014年上海市教委下发的《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本贯通学年制一般设置为七年,主要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中职毕业后可通过转段考试完成本科学习。中本贯通教学模式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目前中本贯通应用主要有:文献[1]将其应用到江苏省人才培养中,应用结果表明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文献[2]探讨了中本贯通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文献[3]研究了中本贯通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应用,提出了项目贯通,四层递进的教学模式。文献[4]将中本贯通应用到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教学中,结果表明该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文献[5]将中本贯通应用到汽车专业中,结果表明中本贯通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汽车维修水平。通过文献分析,目前中本贯通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应用尚未报道,本文提出将课题式教学法与中本贯通相结合并应用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
1课题式教学法
课题式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点,选取若干个研究重点,学生作为研究成员,在教师带领下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课程教学方法流程见图1所示。
由图1可知课题式教学法中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布置完课题后,学生按照分组进行课程活动。学生通过课题式教学法锻炼后,能够进行学习资料查询、课题设计、科研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项目报告撰写等。
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当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6]:
(1)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传统的中职教学一致使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观念,该观念长期影响了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导致教师上课时大量向学生讲解理论课程,学生对枯燥的理论课程接受度不够高。而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课程没有独立进行考核,是以理论课程的附属品进行教学,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部分学校单独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但是实践教学课程课时少、课程不够专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最终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教学实践条件相对落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大多数学校相应的食品实验室数量不够、设备不完善等制约了实践教学发展。校企合作方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企业联系够紧密,学生去企业实习仅仅是参观式学习,很难及时学习到专业知识,这样很难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无法提前了解到企业需求,对就业有显著影响。
(4)师资力量不均衡。长期以来学校重视理论教学,教师会大量精力投入到职称晋升中,会发表相应的学术文章,很难进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导致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
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岗位定位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食品安全的不断监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该专业主要是向企业、食品管理单位输送高级人才。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内容差异性较高,课程职业性没有明显的显示,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是按照学科主线为主培养方式。调查数据表明,食品產业对食品高级技术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同时呈上升趋势。食品类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工艺操作能力、较高的生产协同能力。根据食品行业的需求制定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岗位定位见图2所示。
4课题式教学与中本贯通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培养模式
4.1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贯通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中本贯通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岗位定位分析对员工要求是具有一定的工艺操作能力,这与现有的培训模式有一定的冲突,因此需要对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将现有的生物化学、分析化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分析与检验、有机化学等,这些课程过多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内容,因此需要进行知识点重构,增加食品顶岗实习课程、食品检验技能学习、食品生产工艺学习等实训课程。
4.2课程贯通
传统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中主要是进行理论教学,需要对这些课程进行修订。建议增加多门实验课程,这些实验课程主要有食品生物化学实验、食品工艺原理实验、食品发酵实验、食品检验实验等,将课题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验课程教学中。本文以食品检验实验为例,比如测量食品中的微量元素Ti检验,教师向学生发起食品检验中微量元素Ti检验项目,学生通过知网、国家标准网等渠道检索食品中Ti检测方法,通过查询文献分析各种检验方法存在的问题,制定新的检验方法。各个小组之间通过测量实验数据进行新方法数据方法研究。该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了完整的项目学习情况,从文献查询、方法建立、团队合作、报告撰写等,让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4.3实践平台的贯通
基于中本贯通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相比,他要求学员专注食品行业的某一领域。食品行业涉及内容比较多,可让学生进行校内、校外实习,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不断应用,提高了学生实习效率。如图3为食品科学与工程虚拟教学工厂。
由图3可知构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虚拟教学工厂中是由一车间、二车间、三车间、四车间组成。一车间中可进行食品工艺开发实训中心、岗位工艺基础强化训练集认知实践学习,最终获取到中级相关证书。二车间主要进行仿真平台学习、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三车间主要进行虚拟工厂学习、操作能力培养。四车间主要是到企业进行实习、将课题式教学方法应用到毕业论文写作中。
5结语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高技能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需要长期的学习才有显著效果。中本贯通教育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课程为主导的学习模式,将实践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学习内容。中本贯通学习中学生过多学习操作,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将课程式教学法与中本贯通相互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汪雪蔚.“3+4”中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4):50-55.
[2]胡晓钧,陈桂娥,毛海舫,叶静,盛晓东,严小丽.“3+4”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7,34(03):40-43.
[3]刘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探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0(42):60-61.
[4]唐纪瑛.“2+1”中本貫通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实践研究——以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19-24.
[5]马其华,王海宇,项国平,张群,陶雷进.中本贯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动机追踪调研[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0,19(10):46-48.
[6]何丽芳,王芳宇,宾冬梅,陈晓华,彭芳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46):137-138.
作者简介:宋芳芳(1990.02.26-),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上海食品科技学校,硕士,初级,研究方向: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