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畅
摘要:“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经历几千年的代代传承,留下了数不清的美德,深深印刻在我们的民族精神之中。而如何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结合,传承不息,发挥育人功能,是小学思政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題。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小学思政课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注意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阶段是立德树人的关键阶段,学生们正处于塑造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阶段。近年来,随着习总书记提出思政课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思政课对于育人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思政课在小学阶段规定统一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从课本标题可以看出,“道德”被摆在首位。“道德”是社会生活中适用于大众的规范要素,是应该渗透于教育的每个时刻,每个细节中的。但是,如何让学生更系统地接受道德教育,正是小学思政课的重要任务。
而要上好道德这堂课,不能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的巨大宝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被有效地传承。所以,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想从日常教学工作出发,以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为例,谈一谈小学思政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育人功能。
一、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
这是本册课本的第一单元,进入五年级,很多学生开始有了前青春期的躁动和不安。在学校的日常学习和交往中,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本单元有一课时名为“学会沟通交流”,提出要“正确对待不同看法”,“真诚坦率很重要”,“与人沟通讲方法”。
在从古至今的文献中,我们其实早已看过与这些要求类似的字眼,例如“和而不同”,“亲师友,习礼仪”等等。所以可以看出,小学思政课在编排时,既是从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实例出发,也一直与传统文化的道德要求紧密相连。
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教学时,单单依赖课本内容进行教学,难免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并且也难以进行深入的浸润和升华。如果教师能先理解育人目标,然后融入相关传统文化的内容,会有更好的效果。
其实,如果读透了课本,可以直接与本册课文的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进行关联教学。本单元的“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一课直接列举了有关“宽容”“仁爱”等传统美德的历史故事等。小学时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可以让他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结合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传承这些传统美德的意义。
二、我们是班级的主人
“教育即生活”,在课堂中,尤其是思政课堂中,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人还给学生。本单元可以说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选举产生班委会”“协商决定班级事务”,都是在反复提醒学生要“公平”“平等”“协商”处理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爱精神要推己及人,不仅要尊重爱戴家人,也要尊重爱戴同学和其他与我们相关的人。
在学习本单元时,除了可以继续用经典故事导入和引起思考外,还可以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去实践,并在实践中思考,我们要怎样换位思考?要怎样尊重他人?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我们自身是否也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升华?
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孩子积极思考,正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孜孜不倦去完成的工作。
三、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
爱国,可以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核心,最神圣的精神。华夏民族生生不息,正是因为我们的先祖们始终如一地为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所以本册第三单元的编排,可以说是一次升华,引导学生去感悟,去深度思考。课本的第四单元依然与本单元进行了呼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专题给出了许多精彩的例子。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秉持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前赴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在学习本单元时,要引导学生明白一个重点,那就是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无论是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祖国的历史,还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的利益,都是爱国的表现。在国家危难时,有英雄子弟兵英勇战斗,他们爱国。在安定之时,我们奉公守法,我们也爱国。
四、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
本单元既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也可以看作是与前几个单元呼应的总结单元。它囊括了从古至今宝贵的文化资源,彰显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壮丽画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单元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历史,而是要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做人,做事的人生哲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多方面的和谐。这正是我们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育人功能的初衷。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思政课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包容,共同促进的。二者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教育内容上也有同一指向性,即引导学生具有人际交往的能力,有爱国精神,创新精神等等。小学阶段正是人格养成的关键节点,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政课的融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在目前的教学中,难免存在照搬照抄,教学途径单一等误区。我们应该积极思考,思政课作为育人树徳的科目,不应该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而是应该与各学科紧密关联,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的融合可以多样化,例如辩论赛,调查访问等等。还可以结合新技术多媒体,让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小学思政课应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助力培养坚守中华民族之根,永葆中华民族之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茂义,李敏.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思政课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1) : 89—91.
[2]李拾金. 谈小学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途径[J].管理德育,2020,06 : 32—34.
[3]王林,蒋红娟. 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误区与实践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1,05: 102—104.
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 广东 广州 51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