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雅趣

2021-09-10 07:22
现代苏州 2021年13期
关键词:暑气芸娘浮生六记

“小暑南风十八朝,晒得南山竹也叫”,从小暑开始,风中渐起热浪,夏虫唧唧鸣唱,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依次进入了茁壮成长期。然而,小暑的到来,便是进入夏天的开始。此时,天气虽不像“大暑”前后那么炎热,但高温高湿的气候也十分难耐。怎么办呢?从古人到当代人,各自拿出了消暑“招数”。

古代苏州书香门第居多,家中藏书、字画尤为丰厚。在小暑时节,民间有习俗,即农历六月六日晒书画,让书页浸透光线,将藏匿其中的书虫驱赶而出。这一天也是古时寺庙的“晒经”之日。“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如游千载上,与结半生缘。”对于古人而言,晒书可是一项浩大又重要的工程。大家将所藏好书拿出来示人,从另一角度也彰显着个人的读书格调与兴趣。晒书的同时还能再度翻一翻尘封许久的古籍,也许新的灵感自然产生。有记载,唐代陆龟蒙为了晒书,制有专门的“晒书床”;宋代司马光也颇谙晒书之法,居洛阳独乐园期间,专门修了一间读书堂,堂中有文史书万余卷,每年从头伏到重阳间,天气晴朗日,即设案几,院中晒书。

而今人呢,也有不少苏州文人墨客喜爱晒书。古城内不少社区也会组织居民们在小暑前后一同摆开桌椅,将家中的书画拿出来晒晒,一来防蛀防霉,二来也借着晒书交流,消去心中的暑气。即使热在三伏,仍旧心念诗书,这是读书人特有的闲情雅趣。

除了晒书,老苏州还流行晒衣。太阳好的大清早,十家有八家翻箱倒柜,放好竹竿,把一件件衣服搬出来,甚至晒起了棉花毯。家门口、天井、庭院里都是这样的衣服摊头,一眼望去眼花缭乱。民间有说法,这一天无论是丝绸棉布经日一晒,一年到头都没有虫蛀了,晒衣的效果不止这一天,而是整整一年呢。

小暑温暾,心静自然凉。而唯有内心静了,才能避开身外的“暑热”。任暑气蒸腾、万物浮躁,我自宁心静气,风动莲香。此刻,讲究內功的修炼,调养心神至关重要,凡事不宜急躁,否则心火妄动。苏州人常常讲究“境由心生”,会约上三两知己,烹上一壶好茶,叙旧畅谈,或是寻得一处荫凉,手握一卷好书,墨香之间忘却尘世烦忧。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夏天独有的风景。小暑喜雨,雨后的荷花尤为清香,不妨移步园林观荷。拙政园正中有一大片池塘,塘中荷叶田田。人们不禁被这一池碧绿吸引,走近凝视。池塘周围散布着形态各异的亭、堂、馆、楼、轩,任你站在哪一角度,也能将整片池塘景致一览无余。

古人讲究雅,以花入茶,茶引花香,相得益彰,滋味尤妙。《浮生六记》里,记录芸娘曾以荷花入茶,花香透过茶汤弥散,澄澈轻灵,满室芬芳,饮之,沁人心脾。《浮生六记》里还描绘过一段消夏的场景:沈复与芸娘在六月后便移居沧浪亭,他们住的地方叫爱莲居,坐落水边,开窗就能感受迎面而来的凉意,两人在此读书品酒谈天说地,消磨着盛夏的光阴,此乃人生之享乐。

TIPS:专家说小暑

蔡斌  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人文学院副教授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吴地每于小暑前后,即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暑伏天,出梅、入伏均在这一时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古人还认为到了小暑,天气炎热,人的能量消耗大,宜补充阳气,“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从汉代开始就有吃伏羊的习俗,至今江南多地这一随历史上南北人口流动带来的传统仍有保留。而吴地为水乡泽国,遍及村野的水田河塘里生长有黄鳝,也被视为时令美食,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

猜你喜欢
暑气芸娘浮生六记
夕阳西沉
燎沉香
登顶天堂寨
浮生六记
浮生若此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现实处境
《浮生六记》的人物形象分析
马路公仆赞
白一名的心事
谁是最可爱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