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春
团队合作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以集体利益为重,围绕共同的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与能动性,彰显自身个性的同时,主动与其他成员团结协作,尽职尽责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奋斗。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体育教学探究对初中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对推动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促使初中院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有着现实意义。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对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为此在教育过程中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意义重大。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纠正学生不良习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取长补短与优势互补。在师生的帮助与鼓励下,更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自信心与表现欲及成功欲,从而实现自身不良行为习惯的潜移默化的整改。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教学的永久性目标,也是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社会适应能力是评定初中生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更是社会对人才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初中院校,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单位,更需要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以提高初中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其快速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益持续改进。三是有利于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自身的需求是以一切行为的主要动机,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为了满足初中生的基本需求。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体育教学中的强身健体与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及实现自我等需求层次也多有不同,因此教师还需加强教学观念与手段的创新,以切实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本文基于相关文献研读及教学实践,对初中生体育教学中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探究,旨在交流与共勉。
1 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影响因素
剖析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学校以及教学三个维度展开:
1.1 学生因素
根据以往教学观察,筆者认为当下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较为突出,这就导致了其参与行为过于看重功利化的现象产生。独生子女和生活环境与经济条件优越等诱因让当下的学生获得了过度的溺爱,让学生中出现严重的自我主义倾向,在生活中或学习上普遍存在利己不利人的行为,想方设法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这样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
1.2 学校因素
如今,各级各类学校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较大的转变,在相关投入上也逐年加大。但是,还是有一些学校或领导存在口头重视,行动忽视的现象,表现在场地器材更新速度相对滞后,特别是对体育教师的相关待遇上存在不公正、不公平的问题。进而,影响到了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影响到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1.3 教学因素
教师是影响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重要因素,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未充分了解学生。一些体育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水平不高,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性格与想法等方面地了解,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个人身体素质等漠不关心。还有一些体育教师,对新课改的要求内容了解片面,不知如何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通常立足教材照本宣科,教学过程形式化,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针对性。二是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不明确。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目标上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明确性,从而导致体育教学内容与团队合作精神间的融合度不高。
2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对策
2.1 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亦称之为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得相互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一种学习方式或教学策略。实践证明,合作教学是培养初中生团队合作精神较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沟通能力及信任能力等学科素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利用合作学练法,能够有效规避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同时在快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等优势特征上,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不具备的。因此,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培养锻炼的学生合作能力,让学生以合作形式完成相关练习任务,在合作中相互了解,协调个人与成员间的意见,实现团队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养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2 通过合作学练强化团队参与意识
教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的模仿教师的体育动作,不利于学生兴趣与情感等非智力要素的激发。教师急于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忽视学生自我学习与自评及自我教育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导致教学效果不尽理想。采取合作学练小组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问题。如在传统的跑步练习教学中,受学生身体素质等个体差异的影响,总会有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出现落后的情况,教师相对于此类学生,更关注跑得快学生的能力拓展,从而出现了后进生逐渐失去运动信心,跑得快学生的运动积极性逐渐提高的现象,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不利于班级整体学生运动能力的渐进性提升。而在合作学练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下达教学任务后,将个人的发展目标纳入合作小组的能力发展目标中,教师的关注点逐步向后进生过渡,更关注跑得慢学生的发展情况,并将其作为小组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考察依据。在此情形下,小组成员会为了维护团队的利益,通过相互协作与沟通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得初中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养成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2.3 通过合作学练树立学生交往自信
传统体育教学的目的性固化,根据教学大纲展开单个运动项目技术的教学指导,实战的技术组合相对缺乏,对于展现自我与满足自尊心及社会交往等心理需求多的初中生来说,俨然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传统体育教学方式难以维持学生的运动热情,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抵触的情绪,促使体育教学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采取合作学练的教学方法后,在课堂上引入体育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迎合了学生群体趋向的心理特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及主动性。合作学练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与表达自我的机会及胆量,利于学生表现欲望的提升,学生为了不落后,会努力地学习动作技巧与反复练习,最终通过标准的动作得到同伴或教师的认可。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从双杠与单杠及跳箱等体育器械中摔下来的情况,会让学生的心理受到影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通过多动脑筋与多想办法,找出失败的原因,消除对心理的影响。学生之间通过头脑风暴解决困难,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内心自我否定的心理,让学生产生信心与力量。再让学生分享失败后的感受与成功后的心情,通过经验交流,快速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技能水平。体育合作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惰性,全面提升生活适应能力与运动能力及身体素质等,更利于夯实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基础,强化学生的交往自信与思维意识及道德品质等,间接带动班级整体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养成。
2.4 通过合作学练强化创新精神与责任意识
新课标的深入推进,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在开放性的体育环境中,通过创造性的体育任务,让学生快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学生快速掌握基本体育技法,能够让学生对体育学习有更多的感触与体验,从而间接带动自身个性品质的养成。在传统大课堂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备课更关注如何组织学生在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忽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精神养成。而采取合作学练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贯彻学生自我价值与小组目标同时实现的原则,以促使更加高效与高质量的完善教学任务。如在足球教学中,教师提出技术要求后,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如何快速提升动作规范性的方法。学生通过组内的思考交流与计划等活动,能够加深对动作技术的深入理解,通过学生之间全方位的指导,更利于提高动作的规范性。学生为了出色完成小组任务,会提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动作练习中会积极进行创新,时刻表现出对团队的关心维护,间接带动团队责任意识的提升。再让学生进行演示,教师在汇总的同时挑出多个好的经验方法,帮助全班学生快速掌握动作要领,更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促使教学任务事半功倍的完成。可见合作学练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掌握理解与动作技术练习的成效,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交往与合作帮助的主动性。
3 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关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良性竞争的品质。但初中体育游戏教学活动的展开不能一蹴而就,应当始终贯彻符合体育教学内容与竞争性等原则,确保体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展开。在体育游戏教学的措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结合体育运动项目渗透游戏活动
根据体育运动的项目,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游戏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运动中快速达到增强体质与寓教于乐及养成团队精神等教学目标。在体育活动前需组织学生进行充足的准备活动,如慢跑。慢跑能够提升多器官的功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确保准备阶段的成效。在田径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圆圈式接力赛的游戏活动进行运动,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效率。活动中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自主制定游戏规则,确保体育游戏活动得以顺利地展开。
3.2 围绕体育技术引入体育游戏活动
体育教学不是简单的训练过程,而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身体机能。在体育技术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更利于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与指导下快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逐步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如在篮球技术教学中,可引入转圈跑与运两次球及躲流弹、持球突破接力等游戏,让学生通过篮球游戏与身体活动,逐步提高篮球基本技术的运用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及基础配合意识,发展力量与速度及灵敏等体能。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躲流弹的游戏活动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平均分成两队,队长通过猜拳的方式加以确定攻守双方。游戏中,进攻一方一列横队站在投掷线外并手持篮球做好运球突破防区的准备。防守一方再分成两组,分别散站在两侧的边线之外并手持球做好攻击准备。游戏开始后,进攻方开始运球前进,途经防守方的防区中不被篮球击并抵达终点者获得1分,安全返回原处者再得一份,所有队员得分累积成为本队的最后得分。为了提高游戏的参与度,教师可以组织双方共同优化与完善游戏规则。
4 拓展教学
拓展教学是指将体育中的拓展内容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之中,是基于传统体育训练项目所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新课改使得体育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逐步向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新领域拓展,要求教师快速更新与拓展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目标尽快实现,因此体育教师更加注重对课上拓展训练内容的熟练运用。拓展训练迎合了快节奏生活状态与较大就业竞争压力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缺乏自信与合作精神的现状,利用改良后的身心素质锻炼科目,更利于提高人才的素养能力水平。随着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领域的融入,加速了体育教学的改革,也为我们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教育载体。笔者认为,基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目标下的拓展教学开展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内容的分析与实践。
4.1 从教师基本素质能力入手
从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入手分析,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底蕴,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捕捉知识与更新知识的素质,掌握管理学与心理学及行为学等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活动经验,能够冷静独立应对突发事件,给学生正确的指导。具备组织协调能力,通过敏锐的洞察力与清晰的头脑,善于发现与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情况与需求合理布置拓展项目及安排内容。
4.2 从拓展训练内容设置入手
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理论课主要包括拓展的基本知识,如介绍伤病的互救与生存技能等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包括实践课后的体会交流与总结,让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加深印象。集体项目的目的是为了让小组成员为集体荣誉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利于提高小组成员的凝聚力与团队精神。为共同的目标而协作努力,彼此为对方提供便利的条件,使其相互受益与共同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协作精神的提高,更利于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如信任背摔的拓展项目,讲求个体对团队的信任,一名队员站在高台上,双手交叉抱肩并向后直倒下去,下面同伴用手臂接住。如有轨电车的拓展项目,利用二块木板当作车轨,团队成员站在轨道上,而轨道的延伸是全体队员团结一致与齐心协力的結果。
总之,团队拓展训练活动的展开,能够帮助个体充分认识群体的作用,增强个体在集体中的责任意识与参与积极性,会更加关心与融入群体,实现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快速养成。在体育拓展训练的活动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勇敢积极因素,同时能够拓展课堂的容量,让学生始终维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在沟通交流中体会到团队精神的可贵之处。
5 竞赛教学
竞赛教学主要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动作技术的学习与操练。竞赛法是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培养与检验学生的团队精神。竞赛涵盖竞争与协作等素质能力要求,在课上引入竞赛教学法,迎合了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通过其竞争意识与成功欲望的提升,带动自身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增强。如田径中接力赛的活动,任何失误都有可能带来整队的落后,因此只有相互密切配合才能最大发挥成效。学生在运动竞赛中可亲身感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比赛失败后,更会领略到拼搏与竞争的艰辛,也会在小组内讨论失败的原因,从而调整共同进步的方向,更下定了学生了积极进取的决心。如排球是一项参与人数较多的体育运动,首先在体育教学中,为切实发挥排球运动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作用价值,教师需在训练活动中围绕的兴趣出发点,组织具体的排球比赛活动,搭配多样化的训练内容,传递科学的训练方法,通过多方位的讲解,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排球技战术。再如,在篮球比赛中让每位球员在球场上均以上篮进球为目的,展开相应的运球合作性活动,通过相互的信任依赖赢得比赛。实践证明,学生建立友谊后,团队的默契值与集体意识会得到极大地提高。
初中生大部分以独生子女为主,集体观念与民主意识、相互信任意识不足,存在明显的利己意识与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竞赛提升学生团队的协作意识与能力,确保个体能够积极地融入班集体中,强化集体荣誉感与大局意识。通过竞赛的设置与组织,引导学生树立以大局为重与以班集体为优先,主动维护团体利益的榜样力量,让学生在熏陶中逐步养成团队协作意识与集体精神。实践证明,有良性的竞争才能推动学生快速进步,才会让团队发挥高超的水平。因此,为了夯实团队成员的合作基础,还需让学生彼此相关学习与交流,从而快速掌握动作技巧。
初中生的良性竞争意识相对缺乏,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无关系,教师还需加强对学生树立集体观念的鼓励与引导,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逐步树立起竞争意识,最终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良性竞争,带动成员团队协作能力的逐步加强。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发成立五人排球队伍,并快速地投入到比赛中。
兴趣是学生坚持训练与积极投入到比赛中的关键要素,在缺乏兴趣的引导下,任何教学方法都无法达到快速提升学生训练成效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时,需将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出发点,依据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差异,开展多样化的排球训练活动。如,开展排球知识问答或游戏等活动方式,加强学生对排球运动与比赛活动的关注。再如,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播放排球动漫或影视片段等资料,提高学生对排球训练与比赛活动的关注度,并了解更多的排球文化,形成个性化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排球。或是利用情景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丰富排球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潜能,提高排球训练与比赛的成效。
培养学生的遵守规范的意识,学生养成规范意识是积极参与比赛活动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在比赛组织中,应当积极制定与落实活动规则,要求严格按照规则展开体育活动,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在团队活动中做到奖罚分明与行为规范。教师引导学生在团队中做到明确分工,推选出组长等职位,让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与相互监督,确保团队得以规范与有序地进行练习。各位成员更应当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活动规则与注意事项,确保教学与训练及比赛等活动顺利地展开。
6 激励教学
相对于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我们更应当注重评定结果的反馈与效果研究,以实现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逐步优化。体育评价结果客观评定了学生在指定时间内的学习成绩,体育评价的内容也是引领学生奋斗发展与前进的标杆。从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评价入手分析,相对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身心素质的综合测评,更注重对体育技术水平的评定,不利于评价方法的作用价值发挥,更不利于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维持,要不断完善初中体育教学的指标体系,纳入学习态度与进步幅度及出勤率等考核指标,关注学生日常进步与成长。
在教学评价方法上,引入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及互评等方法,并采取定量与定性综合评价、过程性与结果性综合评价、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评定学生团队精神的内容,以客观性及全面性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合理调整评定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内容的权重比例,确保体育评价结构更加科学,从而充分反映出体育教学状况。个人成绩内容体现在课堂表现与个人作业及出勤等方面。团队成绩需综合评估个人努力程度与团队共同合作,来源于团队自评与教师对团队表现的考查评价,团队的成员共享一个评定分数。团队自评是指小组长组织成员,对各自的表现进行讨论后评估,能够让成员相互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最终实现取长补短。教师评价是指教师考察团队的作业与表现,指出个人或团队表现的不足之处,并给予针对性地引导。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当放下师道威严,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充分表达想法与发挥自我价值,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团队成绩考核的公正性与客观性,是保障团队维持凝聚力与认同感的责任感的主要动力,能够学生了解到与其他团队间的差距,从而明确改进的方向。维持,我们体育教师要及时反馈体育教学评价结果,收集学生的意见想法,以此作为教学目标要求与方案及计划等要素整改的依据,快速实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目标,以带动师生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一个人无法孤立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与他人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互惠互利,做到双赢,对初中生而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意義重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既是体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要求。为此,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多维度、多策略地开展好相关渗透性培养,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初中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平湖市广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