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十年来图书市场类型多样化的发展实践,证明了图像小说这个介于漫画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新鲜品类经受住了国内市场的检验。然而图像小说出版与推广的过程,暴露出了图像叙事不受重视,受众圈子窄、认知度低,引进多、原创少、定价高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提升图像小说认知度,建设创作者队伍,以及打造图像小说创作平台等针对性对策,旨在打破现实困境,助力国内原创图像小说创作与出版。
关键词:图像小说;原创;图像叙事
中图分类号:I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219-02
一、图像小说国内市场现状
(一)图像小说概述
图像小说是指以书籍为出版形式且具有传统小说篇幅,兼用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手法塑造的具有较高艺术性与文学性的独立完整的虚构作品和非虚构作品,主要面向成人读者[1]。通俗意义上讲,图像小说属于漫画的一个分支,特指面向成年读者,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较高的漫画作品。区别于绘本(通常针对儿童)与成人绘本的说法与分类,更具艺术性和故事性,表现手法和技法更加成熟,来源于漫画而以先锋性和实验性超越漫画。
图文出版大体指传统图书出版在读图时代中以插图本、绘本(儿童绘本和成人绘本)、漫画书、成人涂色书等图文混排甚至以图为主的出版形态[2]。图像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文字与图像的结合,文字和图像都是重要的媒介特质,它们既针锋相对又积极互动,两者的互动与分离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图像小说作为图文出版的新种类实践,理应在创作价值和出版价值方面更受重视。
(二)图像小说出版
圖像小说在国外的发展顺风顺水。美国漫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主流漫画领域被超级英雄占领,在主流漫画之外,地下漫画开始兴起,1978年,威尔·艾斯纳首次将“图像小说”的字样印制在了自己的作品《与上帝有约》中,由此开启了图像小说的新时代。此后随着《鼠族》等一批优秀图像小说对主流奖项的突破,激励了图像小说这一图书分类的崛起,大批成熟创作者投身图像小说领域,国外的图像小说出版实践愈发成熟,图像小说成为成人阅读的优选。
国内图像小说译介引进起步较晚,2006年大陆引进第一本图像小说《我在伊朗长大》,紧随其后,2009年引进《鼠族》《缝不起来的童年》等,引进工作以出版社为主力,这期间图像小说一直没有明确的概念。2015年之后,图像小说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图像小说出版由出版社转向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和世界图书公司成为引进主力。
尤其是后浪出版公司,虽然较晚从事图像小说出版,但短时间内就成为国内系统译介图像小说的大户。品牌建设方面,下设“后浪漫”子品牌,专攻图像小说译介工作,以“图上的小说,纸上的电影”为出版理念,成为国内图像小说引进市场标志品牌,吸纳了艺术以及法语、德语方面的人才队伍,占据国内图像小说市场的半壁江山。营销方面,在其自营店中,图像小说作为单独分类,下设“欧美漫画”“日本漫画”“大陆漫画”“漫画流派”,丰富了图像小说子品类,给大众提供了更多选择。
总体而言,可以看到现在市面上,图像小说还属于小众市场,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明确分类,而是在绘本、漫画分类中徘徊,而这两者对应的受众则分别为儿童与青少年,与图像小说的定位并不相符。图像小说引进比例不均,超级英雄题材以及欧美国家作品占比略高,引进市场和原创市场均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二、图像小说创作与出版面临的问题
(一)“读图歧视”普遍存在,图像叙事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中国作为一个文字大国,存在一定意义的“读图歧视”,国人没有阅读漫画的传统。国人对图文关系的理解基本都是文主图辅,把文字作为信息交流交换的主要手段。比较流行的独立名人画本也是丰子恺和黄永玉这种大家之作,其作为名人名画生活趣味和哲理的载体,受到大众欢迎;而图像小说这种连续画格叙事被摆在比较低的位置,图像叙事受到轻视。
图像小说的本质是图像叙事,跟漫画的关系复杂又密不可分。漫画以连环画格或者组图展现叙事,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精湛的漫画表现技巧可以直接让人从笔触中接收大量信息。在阅读图像小说的时候,读者可以直接通过构图以及人物表情充分进入氛围,而文字承担着对话以及主线承继功能。图像虽然能够直观传达,也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意,但是像学术出版和专业出版类型的书籍,则是文字为主要担当,负责梳理并阐明传达的信息。因此,大众对于图文的认知也基本固定,通常把文字当作文化传承、知识传递的主要手段,而将图像叙事放在次要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压抑了大众对图像的需求。
(二)图像小说分类不明晰,受众圈子窄,缺乏认知度
现在的图书市场分类比较传统,主要对以文字为主的图书进行细分,因而图像小说通常被放到漫画的范畴进行讨论,而漫画本身就存在受众的局限性。漫画内部的各种流派有时也是不兼容的,国漫、日漫、美漫、欧漫等等,各有特色,消费者的偏好也体现在漫画分类中。从题材看,图像小说多为严肃深沉叙事,如《睡魔》《法国往事》《火鸟》等。
而就图像小说的文学性而言,图像小说是图像叙事的成熟载体,拥有堪比主流文化的强大的叙事能力和故事搭建,情感传达和信息传递方面不输文字,但很难为未接触过图像小说的文学爱好者所知。这种题材加上表现形式的限定,略微限制了图像小说在国内走出爱好者小圈,真正走向大众市场。
(三)国内图书市场多为引进版图像小说,定价高,缺乏原创
图像小说基本是引进作品。图像小说在国际市场普遍享有赞誉,也在各个平台打得火热,荣获多项漫画大奖,其中也有一些主流奖项,比如《鼠族》一书,作为阿尔特·斯皮格尔曼的大成之作,获得了普利策奖。图像小说作品佼佼者众多,不少图像小说十分畅销、长销,堪为经典。引进的对象都是经过国际市场检验的优秀图像小说作品,通过译介进入国内市场。这也导致市场被引进作品占领,内容缺乏原创,虽然近些年来打着“国漫崛起”的口号,但也是原创剧本,只体现在电影制作领域,受众会走进电影院观影,而不会为纸质出版物买单。
国内引进出版图像小说,即使是平装,加上版权费、翻译的费用,以及漫画印刷的纸张费用等,价格也是居高不下的。比如《老屋记》,包含14件形态各异的出版物,从只有巴掌大的折页,A7、A6、A4大小不一的騎马钉本,到需要打开双臂才能完全展开的A2报纸,全部复刻、一点都不变地制作,代价就是定价高于500元,比市面公认的艺术类画册定价还要高。即使除了这种个别因为特殊工艺导致成本高、定价高的图像小说,一般定价也是六七十元到100元不等,都高于一般以文字为主的图书。
三、图像小说创作与出版的发展对策
(一)推动图像小说的传播工作,提高大众认知度
读图时代对图像小说的发展是有助益的。当下出版“图像表意强化而文字审美式微,文化符号趋于图像叙事”,读图时代赫然来临。随着新技术、新媒介的介入和广泛使用,大众对图像和视频的兴趣重回,也刺激到了出版产业。读图时代注重图像和视频的信息传达功能,图像是在用画面说话,将隐喻作为最基本的表现和转化形式,而图像小说的完整叙事加上严肃题材,拓宽了漫画的表现形式。这个概念的提出并不只是营销口号“给成人读的漫画”,将其视为营销工具是因为图像小说有着明显的受众群体。图像和视频在读图时代受到重视,是新时代新技术的必然,各种跨界合作也是在这种形势下的积极配合与出击,出版图书的漫画化、动画化、影视化都是佐证。
(二)深入理解图像小说原创特点,发展更多创作者
做好原创,就要把握好本土优势。图像的魅力以及优于文字之处,就在于它不受语言的限制,也不受地域文化的限制。图像小说的引进即将此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这也给予了原创图像小说启示。既要求创作者技法精湛、技巧灵活,又要求作品融入深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涵。中国纷繁复杂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也成为取之不尽的文化素材库,有利于原创图像小说作品的创作与出版。
引进图像小说缺乏本土根基,鼓励国人创作本土原创作品,可以和引进作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完善图像小说市场。就目前国内图像小说出版状况而言,原创作品的起始完全可以从与国外作者联合创作开始,借助成熟的出版力量增强原创创作能力。现在也不乏优秀的原创作者已经创作出跨越国界的好作品,也拿到了国外奖项,比如马岱姝的《树叶》、杨雪婷的《在他乡》等。马岱姝的《树叶》不仅在国内出版,还卖出了多国版权,这都是成功的原创图像小说出版实践。
(三)搭建作品平台,多媒介助力原创图像小说出版
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作品平台,有利于保护原创作品,整合优质内容以及协同互动关系。纸质出版与其单打独斗,不如线上线下协同互助,电子平台的构建有利于原创图像小说的出版,以用户为中心更有利于调节市场供需,定制出版,整合出版资源,扩大市场。只要能够坚守原创内容质量,加以技术手段辅佐,打造成熟的原创图像小说创作体系只是时间问题。
读图时代,图像与视频共同发力,对图像小说的未来发展而言,将图像与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结合未尝不是有益的尝试。《看理想》与图像小说资深推广者的合作项目《漫画实验室》《30部漫画环游世界》就是跨媒介的成功案例。之后,出版方也可以积极与别的视频、音频等联姻,创造出独立又有益于图像小说纸质出版发展的节目形式。
四、结语
图像小说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引进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中,图像小说的推介工作也一直未曾松懈。当然,我国图像小说的创作与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从以引进为主到原创作品发力必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图像小说出版从业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努力严阵以待,从数量的提升,到质量的转变,积极主动发挥图像叙事的优势,继续扩大出版市场。
参考文献:
[1] 吕江建,许洁.图像小说:概念考辨、类型属性与发展实践[J].出版发行研究,2019(07):73-77+72.
[2] 何国梅.图文出版盛行下的阅读嬗变及其应对[J].编辑之友,2019(08):81-85.
作者简介:赵志华(1996—),女,河南周口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出版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