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实践活动绝不是所谓的无足轻重的“课外活动”,而是地理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地理教师只有明确地理实践活动的确切含义和重要性,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地、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完成地理实践活动与传统意义上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以促进地理教学改革的发展。笔者通过对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实践模式的观察与借鉴,对地理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为广大同人研究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和观察角度。
关键词:实践活动;地理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6-0064-02
引 言
地理实践活动以其实践性特点,对践行地理课程的教学理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国外来看,这一方面的探究是有先例可循的。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将地理实践与地理课堂教学相结合。现代教育起源地之一的法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已经将野外实践活动融入地理教学活动中。美国更是将野外考察和社会实践作为初级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已经成为现代地理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我国地理教学大多仍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的切身体验与感悟仍不充分,将实践活动合理融入初中地理教学,将是对传统初中地理教学的有益补充。
一、借助地理实践活动,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地理课程具有特殊性,其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可以说是理性与感性相融合、文理兼修的一门学科。这就决定了地理信息的获得和地理规律的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反过来,学生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可使获得的地理信息和地理规律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活动1:在学习了六年级“地图”一节后,笔者指导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地图作为地理的语言,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具体而形象的反映,是学生今后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这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地图的运用,却不是只靠课本上理论知识的讲授就能达到的。因此,学生对学校进行平面图的绘制这一实践,就比单纯的纸上谈兵效果要好得多。再者,学生刚升入初中不久,对校园虽有认识但不够全面,尚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利用刚学习的地图基本要素等知识技能,通过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可以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增强对校园的了解和归属感。
活动2:在学习七年级“上海乡土地理”一节时,由于上海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形成过程,而崇明岛正是其发展成陆的前沿。因此,笔者结合已学的“海陆的变迁”一节,组织学生赴崇明岛,开展崇明东滩的现场考察活动,并结合课本上的知识,对崇明岛的水文、气候、地形地貌等相关的物质元素进行取样,指导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海陆变迁,现场体验上海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本中学得的知识更加形象化、生活化。
活动3:在学习七年级“我国的工业”一节时,笔者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的商场、超市进行调查,指导学生先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按产品的性质进行分类,区分重工业产品和轻工业产品;再按生产产品的原料进行分类,区分可再生产品与不可再生产品。分类后,笔者再指导学生对各类产品的原产地进行调查,并结合课本中所学的内容,思考产品类型与其产地分布有什么联系?通过实践,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同时加深了对工业分布的理解,树立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观念。
二、借助地理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加里培林曾提出:能力是分阶段完成的,构成能力的要素,有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两种。在现代地理教育中,技能要素的重要性逐渐突出,而对技能要素的实施通常都是通过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实现的。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价值。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并从中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应用性[1]。
活动4:在学习六年级“地图”一节时,笔者设计了“图绘世博,玩转世界”的活动。首先,笔者将学生分为A、B两组,给每组学生分发上海市区地图、指南针、纸、笔等用具,由A、B两组各一部分学生先进入世博园区,分组游览,并要求两组学生在游览世博园区的一天内,在不借助其他地图的情况下,通过所掌握的用具绘制世博园区的简易地图,要求图中具备比例尺、图例、指向标等基本要素。
于第二天安排A、B两组剩余的学生手持各自小组所绘地图同时入园,分组游览,并到达指定的场馆。在游览的过程中比一比,哪组学生最先找到指定的场馆。
此次实践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加深了对地图各要素的认知,锻炼了对方向的判断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地图——这一地理用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应用性的认识。
三、借助地理实践活动,能提升学生联系地理知識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
从国外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国家十分重视各学科间的联系,如法国的地理和历史合为一门课程,日本的理科和社会科分别将地学、地理知识与相关学科结合在一起。就学生而言,他们面对日益开放、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有着自己的疑惑和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超出课本的范围、学科的范围,一位知识结构单一、对相关学科知识不甚了解的教师是很难做出圆满答复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课程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与渗透。
教育家赞科夫曾经指出:地理教材具有广泛性和多面性,其学习领域、学习方法涉及多门基础性学科。地理教师应在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时,尝试建立地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实践活动,既利用各类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理论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要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的学科知识,营造立体化教学模式,为学科的横向迁移和实践应用提供有利条件。
活动5:在教学七年级“水资源”一课中,笔者设计了“学校附近河流水质抽样调查”活动,将学生分为A、B两组,由A组携带滴管、试管、量筒、网兜等工具对学校附近的河流以包头路、翔殷路口为起点,对不同河段进行水体取样,并为不同河段的取样标本贴上标签,予以区分;然后,学生再将样本带回学校,在化学、生物教师的辅导下,利用实验室的各类试剂、器材,对水体中可能含有的化学物质和生物数量、种类进行检测与观察,并记录,最终形成实践报告。
B组则在地理教师的带领下从包头路、翔殷路口开始沿着河流对周边工厂的数量、类型予以统计,将统计的数据带回学校进行分类,标注出可能有毒有害的工厂,形成实践报告。
最后,笔者将A、B两组的实践报告加以整合、比对,形成最终研究报告,得出结论:水体污染和人类工业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通过该活动,学生不仅认识到人类的工业污染对水资源的严重影响,树立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深刻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更可贵的是,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结合了生物、化学等多个旁系学科,突出了学科间的关联性,构建起立体化教学活动的系统结构,认识到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了多元化、整体化的学习理念。
结 语
通过以上一系列对地理实践活动的探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地理实践活动,可以从地理知識的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地理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三个方面给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帮助。教师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有机结合实践活动,不仅能促进该学科的创新发展,还能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林宝建.初中地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探讨[J].考试周刊,2020(26):137-138.
作者简介:徐波清(1983.7-),男,浙江宁波人, 本科学历,一级教师,2020年获第十三届上海市杨浦区百花杯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主持上海市杨浦区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初中地理动漫情景教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