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毅
摘 要:道路施工过程中,除道路主体外,周围边坡防护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边坡防护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公路质量,也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但从我国公路边坡防护的施工情况分析来看,在许多地方依然存在有较为严重的道路病害、环境破坏等情况,而通过高边坡防护的应用,可改善这一问题。对此,当下在开展公路高边坡防护时,要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流程,并优化施工环节,本文中笔者便以公路高边坡防护工程的施工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道路工程;高边坡防护;技术分析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不少工程也随之出现,帮助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而道路工程是我国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工程,发展至今,一直都是我国人们所重点关注的一项工程,因为其将决定着人们生活和国家经济命脉的工程。但是,道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质量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其将会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安全出行,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拟为综合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 路基高边坡破坏的原因
1.1 滑坡
在道路工程的建设中,路基高边坡被破坏的原因就是滑坡,而滑坡的出现只要是因为土质疏松、不稳定,从而在重力的作用下导致其沿着斜坡发生滑动。不仅如此,使路基高边坡被破坏主要原因可以分成两类:①路堤边坡发生滑坡是因为设计人员在对其进行设计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出现了坡度过大的情况,当然也离不开人类活动的破坏,或者是在填土时,水平布置得不恰当。②路堑边发生滑坡是因为工作人员将边坡的坡度和高度设计得不合理,不符合天然岩土层的性质。
1.2 剥落和掉块塌方
道路工程在施工时,之所以会出现剥落和掉块塌方的情况,是因为边坡风化岩面在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导致其从边坡上剥落并向下掉块[1]。另外,斜坡上还出现了较大块的岩土体,其在重力作用下,突然从边上发生崩落,从而形成了塌方。
2 道路工程路基高边坡的防护方法
2.1 立体网植草的施工方法
在道路工程中,要想更好的保护路基高边坡,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采用立体网植草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路基高边坡被外界因素所破坏。立体网植草方式的思路主要是在边坡上进行植草或者种树,应用了植树造林的原理来减缓边坡上的水流速度,同时还运用了植物的根系对边坡表层的土壤进行加固,以此来更好的减轻侵蚀性,给边坡提供保障。另外,路基高边坡经过了植物的保护既能够美化公路的环境,又能更好地调节边坡的温度,达到加固稳定边坡的目的,从而也大大节省了使用成本。此外,在进行植草时,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选择一些根茎发达、茎短、枝叶比较茂盛的抗旱草种,因为能够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但是在植草时一定要注意防风、防雨,并且还要对其安装覆盖纤维网,此方式大大减少了滑坡、剥落以及掉块塌方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边坡的表面还未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那么在遇到暴风雨天气时,会随着暴雨和径流的侵蚀而逐渐受到破坏,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工程的质量,给人们的出行安全提供保障。
2.2 片(块)石护坡和护面墙
另一种方式就是采取片石护坡的方式以及护面墙的方式,那么片石护坡又被分成了两种类型,即干砌和浆砌,该方式的使用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可以就地取材,工艺也非常简单,但是其缺点就是重量比较大,通常是用在坡度比较陡的区域,对于高边坡不建议使用,因为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1)干砌片石。干砌片石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防止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对边坡所造成的损害,同时对其还有着非常重要的防护作用,极大地保护了浸水路堤边坡被水侵蚀。但是一定要注意,干砌片石一般不建议使用在受潮严重、冻害地段和长期承受主动土压力的地段,因为可能给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害。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想更好地保护该区域,在使用干砌片石时,将比例调整为1:1.5~1:2左右,其能够对边坡比较低的土质边坡进行防护。
(2)浆砌片石。在道路工程中,施工地点的地表径流如果出现了流速比较高、波浪作用比较强的情况,那么河流中的流水等其他可能会产生强烈地冲击作用,因此,这就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浆砌片石的方法来对边坡进行更好的保护,但是当流速达到一定的程度时,通常会建议在边坡设置水下挡土墙和护面墙,在原来的基础上对边坡的保护提高了一个层次[2]。此外,浆砌片石的特点就是耐久性好、适应性强以及成本适中的特点,所以,在对边坡的防護工作中加入该方式能够极大地节省成本。
2.3 工程防护
(1)土钉墙防护。土钉墙是一项较为新颖的结构形式,主要由“钉”、混凝土的面板以及锚板组成,其原理就是通过规则布置的锚杆、面板和锚板,将其使用在工程中能够对一定的坡度范围内的土进行原位加固,从而形成一个复合性的结构,即土钉墙。另外,该方式一般经常使用在受严重风化破坏的岩质边坡,当然在土质为粉土、碎石以及砂石为主要的边坡,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够从上往下逐层对边坡进行开土挖方,将边坡进行及时的封固加固,从而有效降低人为活动所造成的边坡应力变化,这样做大大降低了出现塌方的几率,给边坡的稳定性提供保障。
(2)拱形、网格保护。拱形、网格保护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塌方使鱼鳞石砌体出现了排水抗冲刷能力差以及污水量大的情况,同时还能对坡面进行绿化,使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保证通行的质量。不仅如此,在高填长线边坡的防护区域,如果将该方式运用到其中可以带来双重的绿化效果。此外,拱形、网格保护模式与沙漠中的防风固沙模式相似,所以,其被广泛应用在道路工程项目中。但是任何一种保护模式都不是完美的,该方式在操作起来比较复杂、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对于坡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将该方式与填土植草或者其他的工程防护模式相结合,否则,就会受到严重的雨水侵蚀,从而使防护模式的保护质量大大降低。
(3)预制块铺砌保护。在整个道路工程中,预制块铺砌保护模式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形式,其优势就在于本身具备着统一规格的预制块,在对其进行铺砌时,操作起来更加的便利、整洁,同时还极大地克服了边坡防护给植草保护所带来的依赖性,如果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做好绿化工作,那么边坡的表面也不会因此受到暴雨和径流的侵蚀,与其他模式相比,该方式的安全性能更高、稳定性更好。
(4)喷射混凝土保护。喷射混凝土保护模式被分成了两种方法,即素喷法和锚喷法。素喷法通常被应用在风化表面比较松散的岩土表面,那么工作原理就是能够直接将高标号的砂浆喷射到岩面上,让原本比较松散的表面变得更加紧固,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而锚喷法的工作原理就是用锚杆将山体上所滑动的物体进行加固,并且还要在锚体的锚头上悬挂钢丝网或者喷射混凝土,让其能够在滑动体的表面形成一个钢筋混凝土板结构,更好的保护边坡不受到损害,从而还能有效避免早期出现滑坡的情况。
2.4 高边坡生态修复的绿化保护
在道路工程中,工作人员在对高边坡生态修复进行绿化保护时,其主要可以给该地段种植林草植物,使该地段能够恢复到原先的植被环境,从而大大降低水土流失情况的出现。不仅如此,在整个绿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做到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并且还要与生态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既要注重生态效益,还要加强对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视,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可以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3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高边坡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在本文中,笔者重点探究了公路高边坡施工技术,可以说高边坡施工与公路质量密切相关,因此保障边坡施工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本篇文章可以促进我国道路交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山,吴超.路基高边坡锚杆防护技术[J].交通世界,2019(33):48-49.
[2]陈晓维.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高边坡防护技术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9(11):13-1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