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恒
鞭腿技术是散打运动主要技术动作之一,具有攻击距离长,腰腹扭转预摆加速,肌肉做功时间长,攻击力度大,运用方法灵活多变等技术特点,由于运动员的站架(实战姿势)不同,左右鞭腿在散打实战中有着不同技术特征和战术意图,但是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很少有教练从动作结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其二者的技术差别,采用同样的训练方法,导致前鞭腿在实战中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击打效果和战术意图,为了提高鞭腿技术的实战效果,分化技术细节,进行科学化训练,本文采用实验方法进行三维视频图像解析,将散打鞭腿踢击过程划分为4各技术环节和5个重要时刻,揭示左右鞭腿技术踢击时主要技术环节B(T2-T3)提膝送髋阶段;C(T3-T4)转髋扣膝、击中沙袋阶段髋关节、膝关节速度和角度的运动学特征,分析左右中鞭腿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的差异;左右中鞭腿不同动作特征与打击效果的关系;左右中鞭腿不同动作特征与战术意图的关系,提高鞭腿技术的实战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陕西省散打对优秀男子散打队员10名(健将),身高1.76±0.3m,体重65-80kg级,训练年限7±1.5年。
1.2 实验方法
CASIO-EXFH25摄像机两台,拍摄频率为120Hz,在两个摄像机可以同时拍到的放置同步灯一个。拍摄距离15m,镜头离地面1.3m,两机夹角80°,同步灯亮起的第一副图像在两个摄像机里同时出现,以此达到拍摄动作技术的同步。采用美国的艾里尔公司的APAS系统(美国)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系统对获得视频图像进行解析,三维DLT辐框架进行定标,并选取28个框架点进行标定。
测试方法:队员在正架(左腿在前)预备姿势站在悬吊状态下球形沙袋模具的正前方,沙袋中心部位依据中鞭腿技术的高度标示出击打点,沙袋模具与悬吊绳结合处设置一红色信号灯,信号灯由测试人随机控制,灯亮后,队员立即由预备姿势开始完成后横踢技术动作,直到还原到原始位置,对这一过程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测试队员分别有效测试左右鞭腿技术动作各3次,由教练员、运动员综合评定受试者技术发挥最好的一次技术动作,进行运动学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横踢技术动作结构与阶段划分
本文研究选用正架(左势)右腿的中鞭腿技术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比较分析,将这一踢击过程划分为几个重要的时刻,即:F1灯亮时刻,T1,右脚蹬地、左脚踝关节内旋、重心转移至支撑腿时刻,T2右脚离地时刻,T3右腿膝关节角度增大时刻,T4右小腿或者脚背腿打击沙袋时刻,T5右腿还原落地时刻。依据动作结构划分为5个阶段,a(F1–T1)预备阶段,A(T1-T2):重心前移启动阶段;B(T2-T3):提膝送髋阶段;C(T3-T4),转髋扣膝、击中沙袋阶段;D(T4-T5):收腿还原落地阶段。
2.2 左右鞭腿各阶段时间特征(见表1)
表1可以看出,左有鞭腿的四个阶段中,A阶段时间较长,C阶段时间较短,其余两个阶段居中,A阶段左右鞭腿的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开始动作后,左脚向左前上方较大移动,左脚尖逆时针绕踝转动,右脚顺势蹬地,将人体重心向左前方推动,同时左肩向后、右肩向前移动顺便带动躯干的扭转,进一步拉大肩轴和髋轴的夹角,为右腿启动做好准备。按动作順序理解左鞭腿时应该使用的时间较短,但是测试的数据出现的相反的结论,测试发现仍有5人预备姿势左鞭腿时仍然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而后通过一个倒脚动作以及微小的跳动顺带将右脚移动到右前上方,左脚移动到左后下方,造成A阶段时间差异显著的重要原因:运动员的习惯性动作以及训练的因素;其次就是在启动阶段左鞭腿技术有下肢蹬地力量不足,动作启动主要依靠大腿肌肉带动。
2.3 左右鞭腿技术髋关节速度特征(见表2)
表2可以看见,T2时刻右鞭腿X、Y方向速度较大,也就是说鞭打腿下肢离地前,髋的速度以水平向左,向前为主,垂直方向的速度较小,左右鞭腿在三个方向上的速度值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左右鞭腿预备姿势到鞭打腿离地前的运动特征很接近。右鞭腿提膝转髋阶段(B阶段)出现了一个合速度的峰值,但是水平向左速度降低较快,向前,向上的速度增加较多,这与运动状态也相互吻合,右脚离地后,膝关节快速屈曲,人体右髋以左腿为轴进行向前、向上的旋转,因此向这两个方向的速度以及位移增加较多。
提膝转髋阶段,一个作用就是将膝关节合理屈曲,为后面的击打奠定基础,另一个就是通过躯干以及髋的扭转带动腿的转动,从而为后续的动作技术提供髋的合理空间位置,因此髋关节到达该位置后则就要相对固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将躯干旋转的部分动量有效的传递给下肢。按照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当一个环节把动量传递给另一个环节时,只有通过合理有序的制动,降低这个环节运动的线速度或者转动的角速度,才可以将动量有效的传递给另一个环节,因此当髋出现合速度的峰值出现后,髋的有效的速度的下降才可以进行动量传递。直到T3时刻,髋关节三个方向的线速度均显著的降低,可以判断,躯干的旋转的动量有效的向下肢进行了传递。
但是对左右鞭腿的T3时刻三个方向髋关节的速度进行对比发现,发现其在Y、Z方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左鞭腿的速度较大,而在B阶段髋合速度最大时刻二者在三个方向的速度却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左鞭腿在T3时刻速度大,说明大小腿屈曲角度最大时刻髋的运动速度仍然相对较大,判断其躯干向下肢的动量传递的效果与右鞭腿相比较差。有效的散打鞭腿动作是速度、力量、节奏的有效统一,在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后续环节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左鞭腿该处制动效果的缺陷无疑会对后续动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如髋的较大移动造成与有效的后续发力点产生了较大偏差,对后续的继续发力产生影响;同时对下肢获得有效的动量产生了影响,从而影响到下肢环节的鞭打速度,这就需要我们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后续深入的探讨。
在T3到T4时刻的C阶段,出现了一个和的峰值速度,其速度明显比T3时刻要大,说明髋的速度显著的增加,此时右脚早已离地,右下肢属于开放链的运动,右髋速度的增加只有依靠躯干的扭转给力。刘存忠研究认为“在挺髋扣膝到打击过程中,躯干在做一个轴性旋转,即腰椎活动的共轭特征,既围绕自身的垂直轴在做较大幅度旋转,又围绕自身的额状轴在进行运动,同时还存在围绕自身矢状轴的侧屈,并认为躯干在打击之前进行了二次扭转,存在二次发力的过程”。本研究出现的髋的速度改变的情况与刘存忠研究存在一定相同之处,再次证明了髋二次发力的存在。C阶段左右鞭腿的和速度的峰值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其速度差异有显著性差异。造成这样的原因推测除了与左右方向躯干的扭转的力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之外,也与左鞭腿在B阶段的髋的峰值速度有关,峰值速度较大,说明其在大小腿屈曲到最小角度并马上伸展之际仍然明显运动,等需要髋关节二次发力时,髋的位置已经远远偏离髋合理位置,髋再次发力时,其躯干扭转的有效发力的力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且由于打击距离、打击高度、打击时间的限制,左鞭腿的髋的二次发力程度明显减小,造成左鞭腿合速度此时的相对降低,判断这样的情况为后续的打击是相对不利的。
2.4 左右鞭腿技术膝关节速度特征(见表3)
T2时刻,左右鞭腿在Y方向上的值较大,在其他两个方向较小,说明其脚离地前向前的方向移动的趋势较大,而其他两个方向运动趋势相对较小。T3时刻,向前的方向速度增加不多,但是其本来相对就大,因此判断膝关节在B阶段向前移动的位移较大。左右鞭腿T3时刻的三个方向速度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发现左鞭腿三个方向膝关节的速度要比右鞭腿要小一些,推论认为,造成这样的差异与髋的制动有关,制动越好,躯干向下肢的动量的传递越好,而表3判定右鞭腿的制动要相对较好,因此右腿膝关节此时的速度相对较大。C阶段,由于存在髋的显著的二次发力,膝关节在X方向、Z方向显著增大,说明小腿在击打沙袋前,水平速度加大,加大该速度,可以显著的增加打击的力量,垂直速度显著增加,而在击打沙袋前,小腿带动右脚进一步内扣旋转,也会进一步将垂直速度转化为打击的水平力量。
C阶段左右鞭腿的X、Z速度具有显著的差异,这与左右鞭腿的髋的二次发力的情况有很强的相关性,鞭腿二次发力过程中,髋的速度有一次提高,是躯干通过进一步的有利旋转以及位置的快速提高形成的,因此连接在髋关节上的大腿环节也相应进一步获得了较大的水平以及垂直速度,有力、有序的右鞭腿的髋的二次发力为右膝的速度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T4时刻,发现膝关节的速度快速下降,该速度下降说明大腿的运动在C阶段出现速度的峰值后出现了明显的制动,该制动的目的就是将大腿获得的转动动量最大程度的传递给小腿,使这个环节的速度极速的提高,为最后的打击创造条件。该时刻左右鞭腿的膝关节的三个方向的速度虽不一致,但是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左鞭腿的膝关节的制动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C阶段的峰值速度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最终导致左右鞭腿小腿获得的动量具有较大的差异。
3 结论
3.1 左右鞭腿在各技术环节的时间特征表现为:重心迁移启动阶段,左鞭腿用时长于右鞭腿,式实战姿势左腿、左肩侧向前方,启动阶段依靠下肢蹬地以及肌肉收缩的力量,而右腿启动时候右肩向前移动顺便带动躯干的扭转,进一步拉大肩轴和髋轴的夹角,为右腿启动提供了有效的动能;在轉髋扣膝、击中沙袋阶段,左腿用时少于右腿,是由于这个阶段左髋关节没有二次发力动作,提膝送髋与转髋扣膝衔接连贯。
3.2 右鞭腿提膝转髋阶段(B阶段)出现了一个合速度的峰值,且右腿胯速度明显高于左腿,直到T3时刻,髋关节三个方向的线速度均显著的降低,躯干的旋转的动量有效的向下肢进行了传递。转髋扣膝、击中沙袋阶(C段阶段)左右鞭腿和速度的峰值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有显著性差异,右鞭腿在C阶段存在二次发力现象,左鞭腿在C阶段髋的位置已经远远偏离髋合理位置,髋再次发力时,其躯干扭转的有效发力的力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是左右鞭腿击打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3.3 膝关节在B阶段向前获得较大移动的位移速度,在转髋扣膝、击中沙袋阶(C段阶段)T3时刻髋关节速度有明显的下降起到制动效果,连接髋关节的大腿环节也相应进一步获得了较大的水平以及垂直速度,与左右鞭腿的髋的二次发力形成C段阶段最大的合速度。在T4时刻,膝关节的速度快速下降,说明大腿的运动在C阶段出现速度的峰值后出现了明显的制动,该制动的目的就是将大腿获得的转动动量最大程度的传递给小腿,使这个环节的速度极速的提高,为最后的打击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陕西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