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硕
随着我国游泳项目的蓬勃发展,参加体育单招考试的人数逐年增加,是大多数运动员与体育生进入大学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对于体育单招游泳项目专项考试与录取制度更加严格要求。通过实地考察法,对我国2020年体育单招游泳专项考试和录取方案进行研究—以全国2020年全国体育单招游泳专项统测和录取为例。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全国体育单招游泳专项考试和录取既有考试过程更加透明、录取公正的优点;又有考试编排和分组秩序不合理、多数高校不接受第二志愿录取导致高分考生滑档,不利于高校择优录取的缺点。并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专项考试编排与分组、采取划分控线,分阶段录取的方案保障高校与考生的双边利益等优化措施。
1 体育单招游泳项目考试与录取概况
1.1 体育单招游泳项目考试概况
自2018年起,全国体育单招游泳项目专项测试由各高校单独组织考试改为全国统考,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组织进行,全国游泳考生统一报名,分项目进行统一考试。杜绝了以往高校单独组织考试时存在的暗箱操作、贿赂作弊等问题。考生可根据各个高校公开的招生简章,结合自身能力与学校要求报名,合理选择不超过2所院校进行报名,并确定志愿顺序。游泳体育单招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类别为实战能力。考试方法:考生在自由泳(5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仰泳(100米、200米),蛙泳(100米、200米),蝶泳(100米、200米)中选择一个项目进行考试。考试采用一次性决赛,使用电动计时。参照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发布的《全国体育招生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专业专项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游泳)》评分标准换算得分。自2020年起,取消了50米蝶泳、50米仰泳、50米自由泳的考试项目。
1.2 体育单招游泳项目录取概况
自2020年起,参与全国体育单招游泳项目的考生需统一在“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或体教联盟中进行注册并报名。考试报名与院校选择的流程更加具体化,可视化,方便考生进行选择。文化分数,专项分数,综合得分与录取结果均在个人账户中显示。在达到院校文化和专业成绩最低的录取控制线的基础上,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文化成绩(折合百分制后)和专体育专项成绩3:7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计算考生录取综合分,从高到低排名后择优录取。在各高校确定录取拟名单后,省级招生机构协助备案,并统一数据上传至教育部与体育总局科教司完成备案。备案完成后,有关信息在“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或各高校招生网站中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
2 体育单招游泳项目考试与录取方案的优点与不足之处的分析概括
2.1 游泳专项考试与录取的优点
2.1.1 考试过程更加公平公正
自2018年改革之后,由各高校单独招生考试改为全国统一考试。考官、裁判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从裁判库和高校中抽选而来,随机分配场次、职务、泳道,并采用电子计时为主,人工计时为辅的方式裁定成绩。考生入场后进行人工审核、面部识别,身份证识别三重严格的验证方式,考试前举证拍照,身份确认后由辅考员直接带入考场,考场内不许使用电子设备,考前考生与裁判禁止接触。考官不得询问考生的具体信息,包括姓名,考号,报考院校等信息。考试完成后,考试成绩立即在电子屏幕上公开显示,并由工作人员带领到固定地点进行签字确认成绩,全程进行电子监控,如有异议,可以给予观看录像的机会。签字确认成绩后即刻离场,不得滞留。
2.1.2 录取结果更加公开透明
体育单招游泳项目考试改革之后,考试成绩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备案整理,考生可登陆“体教联盟APP”或“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上查看且只可自己查看成绩与录取状态:包括文化考试各科目具体分数、专项成绩分数(精确到0.01)与综合分。录取结果体育总局与高校同步公布,在高校官网与“阳光高考”网站上公开公示,具体到拟录取考生的姓名,地区,专项,文化分数,专项分数和综合分数。录取完成后,由各考生所在地域的教育系统统一备案,保护考生隐私的同时最大限度上使录取信息公开透明化。
2.2 游泳专项考试与录取的欠妥之处
2.2.1 秩序组次应根据专业程度与运动等级编排分组
以2020年全国体育单招游泳项目统测为例,统测地点位于成都体育学院。参与本次考试的考生以专业程度划分为体育总局注册过的专业运动员与未注册过的业余运动员;以运动等级划分为国际级运动健将、国家级运动健将、国家一级运动员、国家二级运动员。此次统测只以性别、项目进行划分,并没有将专业程度和运动等级的因素考虑在内。同一组考生水平不一从而导致成绩相差较大,给水平较弱的考生考前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发挥。100米自由泳项目某组就存在考生运动水平相差较大的现象,一组内有国家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成绩相差达到12s左右,给水平较弱的考生考试过程前和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综上所述,全国统测编排分组不以考生的运动成绩和专业程度进行参照,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2.2.2 考场设施存在欠缺
以2020年体育单招游泳项目统测为例,考场并未设置热身池供考生进行热身运动,导致考生考前无法进行充分热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生的竞技状态,导致发挥欠失。考前只分项目、不分组别统一提前进入考场,如遇人数较多的项目就没有合适的地方供考生进行赛前休息与调整。考试时间为夏天,天气炎热,考试候考时只能在考场外漏天席地而坐,极其消耗自身的体能,影响考试发挥,并且还有考生产生轻微脱水、中暑的现象。游泳作为体能类竞技体育项目,对运动员的机能和状态都有极其严格都要求,优化考场设施,给考生提供较为良好的准备条件,更能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2.2.3 录取机制不利于高校择优录取
依据《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优先录取一志愿,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再录取二志愿。根据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在2020年具有体育单招游泳项目招生计划的45所高校,仅有福建师范大学一所高校录取第二志愿。導致很多高分考生滑档后无学可上,在第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校“择优录取的原则”,浪费了许多优质生源,对于高校与考生双方都是一种损失。高校应结合学校状况和历年招生情况,创新方案,积极改革录取措施,充分考虑第二志愿的高分考生,做到最大化择优录取,切实保障考生与高校的双边利益。
3 体育单招游泳项目考试与录取方案的优化措施
3.1 依据运动等级与专业程度进行考试分组
依据2020年体育单招游泳项目全国统编排秩序单显示,全国考生仅以性别、项目为根据进行编排分组,不考虑考生之间成绩水平、运动等级等多方面因素。同一组考试中往往存在过大的成绩差距,给予考生心理压力,从而导致水平发挥失常。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作者建议考试应将考生的成绩水平、运动等级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在内进行编排。以专业程度作为第一分组因素,将考生分为专业组(全国注册运动员)与非专业组(未全国注册运动员),在此基础上,以运动等级(国际级运动健将,国家级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作为第二因素进行分组,再以泳姿、距离等因素继续细致编排分组。这种编排分组既有利于节约考试时间,提高考试整体的进行速度;又有利于减小同组之间考生的水平差距。把不同专业程度与不同运动成绩的考生编入同组,显然是欠妥的。
3.2优化考场设施
2020年体育单招游泳项目考场地点为成都体育学院,根据实地调查与考生反映,考场设施存在欠缺,不利于考生进行考前準备。考前下发的秩序单上标各项目的入场时间,考生按时报道后,同一项目考生不分组别先后,由工作人员统一带入学校规定地点候考。候考区在考场外的路边,仅由几张长凳组成,条件简陋。如遇人数较多的大项,不少考生只能席地而坐。时临炎夏,天气闷热,候考区为漏天场地,没有荫蔽遮挡,严重消耗考生体力,有的考生甚至出现了轻微脱水和中暑的现象,对考生无论从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由于考点只有一个考试池,没有热身池,因此考试当天考生无法进行水下热身,游泳项目作为竞技体育体能类项目,考试开始前不进行水下热身,极不利于考生的考试发挥,对考生成绩有较大的影响。作者建议,如遇考生人数较多的大项,根据考试人数和现场实际情况等因素,将各组进场时间细致划分;考场应选择基础硬件设施齐全的地点,提供考生合适热身、考场所。考场设施和细节应进行细致优化,提供考生便捷、便利的考场设施和服务。
3.3 改良录取机制,最大化择优录取
以2020年全国体育单招游泳项目录取结果为例,全国共有40多所高校招收游泳项目,但只有福建师范大学一所高校考虑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指出:优先录取一志愿,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再录取二志愿。每年体育单招考试都会有许多第一志愿落榜的高分考生,但由于绝大多数高校不招收且不接受第二志愿的考生,会错失许多优质生源。作者认为,高校应根据自身招生概况因地制宜,结合历年招生情况和录取分数,采取控制综合分录取分数线的方式,分阶段录取。录取控制线上的第一志愿的考生数量未完成招生人数计划,则按照综合分由高到低的顺序补录第二志愿录取控制线上的考生;如仍未完成,则按照综合分从高到低的顺序继续补录录取控制线下的第一志愿考生。这种录取方法既遵循《办法》中录取志愿的梯度顺序,又能充分考虑第二志愿的高分考生,最大化择优录取,吸纳优秀生源。
4 结语
体育单招考试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能够胜任各基层训练队的高素质技能应用性人才。随着我国进一步加强对体育的重视,体育行业迅速蓬勃的发展,参与体育单招的考生也在逐年增加,保证体育单招考试和录取的公平公正格外的重要。优化考试流程,探寻录取机制的创新是完善体育单招考试的必经之路。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法,通过对2020年全国体育单招游泳项目考试与录取方案的研究,发现其优点与不足之处。希望我国对于未来的体育单招游泳考试和录取方案的改革创新有所借鉴,同时也希望我国体育单招考试继续朝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向迈进。
(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