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科技、教育、环保等工作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气象科普工作也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产物之一,能够快速传递信息内容,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阻碍,让公开信息内容能够让更多人知晓,对于气象科普工作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在查阅了大量新媒体信息传播工作相关文献基础上撰写此文,在文中详细的描绘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总结新媒体相关优势,提出在新媒体时代下传播气象科普知识相关建议。
关键词:气象科普;新媒体;宣传;信息技术
引言:气象科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共宣传工作,对于人们生活生产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过去的时间里,人们通过电视、广播、新闻、报纸去了解气象科普知识,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学习活动进行合理安排,有效的提升了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传统媒体传播渠道始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实现性,无法做到信息及时送到的效果,整体受众面过小。针对这种情况,气象科普宣传人员必须采用新媒体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打破原有信息传播的桎梏,保障气象科普知识能够被更多人所熟知,满足民生的根本需求。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微信、微博、QQ都已经成为了人们常用的信息交流工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内容的主要渠道,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模式逐渐被抛弃,借助于新媒体信息交流平台,可以使人们获取大量知识内容,承认某一项概念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养与基础理念知识。在新媒体平台之中,人们即是知识的受众者,也是知识内容的传播者,人们在获取知识后可以利用分享,让更多人了解未知的知识内容,而这对于气象科普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气象科普作为一项具有公益属性的知识传播工作,对于民生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信息传播工作需要消耗大量资源,且无法做到信息内容及时传递,致使气象科普宣传工作陷入一定程度的桎梏之中,而在新媒体平台的帮助下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促使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进一步发展[2]。
二、在新媒体平台背景下气象科普工作优势
气象新媒体与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之间有着较强的联系,既可以满足气象科普工作改革的相关需求,又能够保障气象科普可以打破原有的桎梏。气象新媒体相较于原有的宣传工作,具有三大创新优势:其一,打破原有时空限制,为气象科普工作注入新活力[3]。新媒体平台的合理运用,可以合理的消除传统媒体工作的时空限制,让受众群众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到有用的气象科普信息,使得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更多的气象科普工作知识。其二,实现气象科普受众者之前的互动,让气象科普工作更具活力。在传统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之中,宣传员作为工作的主体,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在新媒体平台之中,宣传人员通过制作视频、图片等方式完成相关工作,受众者可以随时进行转发、分享,让更多人可以接受气象科普知识,保障相关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4]。其三,改善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单一形态,降低受众人员理解气象科普知识难度。简单来说,新媒體平台可以让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从抽象知识传递工作变成形象、立体的信息影像传达工作。气象科普知识学习难度较高,需要受众人群兼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而新媒体工作的特性就是利用视频与图片传递知识内容,把握知识核心,提高知识感受程度[5]。
三、强化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力度相关意见
(一)转变宣传工作理念
在传统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之中,工作人员一直将自身作为工作的核心,将相关工作作为推动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的引导。但是在这种状态下,气象科普工作人员一直处于宣传工作理念而非服务工作理念,宣传工作较为生硬,每期宣传知识不连贯,核心内容较少,无法直接解决相关问题。而在新媒体平台传播工作上,宣传人员只是信息传播的一个源头的环节,需要改变自身工作理念,对宣传视频进行持续优化,保障相关宣传内容可以受到更多人民的欢迎与支持[6]。
(二)提高人员综合素养
在新媒体平台宣传工作之中,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与信息技术水平,可以直接决定气象科普知识宣传质量。首先气象科普单位需要对所有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进行考核,考核内容需要包含对于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的测试,保障其制作视频、图片能够符合一般审美观,达到理想的视频制作效果。其次,在完成考核测试后,需要针对工作人员需求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可以根据工作人员差异性决定,如对于信息素养较差的工作人员可以进行信息技术培养,对于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能力较差的人员可以进行综合素质培养。最后,气象科普单位需要对工作人员在新媒体平台发布视频、图片内容进行考核,保障相关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走入人民群众生活之中,为其信息接收带来极大的便捷,而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时代发展的方向,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提高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力度,满足气象科普工作改革需求,让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能够被更多人接受。
参考文献:
[1]郭荣芬,彭启洋,李峻峰. 新媒体时代气象科普舆论引导的需求及对策——以云南气象科普的实践与探索为例[J]. 气象科技进展,2019,v.9(05):59-61.
[2]兰思萱,张馨怡,樊依玲.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应用探讨[J]. 山西地震,2020,No.182(02):51-52+56.
[3]叶倩儿. 新媒体时代气象灾害报道的探索与思考——以"中山发布"对台风"山竹"的报道为例[J]. 视听,2019,000(008):94-95.
[4]游立杭,林秀芳. 新媒体环境下农业气象科普片的"微"创新——以《杨梅的生存法则》为例[J]. 视听,2020,No.161(09):65-66.
[5]罗文学,陈传松. 国内科普近十年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2010—2019年)[J]. 科普研究,2020,v.15;No.088(05):41-50+110.
[6]徐嫩羽. 传统科普杂志在新媒体时代的探索——《气象知识》如何继续生存[J]. 科技传播,2020,v.12;No.269(20):40-42+64.
作者简介:周丽君 出生年月:1981年8月15日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杭州 学历: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