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社会体制、经济运行、行政制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各区域经济存在着发展水平差异大、产业结构分配不合理、发展职能定位不明确等不协调的情况。本文将结合广东-香港-澳门大海湾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最后探索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思路和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思路的实践举措,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
引言
作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近几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速度显著提升,总体来看,区域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许多内部不协调的矛盾问题。由此可见,与港澳大湾区距离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将针对广东-香港-澳门大海湾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展开讨论,并具体分析造成现有矛盾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探讨突破经济运行差距和体制束缚的有效途径,探讨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可行路径,积极朝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
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
(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情况
从时间维度来讲,相对于世界上著名的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等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时间不长,呈现高度年轻化的态势,但粤港澳大湾区成长性好,发展迅速且显著,截止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人口水平、发展增速等已经达到世界湾区的水平。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内部的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有着较大的发展差距,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粤港澳大湾区中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是中心城市,而香港、深圳和广州三者的GDP占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总值的百分比都介于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之间,相对于珠三角九市中的其他七个城市占比差距很大。例如肇庆市,其生产总值仅占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与三个大城市的差距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中不同城市对于总体的生产总值的贡献度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意味着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进而会引发湾区内资本和人才等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平衡,会进一步扩大不同城市间的差距,影响后期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分配不太合理。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其核心产业是制造业,仍处于工业型经济阶段,尚未实现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产业链也并不完整和完善。将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级的湾区产业结构做对比,很容易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三产业占比远远低于其他湾区,产业过于单一,缺少核心竞争力。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产业主要集中于金融产业、制造业和航运业,出现产业的同质化现象,这样容易出现内部产业的恶性竞争,进而会造成产能过剩的问题,浪费区域内的资源。因此,解决湾区内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规划,优先培养其他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来促进区域的合理化以及可持续化发展。
最后,粤港澳大湾区的職能定位不够明确、清晰、细化。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多个城市的集合,每个城市都应该完成其应有的职能,才能促进区域总体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许多城市存在着城市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不同城市的产业结构都比较相似,通常是工业型经济和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造成资源的浪费问题。因此,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政府以及相应的规划部门进行进一步的规划设计,建立多城市之间相互协作的城市体系,实现不同城市拥有不同的核心产业。例如,在香港的发展当中,需要扶持当地金融产业的发展,因为香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再例如,澳门的发展应当以旅游业作为其支柱产业,来吸引来自国际以及国内的游客资源,实现增收;至于深圳的发展,应当鼓励其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高新产业的落地和发展;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应当巩固其政治和文化中心的稳固地位,将制造业等产业迁往诸如东莞等城市,实现先进的高新制造业;最后应当将传统制造业类型,例如纺织等产业,转移到江门或者肇庆,来确保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发展。
(二)引发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首先,我国拥有“一国两制”的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然而南方其他城市和地区则实施社会主义制度。由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影响,诸如法律和经济制度方面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在不同体制下的城市间合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体现在工作方式和人员意识的不同,产生一定的合作矛盾。矛盾发生之后,通常需要政府在其中进行协调解决,但最终取得双方间的协商共识的难度较大,无形中增加了不同城市间贸易往来和合作的难度,使得区域一体化的难度加大。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的不同城市间存在着行政制度的差异。由于某些地区拥有根深蒂固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其在行政制度上都会采取不同的举措,会导致在合作项目,尤其是利益分配方面很难达成共识,如果未能确定良好的区域间协调措施,很容易导致合作项目的不顺畅。首先参与合作项目的集体或者个人,通常会以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作为首要考虑方面,社会的整体责任感较低,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共利益,也阻碍了城市间的合作和协同发展。如果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不同城市依然采取差异性较大的行政政策,不以湾区发展作为首要考虑方面,则会出现合作项目不容易落地,资源分配更加的不均衡,资金运转和人才流动不畅,不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发展,不利于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要求。
最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运行方面存在着差异。在区域发展的相关理念当中,区域发展离不开经济的运行,两者互补并且相互依赖如果某一区域范围当中存在着经济发展的差异,并且优势显著的区域占据主导地位,将会导致区域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会造成区域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粤港澳大湾区中,深圳、香港、澳门、广州等城市占据着优越的地理优势,且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因此更能够吸引相关资源的倾斜,造成主要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阻碍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协同发展。
二、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思路
(一)实施高度协同融合发展模式
要坚持在一国两制政策的指导之下,加强港澳合作,促进内地和中国港澳的合作,推动海峡两岸的和谐和稳定发展。要深化落实十九大报告和多次会议关于一国两制政策的相关指示。粤港澳大湾区要深化落实相关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状况,协调合作构建新的发展合作模式。尽快突破传统的外资引进的模式,打造高度融合的协同合作发展模式。在落实政策的同时,要积极发挥香港的外交优势,有意识的引进和应用国际行业标准,在深圳地区构建起国际化经济发展模式。还要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注重引进技术和资金,推动各类生产要素有机融合。要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支持下,加大经济合作项目的创新力度,进一步扩展经济合作的范围,推动区域协同、高效、和谐发展。
(二)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
为了尽快优化产业结构,解决当前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深圳地区要加强对高新技术的引进,紧跟高新技术发展的步伐,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核心产业和新型产业的优势,有效地带动产业协同、高效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多元化方向迈进。深圳需要落实到党中央倡导的有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系列政策,明确发展重点,重点发展高端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推动地区产业链的高端化发展。要坚持以高科技制造业为建设核心,发挥产业集聚的作用,加大力度建设一系列相关产业,如高新材料产业、高端制造产业、芯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等。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的差异化、多样化发展,有效调节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结构的整体质量水平。
(三)做好先进示范区建设
党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必须要落实好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要发挥好自身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指导和示范的职能和作用。要切实推动经济市场的升级,积极打造和创新区域核心产业。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深圳要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任务,尽快转变粗放型经济,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深圳地区要积极借鉴和应用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建设理念和经验,积极融合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管理模式,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思路的实践举措
(一)加强教育合作,增加高素质劳动供给
粵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需要深圳加强与港澳地区的有效合作。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尽快协商制定教育合作协议,推动各区域思想和法律事物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更好的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要落实好教育合作,深圳与香港地区合作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二者的教育合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的教育合作方式主要是构建培训机构、研究机构、大学校区,等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合作,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体系,输出价值理念,更加有效地引导区域之间青年、企业和政府部门展开协调合作和减少体制差异的影响。要重视高素质工作人员的培养工作,政府和企业要通力合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工作队伍打造良好、开放的平台和创造更高质量、更完善的培训机制。切实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另外,还要广纳人才,招贤纳士,吸引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来湾区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作队伍。还要加强法律合作,深化落实《法律合作安排》,打造行之有效的法律交流平台。在开展合作项目之前,各方可以在法律交流平台上交流理论和意见,有效地减少纠纷和矛盾的发生,深化落实合作共赢的目标,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协调发展。
(二)加强政企合作
要进一步落实好行政改革工作,适当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有效推动政府和企业的良好合作,深化落实相关政策,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对于行政改革工作,可以在区域内落实好放管服政策,采取证照分离的举措,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职能。要积极应用互联网+理念,合理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切实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提升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提升市场的灵活度,推动区域经济优化布局。深圳地区要以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落实合作共赢的理念,在提升企业知名度的同时,也能够提升政府的管理质量和更好发挥政府职能。如,深圳华为企业与政府进行了有效合作,出台了一系列倾斜政策,有效的为华为企业提供了支持保障,切实满足了企业的生产发展需求,完善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发展资源,创造了更优异的效益。与此同时,华为企业的高新技术有效地提升了深圳地区的国际影响力。华为企业将部分部门转移到了广东东莞,带动了东莞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两地的政治交流,切实落实好了区域经济系统发展的目标任务。
(三)扩大经济合作范围,推动区域产业纵深发展
要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扩展合作范围,有效应对和减小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运行差异。要落实好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推动经济合作。可以以港珠澳大桥为建设基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小时生活圈,优化城市交通,为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提供更可靠的支持。区域之间要进一步扩大经济合作范围,推动高新科技的合作研发,有效地整合与港澳大湾区的生产要素,为行业市场的集约化发展创造有力支持。要推动区域产业的纵深发展,要以原优势产业为建设发展的基础,重点发展制造业和核心产业,有效地整合高端制造业供应链,推动各区域的经济交流互动,有效地突破各区域的经济运行差异。
(四)利用好金融政策
第一,要尽快打造完善、健全、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以打造科学、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为前提,要充分的发挥出金融市场的动态调节作用,为区域经济的健康、稳健、平稳发展做出有力保障。金融市场出现分割问题,就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出现差异。因此,必须要打造统一、协调的金融市场,推动资金流通,更好的带动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要在完善的金融市场的基础之上,合理调配金融资金。区域要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落实相关政策,要打造个性化、多样化的金融市场。第二,要科学、有效地利用区域金融资金。发挥金融政策的优势,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有意识优化和调整区域之间的金融机构的合理分布,突破区域经济运行的差异。要提高对政策性金融的重视程度,合理利用政策性金融,要对经济发展速度较缓的区域提高重视,确保金融资金能够落实到位,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打造专门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为区域经济做出保障,推动区域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五)鼓励技术进步,重视技术创新驱动作用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技术进步,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驱动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可形成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创新水平高的城市群发挥创新溢出效应,带动创新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大力度建立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推动城市群之间功能互补,进一步提升整个区域的协同创新能力。要打造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增强科技要素的流动性。要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要求。
结束语
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的分析,充分的认识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分配、发展职能定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诱发上述问题的原因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再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教育合作并增加高素质劳动供给、加强政企合作、扩大经济合作范围、合理利用金融政策、鼓励技术进步并重视技术创新驱动作用这一系列优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希望能够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一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