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旭
六月,连绵大雨让夏天来得缓慢了些,夏日风光也跟着姗姗来迟,但四季造美景,带着发现的眼睛,什么时候都不缺美好的地方。
在黔东南州岑巩县西北方向海拔约1000米的深山里,隐秘着一个负氧离子浓度高达2万个、年平均气温14℃的天然“氧吧”。
驱车从岑巩县出发约一个半小时,顺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路过客楼镇一打听,向南行1.5公里就能见到这个神秘的小村庄——下寨村。
穿过古朴而简约的寨门,一个平坦的坝子映入眼帘,四周环山,山脚下错落着各有特色的房子。走近,坝子上延绵不绝的水塘里,全是荷花,叶未盛,全然“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意境。随行的朋友说,可能这是这个时候来这里唯一的遗憾,不能见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
虽有小小的遗憾但完全不影響对下寨村的好感。沿着安静而干净的环村公路走一圈,微风阵阵吹来,夹着山林和泥塘的气息,舟车劳顿、工作的乏累和生活琐碎全部烟消云散。
行至人家处,庭院里一位看起来约莫六七十岁的老奶奶正用自编竹扫把清扫庭院,见着我们,笑眯眯的拉着进屋喝水聊天,我们示谢后,在庭院里与她聊了三两句,惊叹老人家已有85岁高龄。据老奶奶介绍,她的儿孙都在外奔波,她不适应城市喧嚣,来来去去还是喜欢下寨的自在和好空气,眷恋自家三两间木屋,闲来种种花草,与邻里的老伙伴们唠唠嗑,散散步,别提有多美了。
在村主任带领下,我们移步到后山,见到了比王维诗句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壮阔许多的野生红豆杉群,大大小小约上万株的红豆杉聚生群落,堪称“红豆杉王国”。在另一面山,我们更是见到了一颗高约80米,需要五个大人才能合抱的“千年豆杉王”,村里的老人说,很久以前人们就把它封为“风水神树”,每年都要到树下烧香叩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虽然时过境迁,国家科普宣传早已深入基层,洗涤人心,人们不再迷信,但千百年来的保护,使得红豆杉等植被得以延续生长,村里依托绿水青山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深受裨益,大家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更加深刻,如此良性循环发展,村子越来越山清水秀。
在村子里转了几圈,发现下寨除了生态环境好,村民淳朴善良的品性更让我动容,无论你是谁,走到哪里,遇见谁,都会得到天使般的笑容和亲人似的问候。
返乡创业把农家乐开得红红火火的成霖给了我答案,他说,下寨村过去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落,村里的田地虽然平坦,却因海拔高、雨水多而收成不高,田地满足不了温饱,村民常常外出务工谋生,生活贫苦。
自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以来,在党和政府关心支持下,2017年村里开始发展观光荷花种植项目,并依托红豆杉群等风光打造下寨“森林康养基地”景区,辐射发展高山云雾茶、牡丹种植等特色产业,形成了春采茶、夏秋观荷采莲的产业大发展情景,村民收入连连提升。
2019年,下寨成功举办客楼镇首届避暑文化周,活动吸引了来自福建、贵阳、铜仁、周边邻县以及岑巩本地的游客、摄影家们纷纷走进下寨村,观赏千亩碧蓬,体验避暑休闲,共接待游客6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500万元。同年,下寨村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推介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成霖说:“乡村旅游让我们村子吃上了旅游饭,2018年我返乡参加了黔东南州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培训合格后,把自家房子改造经营上了农家乐,收入也还可观。”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像成霖一样的年轻人回村发展,村里人气旺了,发展更有劲头了,收入提高了,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变好了。但天翻地覆的变化没有让吃过苦的下寨人忘了形,忘了本,反而更加心存感恩,感恩远道而来的客人,感恩帮扶干部,感恩党和国家。
“常怀敬畏之心,常怀感恩之情。”下寨村人就是以这样的品性,守住了绿水青山,守得了金山银山。
夕阳西下,走在下寨的千米观光木栈道、百米紫藤长廊和环村旅游公路上,看着烟火袅绕的“农家乐”,干净美丽的农家庭院,泛着阳光的荷花池,不禁感叹,这不就是黄公望绘笔下的“富春山居图”嘛!
(责任编辑/谢予谦)
村寨信息:
区位:黔东南自治州岑巩县客楼镇下寨村
交通:自驾路线
贵阳出发——银百高速——贵瓮高速——江都高速——203省道——下寨村。
乡村特色:千米观光木栈道、百米紫藤长廊、荷花池等旅游“打卡”点,还可参观野生红豆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