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作用不仅是让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取得学分、完成体质测试,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作用也积极且显著。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应该进一步完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1 体育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原因
1.1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供给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供给结构主要由体育课程(公共体育课和体育选修课)、阳光体育、体育社团、体育竞赛等组成,这些模块分别由体育教学部们、学工部、团委、社团联等部门负责实施和指导。这样的体育教育供给结构基本起到了体育的基本功能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但在提供质量和内容上存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陈旧、考核内容僵化、阳光体育频度不够、体育社团参与度低等不足。
1.2 体育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目标
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是提高教育供给侧的提供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使其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丰富教育供给结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务服务模式的新供给侧结构。
具体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应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导向,丰富供给结构,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现有的模式和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通过对提供形式和内容的更新,提高体育教育供给质量和效率。
2 高职院校实施体育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和路线
2.1 强化制度保障,提高对体育工作的重视
(1)发挥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指导作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指出,“把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和重要工作内容”。体育教育应从战略和制度的高度给予应有的重视。体育运动委员会统领并指导学院的体育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乃至教职工参與体育运动的意识,切实有效提高对学生体质的重视程度。
(2)建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体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相互交叉协作。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积极协同配合,合理分工,明确人员,落实责任。
2.2 体育课程结构及内容的改革
(1)结合专业特色的公共体育课课程内容改革。应该深挖体育教育的内核,以提高就业能力的导向,依据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不同专业特色和课程思政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和心理素质,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强调培养运动兴趣的体育选修课课程设置。应调整选修课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帮助学生对体育活动有正确的认知态度,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和技巧,客观评价体育活动带来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体育活动有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从而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具体的体育行为。教师提高技能,开发新课程,向学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时段,满足学生需要,有效且高质量地提高体育选修课供给。
2.3 提供更多更科学的课外体育活动
(1)日常课外体育活动
A、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效果。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锻炼时间。时间可以化整为零,安排早锻炼、课间操、晚锻炼等多个时段,保证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时间,安排教师进行指导。
B、安排丰富的体育竞赛活动。开展丰富的体育竞赛活动能提高团队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体育锻炼意识、创造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C、支持体育社团开展多层次的社团活动。麦可思研究院“2018年中国高职高专就业报告”研究表明,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校期间,体育户外类社团参加后的满意度达到86%,可以尝试将体育社团的参与情况与综合素质评分结合起来进行加分奖励。
(2)体育知识引导型活动
A、举办体育知识讲座、沙龙。可以举办有关体育的知识讲座举行沙龙等方式,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体育知识,如体育知识讲座、急救自救知识讲座,减脂增肌实践沙龙等。
B、提高运动会的引导作用。可以尝试将运动会扩大规模为“体育节”,除继续办好田径运动会以外,邀请专业体育团体、外校运动队等来高职院校进行交流展示,也可以安排高职院校各体育社团进行汇报展示或者举办表演赛。
C、营造体育锻炼氛围。在运动场所内外,张贴悬挂标示,设立体育知识展板并持续更新内容,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营造参与体育运动的氛围,引导学生投身于体育锻炼。
3 小结
为了更好的发挥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作用,高职体育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地进行供给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
(作者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艺术与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