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兵
艺术作品由生活实践产生,具有贴近生活的特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融入德育,可以让学生在提升审美情趣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素养,使之在認识什么是“美”的同时具备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宜情境,帮助学生透过艺术作品的历史文化价值发掘民族精神信息,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实现树德育人的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高中教学不单单是知识的传输,还应该要包括高尚品格的培养。如果仅仅是机械地向学生展示美术鉴赏课的知识内容,而不从思想角度对学生加以引导,那么学生除了空洞的临摹学习外将很难有所收获。德育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的融入能在引导学生认识“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形成高尚的道德素养和优秀的道德品格。
以“什么是美术作品”为例,多样化的作品展示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核,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提高内心修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实例来对学生加以引导,在课前提供一些以生活场景为内容的摄影作品供给学生赏析,之后还可以向学生提问,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美的深刻含义,知道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实践生活、内含精神特质的。德育的融入就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
单纯的艺术作品展示对学生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影响有限,教师对画家的创作经历和人生境遇的讲解是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融入德育的重要方式。对于多数名家来讲,他们并不是在第一幅作品诞生之日就能名声大噪的,以梵高为代表的一部分画家,其作品在创作早期并不能被时人理解。教师利用讲解画家生平经历或创作心路历程的方式,能启发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使其更加透彻地认识到成功与失败的含义,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
以“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为例,在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空间、构图、色彩、形象等要素之后,教师还可以对画家的创作经历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思考。比如,在赏析法国名家莫奈的作品《睡莲》时,教师可以通过作品的色彩布局,联系画家的经历进行讲解。画家莫奈晚年的视力状况非常糟糕,但还坚持作画,认真地观察自然和生活中那些变幻莫测的色彩。因此,《睡莲》这幅作品远看是灰,近看时,色觉越好的人看到的色彩就越多。视觉对画家来讲非常重要,莫奈在视觉状况糟糕的情况下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为了绘画付出了更多努力。在名人经历的讲解过程中融入德育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更加坦然地面对挫折。
情境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引起学生的思考。德育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可以通过创设相关情境的方式实现。具体来讲,在多样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特定的角色,让学生进入作品的实际情境,感知作品的精神内核,从而加深对作品精神的理解,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以“心灵的慰藉”为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通过作品强大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选择相关的材料为学生提供带入思考的情境。比如,在学生欣赏巴黎圣母院这一建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向学生提问“是否会因为外表的丑陋而丧失善良的本性”。虽然卡西莫多外表丑陋,但是他的内在美特质却让他成为《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中最为经典和受人喜爱的角色之一。让学生带入角色进行深入的思考,可以帮助其更加真切地体会心灵美的重要性,重视对自己精神品格的培养。创设情境带入角色的方式为学生产生同理心提供了帮助,德育的内容也适时融入了教学当中,用角色帮助学生重视信仰的力量,强大自己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讲,德育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融入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美术作品并不是没有精神内核的苍白物件,而是具有人文情感内涵的艺术创作。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通过美术鉴赏课引入德育,能让品德培养的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教师通过问题的引领,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思考,联系画家的生平经历能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在教师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学生透过特定的角色还可以深入理解信仰的力量,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獐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