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防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21-09-10 07:22:44翟世伟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渗透率

翟世伟

摘要:本文针对xx油田油水井出砂严重的问题,研究应用纤维防砂技术,通过室内实验,对特种纤维的耐酸、碱、高矿化度水的化学稳定性以及纤维复合体的性能进行评价,在油水井进行了矿场实验,实验数据表明,纤维防砂技术能够提高油水井防砂的成功率、延长注水有效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油水井 纤维防砂 渗透率

前言

随着XX油田注水开发的深入挖潜,油井出细粉砂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部分油层的胶结物以粘土矿物为主,粘土矿物见水后极易膨胀、分散,导致地层胶结强度下降,出砂粒径越来越细,降低油井渗透率。部分井由于生产井段长,地层非均质性严重,常规防砂效果较差,导致油井出砂严重、作业频繁,防砂有效期短。常规防砂技术由于强度低,不能满足注水强度的要求,防砂工作反而造成地层伤害。同时由于油层有效厚度薄,应用高粘度的压裂液容易使裂缝扩展到遮挡层以外,压窜油层,影响产量。而低粘度的压裂液又导致支撑剂沉降速度过快,在裂缝闭合前沉降在裂缝底部,影响裂缝高度。为此,针对纤维防砂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完善了现有的防砂工艺技术,形成适用于XX油田不同类型油藏油水井防砂的配套工艺技术。

1  纤维防砂技术机理

纤维防砂技术是在携砂液中填加纤维胶结砂和网络剂,充填油层后,每根纤维与若干支撑剂相接触,形成网状纤维阻挡,通过接触压力和摩擦力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当携砂液返排时,因受流体压力,砂拱的剪切形变引起纤维的形变,诱发的纤维轴向力分解为切向和法向分量,切向分量直接抵抗砂拱剪切变形,法向分量增加侧限压力,进而增大支撑剂间摩擦力,间接抵抗砂拱剪切变形,从而提高砂拱的稳定性和临界返排速度,控制支撑剂返排。

纤维防砂技术采用起“稳砂”和“挡砂”作用的特种纤维。特殊纤维是一种带支链的长链阳

离子聚合物,在水溶液中靠支链带有的阳离子基团的电性作用而展开。当进入储层后,因细粉砂表面带负电,这就使得软纤维的带正电支链可吸附在细粉砂粒上,从而将分散的砂粒桥接起来,使之成为细粉砂结合体(类似于大颗粒),增大了细粉砂的临界流速,起到了一定的稳砂固砂作用,达到了防细粉砂的功效。起挡砂作用的是经过选择和特殊处理的特制无机硬纤维,利用它的弯曲、卷曲和螺旋交叉,相互勾结形成稳定的三维网状结构,将砂粒束缚于其中,形成较为稳定的过滤体,同时具有相当的渗透率,达到防砂的目的。

2 纤维防砂技术研究

2.1 优质短切纤维的筛选

根据密度相近易混合的原理,XX油田油藏岩性为砂岩,地层砂颗粒密度在2.50-2.65g/cm3,从密度及经济因素来考虑纤维的材质,选用价格较低的G(玻璃)纤维。

2.2 纤维稳定性试验

G纤维在酸中的腐蚀程度基本在5.0%左右,耐碱条件下损失率平均在0.39%,损失率越小说明其抗酸、碱、盐腐蚀能力越强,对地层的渗透率伤害越小,能够满足防砂用纤维的要求。

2.3 网状纤维阻挡对渗透率伤害试验

纤维和树脂包覆砂混合渗透率为62μ㎡。据有关资料介绍,树脂包覆砂的渗透率一般在13-16μ㎡。说明新型网状胶结复合防砂技术,既能保证很高的渗透率,又能阻止砂子返排。

2.4 沉降速度试验

含纤维的支撑剂砂浆则符合Knych沉降定律,随着沉降的进行,并不形成明显的微粒-流体沉降边界,纤维-微粒慢慢压实,几乎不留下任何流体。

2.5 纤维长度的优化

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临界压力呈上升趋势,渗透率呈下降趋势,分散性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我们认为原纤维中加入50%的15、17mm 纤维的混纤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6 纤维加入比例优化

混纤加入量越大,临界压力越大,渗透率越小,我们认为取混纤7-12%为宜。

2.7纤维树脂砂(不固化)体系的研制

随着树脂用量的增加,临界压力增大,渗透率降低,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树脂用量取8%为宜。

2.8纤维树脂砂(固化)体系的研制

当固化剂的用量达到一定程度、临界抗压差能力不再明显上升,趋下平发入吃济的电度考虑取固化剂浓度为0.8%。

3现场实施及应用情况

3.1以治理油层出砂为目的

在疏松砂岩出砂地层、层间差异大、井段长的出砂井以端部脱砂为目的,在施工初期和中期采取大排量施工,以提高施工压力,填砂的中后期采用降排量方法,如果在施工后期,压力仍没有明显上升,则采用欠量顶替方法。龙A井生产22个层位,其中有14个层位渗透率在100以下,易发生油层污染和砂堵现象,实施前因出砂低產关井,实施后平均日产液7.7t,日产油1.4t,阶段增油217.8t,增气7.92万方。

3.2 以完善注采并网、提高注水波及系数为基础的油层改造

低渗油藏储层有效连通差,存在注水闲难,地层能量难以补充的问题,导致区块产量低、采出程度低。以改造油层、完善注采关系为目的实施2井次,2口井累计增注5569m3,对应油井增产原油389.7t,动液面平均上升212m。

3.3 以完善油井表皮系数,解除钻井及油层深度污染为目的

以解除污染为目的纤维防砂技术当缝长超3-6m时增产作用不明显,从经济及增产角度考虑,缝长超过污染带0.5m即可达到最大增产效果。实施2口井,累计增产747.2t。

4 结论及建议

(1)纤维防砂技术中使用的纤维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现场施工添加到携砂液里时,分散性较好,不成包块,施工简便易行。

(2)纤维防砂技术具有较好的防砂效果,对地层伤害小,纤维对防砂层的渗流能力影响很小,因而导流能力高,对低渗、泥浆污染井有利于油井增产。

(3)支撑剂中加入纤维后强度高于石英砂,临界返排流速高,不会发生支撑剂回流现象,适于油水井的防砂及地层改造。

参考文献

[1]刘玉章 郑俊德 夏惠芬 油井防沙与清砂.难动用储量开发采油工艺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3

[2]J.G.Savins,"DragReduingAdditivesImproveDrillingFluidHydraulics",Oil&GasJournal,Mar. 131995

[3]罗英俊万仁溥.防沙技术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3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茨榆坨采油厂工艺研究所,辽宁 沈阳

猜你喜欢
渗透率
中煤阶煤层气井排采阶段划分及渗透率变化
不同渗透率岩芯孔径分布与可动流体研究
SAGD井微压裂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
绝对渗透率对相对渗透率及其应用的影响
特种油气藏(2016年3期)2016-12-20 03:32:52
反褶积试井技术在计算低渗储层渗透率中的应用
高渗透率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失步振荡的影响
非均匀多孔介质渗透率粗化的有限分析算法
页岩支撑裂缝中渗透率变化规律实验研究
各类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研究
基于孔隙结构的页岩渗透率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