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世高
田径是小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直以来在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缺乏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师教什么,学生只能学什么,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主体地位被隐蔽,因此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健康意识,也就进一步要求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将学生发展作为中心。由此可知传统的田径体育教学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多元化、趣味化等元素,符合当前小学的兴趣和认知,增强小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1 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现状分析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虽然国内大部分学校已经开始重视体育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小学体育田径教学问题如下:(1)场地设施不足。国内大部分中小校园的体育场地设施缺乏,仅仅只有篮球、乒乓球等训练场地,而且少部分的学生才能够参加训练。远远无法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运动需求。(2)教学内容单一。小学体育田径运动项目主要包含了走、跑、跳、投等,大多数教师训练过程中内容往往局限于基本动作和基本知识。如跑步应注意的动作要领、课间操的动作等的讲授,很少去考虑学生的感受,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也谈不上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来设计不同的运动项目。
2 趣味田徑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2.1 选择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由于在传统的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单调,许多学生觉得体育内容过于枯燥和乏味,从而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无法发挥出体育教学的效果。所以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教师首先需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只要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主快乐的氛围,学生才能够自愿地进行体育训练。因此在开展田径教学时需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具体如下所示:
一是采用变通法,大多数教师的体育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而许多体育训练内容非常单调,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于田径教育的形式进行创新,比如说将直线的跑步路线改成蛇形、波浪形、螺旋形,这种新颖的跑道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训练项目改变成有趣的训练内容,如将常规跑步细分为接力跑、短跑、花样跑等。
二是采用模拟法进行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大多数学生喜欢模仿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动物,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动画人物讲田径训练项目进行重组,设计符合学生的兴趣的运动项目,比如蛙跳、鸭子学步、兔跳、智过火焰山”越过封锁线等,从而使得枯燥的训练项目变得更加的形象化,也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
2.2 弱化田径竞技教学,合理安排练习强度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还未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开展一些难度较大的田径项目,不仅无法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还将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讲田径项目的训练难度降低,根据学生的体能、意志力等状况合理安排田径训练项目。另外在训练过程中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增强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坚持的意识。
2.3 运用分层锻炼模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不同的学生其性格、体能、兴趣都有所不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从而满足每个学生的体育训练需求。一方面能够提升体育成绩较差学生的自信心,也能够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分层教学法小组之间互相鼓励和督促,提升了教学效率。总之,分层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体能、兴趣等因素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田径训练任务,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督促学生开展田径训练,并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指导,促进学生提升田径训练的积极性。另外针对一些体能较好的学生,增设一些趣味性训练,如接力跑、三级跳等,除此之外,体育训练中需要意识到性别意识,对于女生增设耐力训练的项目,针对男生增设爆发性的运动项目。
2.4 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让田径课充满活力
传统的体育训练仅仅只有在篮球足球等体育训练中才能提现团队的重要性,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应当创设一个师生共同互动的教学场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设计出符合学生的锻炼需求的田径训练项目。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提升学生的田径水平。比如说在跳远训练中,教师可以设计单、双脚跳团队比赛的项目学组织学生分组一起练习。比如在投准练习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投掷,和小组之间的成员一起比赛训练,如“炸坦克”、“打降落伞”、“排地雷”、“打雪仗”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田径体育由于缺乏场地、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兴趣等原因导致了当前小学田径教育难以开展。本文认为教师应当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体能和兴趣爱好,设计相应的训练项目。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