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人工智能对出版业的影响,远不止选题策划、出版流程、出版市场三个方面,其核心要义在于它将重塑出版业,推动建立新的出版秩序,加快知识传播速度,并以大数据为依托,与其他行业尤其是文化教育行业建立更为广泛深远的联系。对此,出版从业者应勇敢接受、大胆运用,以数据为导向,以人工智能为驱动,不断创新,推动出版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选题策划;出版流程;出版市场影响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217-02
人类社会已经跨越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进入到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是智能时代最为显著的特点。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具有学习功能并无限接近人类思维的大脑芯片的研发,使得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拥有的“专项思维”能力超乎人类思维成为可能。
新闻出版虽看似主观思维很强,离“机器人思维”较远,但事实并非如此。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的“机器人思维”,它包含机器对人类科技、文化、哲学、心理、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模拟和思考,拥有永不停歇的“好奇心”,研发前景拥有无穷的奥秘和可能。因此,对出版业而言,掌握人工智能并合理运用人工智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人工智能时代已然来临
人工智能是指根据对环境的感知,做出合理的行动,并获得最大收益的计算机程序。经过多年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在我国各行各业广泛运用。比如,机器人写稿已不再是稀奇事儿,新闻的智能推送每天都在“今日头条”“腾讯新闻”进行,智能推理、数字出版、机器视觉、AI艺术、智能搜索、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知识图谱等方面都在被广泛且呈加速度地运用于各领域。
人工智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改变生产模式,拓展生产领域,再造生产流程,延长产业链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且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减少了人力成本和资源浪费。当然,人工智能也会在短时期内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自然会给社会就业和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难题。
二、人工智能对选题策划的影响
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的基础和关键环节。而传统出版流程中的选题策划,往往凭借编辑个人的主观经验或偏好作为取舍标准。由于编辑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市场调研取样不足,或编辑个人的主观好恶,可能导致获取的信息不准确:为什么要用这个选题,为什么要出这本书,书的卖点在哪里,社会效益有多大,利润空间有多少……其实是模糊的,没有切实的数据支撑,由此确定的选题存在一定的出版风险。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这一“盲人摸象”或者说“熟人摸象”的情况或将终结。人工智能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拥有三大核心驱动力,即算法、数据和计算。出版单位将依托数据挖掘算法和深度学习技术,获取网上的热点信息,结合用户需求进行智能分析,形成相关领域的知识图谱,节约人力成本,形成选题策划初步方案[1]。依据数据信息搭建的知识图谱,可形成预测经济效益的销售预测模型。根据作者、书名、定价等因素模拟图书销售情况,从而进一步论证选题的科学性,有效规避出版风险,最终确定选题方案[2]。
归结起来,人工智能对出版业选题策划的影响至少会带来四个方面改变:一是拟定选题更加精准,市场需求更加清晰,避免盲目出版;二是读者群体更加精准,通过智能分析,对同行、同业有更清晰的了解判断,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跟风出版;三是市场定位更加精准,出版什么、出版多少,都有准确的数据作为支撑,不会造成产品大量积压,有利于促进出版业的供给侧改革;四是出版生态更加优良,智能时代让消费和生产都变得更加理性,有利于建立出版业的良好生态,为出版业良性竞争、协同创新带来可能。
三、人工智能对出版生产流程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对出版业的流程再造,并推动传统出版社内容生产模式从经验性向智能性转变,其对编辑、出版、发行、印刷、数据加工、图表生成、数字阅读、数字反馈等方面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出版业的转型升级。
客观地说,目前的编辑、审读、校对、印制、发行等环节仍然依赖人力资源的大量投入,依赖经验办事,是粗放型出版。即便是同一本书、同一个选题,因编辑经验不同、专业水平各异,产品最终的市场效果也会有所不同。而且大部分人从事重复性、机械性、基础性工作,这些劳动创造性不强,但又不能省去,因而存在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在出版业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利用数据和智能产品,比如,通过智能校对系统、智能检索系统、智能编辑系统、智能图解系统等开展工作,进一步优化编辑流程,缩短编辑时间。此外,人工智能可以對内容进行基础性审核,并辅助人工终审。以审校环节为例,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2019年12月推出的智能辅助审校系统,不仅具备对错别字、敏感词、标点符号等字词类的审校功能,还可以对稿件的知识类错误,比如历史纪年、术语、译文、引文进行检查,也可以检查逻辑性错误,如大纲标题、图表式序号等,同时还能管理图像、智能识别公式等,帮助编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稿件质量。这套智能辅助审校系统的另一个优势是审校速度快,通常可在3分钟时间内可完成一篇10万字左右的稿件审校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3]。在未来,智能出版软件将具有更强大的学习能力,可以依据出版社的个性要求,甚至编辑的个人喜好,提供编辑思路和编辑要素,为编辑创新出版提供可能,不断提高出版质量和效率。
人工智能给发行环节带来不少改变,书店由单纯独立的发行端转为与出版机构紧密相连的平台,既销售图书,又收集需求,既是市场的终点,也是生产的起点,智能书屋、无人书店、自动配送书店将是大势所趋。商家或顾客将会通过互联网实现全方位互动,实现点对点、个性化、精细化推送。出版业与文化消费产业、服务业、物联网等行业对接合作,将给自身创造更多的机会和价值。比如,按照新的流程设计,读者和编者的互动更多,线上和线下的交流更频繁,这些都会随着流程设计的变化创造出更多产业附加值,在消费者充分享受便捷的同时,实现出版业全链条的“互联互通,互利互惠”。
四、人工智能为出版市场带来变化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一文中,有24处提及“大数据”,涉及农业、金融、工厂、教育、城市、健康等等,内容数据、用户数据和交互数据层出不穷。显然,依托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将为出版市场带来划时代的变革。首先是出版业定义的变化,人工智能开启了技术与内容共生的新阶段,内容不再孤立,作者不再是单一的作品的主角,把一本书作为一个数据单元的时代将结束[4]。以前,提到出版业,大家想到的都是纸质书。今后,它所包含的形态可能是纸质书、电子书、音频、视频、游戏、数据作品等等。这些千姿百态的产品将重新定义出版业的市场边界,充分弥补纸质书静态、单向的不足,满足读者现场感、互动性、趣味性、可读性方面的需求,极大地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其次,出版表现手法的多元,将使同一个题材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成为一种常态;第三,分众化产品将越来越多,基于个性定制的出版,以及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跨媒体出版越来越多;第四,出版的周期会缩短,出版的链条会延长,出版的分工会更细密,出版业重复劳动会减少。与此同时,随着知识付费的普及,传统出版业加快融合发展,从内容提供商向知识服务商转变,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谁拥有更多的用户,谁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谁会利用大数据,谁深度对接用户,谁就是最后的赢家,薄利多销会成为出版业的经营常态。
当然,人工智能时代必将会给出版市场带来新的挑战。一是随着版权管理的规范,出版业将更加放开,更多国外出版物进入国内市场,必然带来一定的市场冲击;二是随着自媒体发展,个人出版会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只要有好的内容,自媒体作者很容易在短期内把“作品”变成“商品”,参与市场竞争,切割一部分市场;三是受互联网和“快餐文化”影响,传统出版业日渐式微,出版业要在差异化竞争上保持定力,不断创新,必须把自己的内容资源优势、专业特长发挥到极致。但总体来讲,出版业的“蛋糕”越做越大,分“蛋糕”的人也越来越多,出版业的竞争最终是速度和质量的同台竞技。比如,出版业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教育密切相关,未来人工智能将广泛作用于教育领域,从智能教育学科的设立、智能教育人才的培养、智能教育环境的搭建,到智能教育政策体系的形成,将无所不包。因此,对出版市场而言,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出版机构通过对学生学习时长、性格特征、高频错误知识点等学习行为特点,进行知识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找出学习者的学习规律,进而为每个学习者提供“线上+线下”的个性化、定制化、场景化教育服务,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推进教育实质公平目标的实现。
五、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是人类进步的体现,它代表着这个时代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人工智能不是出版业的未来话题,而是已然到来的现实。对出版业而言,人工智能远不止对选题策划、出版流程、出版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身为出版业从业者,我们应该勇敢接受、大胆运用,以数据为导向、以人工智能为驱动,不断创新,推动出版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菲菲.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行业的融合应用[J].出版广角,2018(1):26-28.
[2] 范軍,陈川. AI出版: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出版行业的融合创新[J].中国编辑,2019(5):64-71.
[3] 刘长明,高国连,杨勇,等.智能审校的应用和探索——以“方正智能辅助审校系统”为例[J].出版与印刷,2020(3):12-16.
[4] 尹琨. 2019北京出版高峰论坛:以新业态告别传统“做书”时代[N/OL].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8-21.
作者简介:廖建明(1965—),男,四川仁寿人,本科,副编审,研究方向:图书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