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瑞
生物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科目,同样也是一个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话题。随着新课程改革体系的颁布,初中生物实验这门课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和学者老师认识到了生物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在实验中感受到生物的乐趣,从而爱上这门学科。笔者就如何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做出阐述,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同人提供一点新的教学思路。
初中生物教育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提高健康意识,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但是,一些生物知识点比较抽象,概念也比较模糊,学生很难对其有准确的认知,这就导致课程教学现状不理想。除此之外,初中生物课堂也存在教学效率低、实验教学形式化等问题,对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新的教学体系中,必须对生物课堂进行改革,学会上好生物实验课,用科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能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能抱有愉悦的心情来学习生物,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随机应变,可以随时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及学习进度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同时教师也要创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维,在课堂中做到角色转换,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使其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化以及教学方法的进步,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
部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动手和动脑环节连接不恰当。一般在教学前,教师会对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和安排,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但在大多数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花大量的时间来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以及实验过程,这样的理论知识讲解往往占据了一节实验课的大半时间。也就是说,学生在大半的时间内还是在听教师讲课,而没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长此以往,部分学生会对生物实验失去兴趣,在听老师讲解时也不见得会有多么认真,这样反而会降低实验教学的效率。即使有学生能仔细听完教师的讲解,然后按照老师给的步骤一步步完成实验,这也只是在全程重复老师的步骤,没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自然也不会有多么大的收获。
部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自身缺少主观能动性。目前部分生物实验课堂往往是由教师包揽全局:课堂开始之前,教师会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将之摆放整齐;实验过程中,教师会在黑板上为学生一步步写下实验的步骤,有时还会亲自为学生演示。在整个实验教学中,学生很难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只是在按照老师的话一步步完成实验,没有真正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完成实验,这样机械地重复自然是不对的,也很难有真正的提升。近年来,不少初中生物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开始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在实验之前通读实验书,大多数人还是浑浑噩噩地上完一节实验课,完了之后什么收获也没有。
部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更注重结果。传统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往往只注重结果,学生按照步骤完成了实验,就能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也使得很多同学在做实验时缩手缩脚,往往做一步问一步,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生物实验的目的不是得到结果,而是要让学生能在实验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在笔者看来,做错的实验要比获得成功的实验教学更好。学生按照步骤把一个实验做成功了,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成功,对于实验之外的影响因素自然也不会多加关注;相反,一个学生得到了错误的实验结果,他会主动思考错误原因,会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应该更加注重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
部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整体评价不够科学客观。传统初中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以学生是否完成实验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这显然是不够科学也不够客观的。在“唯结果论”的评价体系下,学生得到错误的实验结果得不到表扬与鼓励,这样他们不仅不会去思索实验失败的原因,还会去主动找他人帮助自己完成实验。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学生做实验的态度、做实验中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来综合评价学生,不能用简单的“唯结果论”对学生一节课的努力做出评价,后者不仅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很容易让部分学生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
部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被多媒体取代,过于流于形式。现阶段,不少教师不重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往往只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上课。受场地及实验设备的掣肘,很多教师选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很低,教学效果也不好。教师有时会根据教学内容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但实验操作往往是由教师操作,学生看着,这样一来,学生就缺少了操作实验的机会,实验教学流于形式。
注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教师应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提高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初中生物教学要在教学中加入趣味性元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探索和学习知识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保证实验教学的灵活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这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做实验来实现,从而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種子的萌发》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在家里种下种子,长时间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做好观察记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轻松有趣,还能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
加强教学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在综合分析教学内容、目标和对象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实验过程,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和指导,让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比如,在学习“血液”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前向学生提问血液相关知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又能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水平,从而方便教师实施教学调整。
注重实验结果反思,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过程以及结果做出反思。为了改变直接总结实验、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结论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能去主动思考与探究。以“光合作用”实验为例,在实验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测实验中可能发生的结果,在实验之后再与真正的实验现象进行比对,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
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初中生对外面的世界和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好尝试各种新事物。有鉴于此,生物教师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之前,应充分考虑每个初中生的心理变化,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开展实验,激发其实验探索的欲望。以“观察细胞的结构”教学内容为例,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复杂与抽象,学生一味啃书本是无法理解知识的。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使其进一步联想到细胞的功能。当实验所需设备准备好后,教师应向学生说明本课的教学难点和教学目标,并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发现二者的共同结构和它们之间的区别。
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开展实验教学。兴趣能使人专注一件事情,对一件事有充足的兴趣,那么做起来也会事半功倍。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让他们先通过实验爱上生物这门学科,进而为后续的教学埋下伏笔。以《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内容为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用多媒体来演示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现象,从而验证这个实验。为了迎合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笔者选择了让学生亲自观察、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自上手,感受到血液流动的奇妙感,从而获得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本实验课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教学,学生会完全被吸引,他们参与生物实验课的积极性也会很高。
通过对初中生物教学相关内容的阐述,笔者对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全体教学同仁要在深入分析生物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和培养内容,明确实验教学的价值,通过实验教学来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