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鑫 刘永
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东营市某三甲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确诊的80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均进行低剂量、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对于肺磨玻璃结节的检出率、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低剂量和常规剂量的检出率分别为80%和81.25%,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诊断比较,恶性(76.74%VS79.07%),良性(75.68%VS78.38%)的符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用于诊断肺磨玻璃结节时,可以确保诊断的准确率,且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对患者的辐射损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低剂量;肺磨玻璃结节
原发性肺癌最重要的影像学表现为肺磨玻璃结节影,这对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指导性[1]。病人确诊肺癌后的生存期较短,这与病人的具体诊断时期以及病情的发展程度有关。所以说,尽早发现疾病、尽早诊断可以很好的对患者进行治疗,提高其生存率,提高治疗效果。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东营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8.65±9.22)岁,恶性43例,良性37例。
1.2 纳入标准
(1)确诊为肺磨玻璃结节患者;
(2)结节直径在3cm及以下;
(3)临床资料有效且保存完整者。
1.3 排除标准
(1)有精神疾病者;
(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3)恶性疾病;
(4)拒绝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生产厂家:Philips Medical Technology,型号:PhilipsCT)对患者进行扫描。
(1)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参数:管电压125kV,电流250mA,层厚、重建间隔及螺距设定与低剂量检查参数相同,检查范围为整个胸部。
(2)低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参数:管电压125kV,管电流50mA,层厚5mm,重建间隔1.5mm,螺距0.938:1,检查范围为整个胸部。
2.2 病患检查操作及影像观察
检查中,病人保持正常的仰卧位,双手举过头顶。先进行常规剂量扫描,从病人的胸廓逐渐向肺底部扫描,再由检察人员按照身体质量指数(BMI)的不同进行低剂量扫描。所有检察人员均经过严格培训,由临床上经验丰富的主任医生进行CT影像资料的观察,观察并记录肺磨玻璃结节的形态、位置、密度、内部及边缘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作对比,确定检查的符合率。
体质量指数(BMI)的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m*)]。亚洲成人BMI小于18.5为偏瘦型,18.5-24.9为正常,大于25为偏重型。
2.3 观察指标
(1)检出情况:比较两种方式对肺磨玻璃结节的检出率
(2)诊断符合率: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方法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符合率并进行比较[恶性、良性]。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 )、%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研究结果
3.1 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的检出情况比较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发现肺部磨玻璃结节64例,常规剂量扫描下发现65例,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对肺磨玻璃结节的检出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见表1。
3.2 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的比较
与病理诊断比较,多层螺旋CT低剂量、常规剂量扫描对于肺磨玻璃结节性质诊断符合率分别为恶性76.74%vs79.07%、良性75.68%vs78.38%,差異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4 讨论
4.1 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检查肺磨玻璃结节的图像比较
研究发现,低剂量下的图像中空间分辨率比常规剂量下的要弱,从研究中可以发现,两者在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检出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且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之间也无显著差异,说明多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相当,两者都能得到清晰的图像,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且使用低剂量能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对患者身体危害更小。
4.2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磨玻璃结节中的优势
较其他影像学手段,CT在诊断早期肺癌具有显著优势,是临床上诊断疑似早期肺癌的常用方法,但需要注意CT诊断的辐射风险。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遍应用,肺结节的检出率也不断上升,从而肺磨玻璃结节的检出情况更明显。肺磨玻璃结节的影像学征象不够典型,且生长缓慢,良、恶性鉴别困难程度大,目前,在肺磨玻璃结节的处理,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参考文献:
[1]袁苏东.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磨玻璃结节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8):115-116.
[2]叶秋丰.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肺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8):1468-1470.
通讯作者简介:
刘永(1982-),男,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医治则治法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