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俊文 王真
摘要:后真相时代,社会新闻舆论场所呈现的新特点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为新闻写作者青睐的“零度写作”遭遇困境,应适时向“温度写作”转变。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新闻写作;零度写作;温度写作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190-03
一、何为“零度写作”
(一)“零度写作”的概念界定
“零度写作”这一概念来源于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在1953年发表的文章《写作的零度》。所谓“零度写作”,是指作者在文章的创作中摒弃任何个人想法,进行完全机械性的陈述。“零度写作”并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要感情;相反,是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点,让理性之花升华[1]。
究其内涵,“零度写作”并不是仅仅指书写文字这一单一的创造过程。目之所及,“零度写作”可以大致分为写作前的心理姿态、写作中的文字运用、作品整体的风格展现三个连续的、关联的过程。首先是写作前的心理姿态。在进行“零度写作”前,写作者应保持一种客观、冷静的心理姿态,理性地进行阐述与评论,不掺杂任何个人看法。其次是写作中的文字运用。在进行“零度写作”的过程中,写作者应始终秉持“笔则笔,削则削”[2]的原则,不少用一字,也不多加一词,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进行表达。最后,在作品整体的风格展现中,“零度”作品应保持一种冷酷严峻的文风,以平淡无奇的样貌示人。
(二)“零度写作”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从上述“零度写作”的内涵可以看出,“零度写作”展现出了一种客观、理性、冰冷的写作风貌。如寓褒贬于曲折文笔中的“春秋笔法”在新闻领域被广泛运用一般,这种理性、客观的写作方式不可避免地被新闻写作者所关注。这也直接促使“零度写作”在新闻写作中得到广泛运用,文字的零度表达也成为新闻写作者长期秉持的重要法则。
“零度写作”之所以被新闻工作者关注,在新闻写作中被广泛运用,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零度写作”很好地契合了新闻的最本质特性——真实性,即客观、理性,不含个人情感的写作方式使得作为新闻本原的事实能够得到较为真实的、客观的重现。第二,“零度写作”很好地满足了新闻工作者对时效性的追求: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新闻记者具备强烈的拼抢意识[3]。当今传播环境下,新闻媒体间的激烈竞争也促使新闻工作者选择更为直接、简单的“零度写作”方式提高新闻写作的效率。
二、后真相时代社会新闻舆论场呈现的新特点
2016年,《牛津英语词典》将“后真相”(post-truth)列为年度词汇:建立在2016年英国去留欧盟公投与特朗普参加美国总统选举的最终结果所展现出来的媒体特征[4]。主要表现为当媒体的公信力为了赚取更多的受众率而下降后,受众不再完全相信真相,更愿意相信感觉,去听、去看,想听和想看的东西。事实在社会中的认同已经不再是第一重要的因素,公众情绪、社会舆论、社会关系(包含人际关系和人媒关系)之间的共衬与和谐成为新闻传播中事实判断的主要因素和认同标准。
场,是借用物理学中“场域”的概念,原意指某种空间区域,其中具有一定性质的物体能对与之不相接触的类似物体施加一种力[5]。若把新闻媒介看作是施力物,即輿论引导者,将受众看作是受力物,即受导向影响者,两者单向的信息传播、双向的信息互动行为可以被统筹看作为一个新闻舆论场,更通俗来讲,所谓新闻舆论场,就是指当下的社会新闻舆论环境。
后真相时代,在媒介科技进步、媒介素养提高、人媒关系变化等新闻领域新态势的共同作用下,社会新闻舆论场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作为施力物的新闻媒介的多元化、普遍化
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成为当下社会的主流信息传播平台。同时还有更多类似的网络新媒体在日益成长和扩张。新闻媒介一改过去的单一形态,从网页到APP,甚至到个人,都可以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传播者,新闻媒介呈现出多元化和普遍化的特征。
(二)作为受力物的新闻受众的知情权、话语权的扩张
同样是受到媒介科技进步的直接影响,新闻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数量急剧增长,与此同时,知情权得以扩张。同时,借助多元化、碎片化的新闻媒介,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发表对新闻事件的看法,话语权得到了扩张。
(三)作为媒介与受众连接桥梁的新闻信息的碎片化、复杂化
在当下的新闻舆论场中,因为媒介的多元与碎片特征,整个新闻舆论场常常会被分为数个子舆论场,并为各自的媒介平台所领导,代表不同的舆论导向。这也就导致了新闻媒介所传、所指信息的碎片化、复杂化。
三、后真相时代社会新闻舆论场对新闻写作提出的新要求——从“零度写作”向“温度写作”转变
“零度写作”长期以来为新闻写作者所崇尚,但在后真相时代,社会新闻舆论场呈现出的新特点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促使新闻写作者的笔头从“零度写作”向“温度写作”转变。
(一)新闻媒介多元化、普遍化背景下要求新闻作品对受众有基本的吸引力
在当下“娱乐至上”的网络环境中,信息受众呈现出一定的共同规律,即排斥枯燥乏味的陈述式新闻报道,追求丰富有趣的共情式新闻报道。所谓共情式新闻报道,通常采用具有互通性、叠效性、形象性的话语进行报道,由此架起的互动式的信息桥梁更容易被受众接受,所产生的传播效果也往往比陈述式新闻报道更好。例如,央视2019年7月29日正式推出的《主播说联播》栏目,在每天的《新闻联播》结束后紧跟着播出,结合当天的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用通俗语言传递主流信息。“羡慕嫉妒恨”“满嘴跑火车”“怨妇心态”等民间俗语的运用使得《主播说联播》数次登上微博热搜、抖音推广等信息关注度的顶峰。相比之下,针对同一热点事件时,运用“零度写作”(“零度文字”)的新闻报道则难以从多元、普遍的新闻媒介报道中脱颖而出。“零度写作”降低了新闻对受众基本的吸引力,其代表的陈述式的新闻报道在后真相时代的生存空间愈发狭小。
(二)新闻受众知情权、话语权扩张背景下要求新闻作品满足受众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的信息需求
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使受众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渠道呈几何级数增长,受众的知情权与话语权急剧扩张。在此背景下,同一新闻信息将会进行多平台、多方向的报道,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何更好地凸显自身新闻报道的优势成为新闻媒介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此问题,大量新闻媒介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短平快”的新闻报道样式,以在传播竞争中抢占先机。所谓“短平快”,指的是文字短、信息平、速度快。很显然,“零度写作”很好地满足了“短平快”新闻报道的需求,客观、理性的文字能够快速地将即时的新闻资讯推向受众。然而,采用此模式的新闻媒介往往忽略了在受众知情权、话语权扩张背景下受众对信息需求的改变呈现出一种后现代主义文化需求的特征。后现代主义以反对现代主义为原则,表现出一种混杂的、折中的设计语言,以改变现代主义设计严肃的、单一的、冷漠的面貌,它强调产品的文化意味和人文特性[6]。在后现代主义人性化、自由化的文化特征影响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再是平面的事实认定,而是呈现为集事实、情感、关系于一体的立体化信息需求,“零度文字”在此时显得单薄,难以满足人们的全方位信息需求。
(三)新闻信息碎片化、复杂化背景下要求新闻报道肩负积极引领社会共识的责任
新闻信息的碎片化是指新闻信息发布的门槛降低,新闻信息的易生状况。个人信息发布门户的盛行使得新闻信息呈碎片化分布。复杂性则是指海量的新闻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在泛娱乐化、泛自由化的网络传播态势下,信息繁杂且真伪难辨,伴随着话语权和知情权从精英向平民倾移的趋势,当下的新闻舆论场内难以达成社会共识。在此背景下,媒体不应只承担信息的传播责任,更应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贴合作为党的喉舌的媒介功能与定位。“零度写作”报道以客观、冷静的语言能够较好地反映新闻事实,但单一的“零度写作”报道将失位于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即对社会共识的引领作用。例如,微博曾推出的“我的阿中哥哥超话”以通俗化的阿中哥哥来指代拥有14亿粉丝的明星——中国,一经推出便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并且持续至今。相比之下,如若用冰冷的“零度写作”来宣扬爱国主义精神,虽有成效,但所达效果难以匹敌贴合娱乐、贴合生活的宣传。
综上可以看出,后真相时代背景下,社会新闻舆论场呈现出的新态势对新闻报道提出的新要求使得“零度写作”并不能很好地贴合当下新闻传播环境对新闻写作的要求。从最基本的吸引力到内在的信息需求,再到更深层次的意识形态领导领域,单纯的“零度写作”报道显得单薄无力。基于此,新闻写作不应迷信“零度写作”,而是应该贴合当下的新闻舆论场特征,完成从“零度写作”向“温度写作”的转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温度写作”并不是指单一地采用“温度文字”写作而排斥“零度文字”;“零度”也是“温度”的组成内容,“温度写作”是指将“零度文字”与“温度文字”结合运用的写作方式。在此原则之下,进行“温度写作”时,在保证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应避免完全以冰冷的“零度”语句作为叙述主体,而是在其中穿插带有“温度”的话语进行加工和渲染。此处的“加工”与“渲染”的方法同样应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为前提。
“温度写作”是对新闻写作中“零度写作”的解构。在后真相时代,社会新闻舆论场呈现出的新态势需要新闻写作与时俱进,丰富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载体,创新语言形式,增强话语传播力与诠释力[7]。从“零度写作”到“温度写作”的转变,是在“企业性质、事业管理”原则指导下新闻媒介的利益驱使,也是新闻媒介满足受众基本信息需求的必然选择,更是后真相时代下加强媒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策略。
四、如何进行“温度写作”
“温度写作”并不是“零度写作”的单纯对立面,而是升华面。“温度写作”并不仅仅指用带有写作者主观想法的情绪性语句进行新闻写作,与前文所述的“零度写作”的三阶段一致,其丰富的内涵也体现在写作前的心理姿态、写作中的文字运用、作品整体的风格展现三个连续的、关联的过程。
(一)写作前的心理姿态——坚持“人文关怀”的新闻写作理念
作为进行“温度写作”的第一步,摆正写作前的心理姿态尤为重要。想要做出有温度的报道,需要新闻写作者坚持“人文关怀”的新闻写作理念。所谓人文关怀,其内涵并不是统筹意义上的对人性的关注与理解。在新闻报道中,它既是指对报道主体的尊重与关注,也意味着“受众本位”的回归,让报道体现人性的温暖、人的价值与尊严[8]。前者体現的是“温度写作”的前提与基础——真实性,后者则是对新闻报道中人文主义的诠释,即在新闻报道中贯穿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因此,新闻写作者在进行“温度写作”时,首先需要塑造好对新闻主体的人文关怀心理姿态,再在新闻真实性的指导下进行新闻写作。
(二)写作中的文字运用——“合理想象”的恰当运用
如何做出合格的“温度写作”报道,笔者认为,“合理想象”在新闻写作中的恰当运用是关键。“合理想象”在新闻界一直饱受争议,其主要分歧点在于,“合理想象”是否应存在于以真实为生命的新闻中,“合理想象”是否会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因此,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合理想象”,通俗来讲是“合理地进行想象,合理地运用想象”[9]。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想象”,是指一种对事实的不失真的再创造[9]。也就是说,新闻写作中合理想象的前提是新闻事实的保真性,其次才是对不失真事实的再创造。
合理想象的运用因为新闻写作者的不同会展现出不一的风格与程度。如何在新闻写作中恰当运用“合理想象”,目之所及,可以从对写作的“前台”与“后台”的把控入手。所谓“前台”与“后台”,来源于社会学中戈夫曼的“拟据论”,其本意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在社会这样一个大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扮演与所处的环境、所担任的特定角色以及观众的组成相关。作为演员,人们有自己的前台和后台,前台是需要向观众展示出来的部分,后台则是隐藏在后的真实想法。按照通俗的理解,写作中的“前台”与“后台”就是文字的表意与内涵。在“温度写作”中,写作者进行直接的自我想象,很容易导致“合理想象”失位于真实性。因此,从对文字的表意与内涵的把控出发,注重写作的细节,采用暗指、隐喻、“借刀杀人”、引经据典等方式来表达观点,不失为一种稳定且易操作的“合理想象”方法。
(三)作品的整体风格展现——“以无为求有为”的新闻写作态度
“温度写作”是指将“零度文字”与“温度文字”结合运用的写作方式。零度与温度这对看似矛盾的主体的碰撞与融合中蕴含着庄子“以无为求有为”的治世思想的影子。在庄子看来,“无为无所不为,有为有所不为,不争自有成”[10],追求有为的途径是尊重道法、尊重自然;对无为的尊崇即对有为的追求。“温度写作”也是如此,其中“零度文字”的运用展现的是新闻写作者对事实的尊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对自然事物的尊重。而其与“温度文字”的结合则是对报道主体的尊重、对人的价值与尊严的尊重。运用“零度文字”来保有事实的真实性,是无为;运用“温度文字”来满足后真相时代下社会新闻舆论场对新闻报道的新要求,则是有为。因此,在“温度写作”最后的作品风格展现中,“以无为求有为”的新闻写作态度是其主要特征。
五、结语
我们现处的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此处的全新是立体式的,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在不断崩析与重构。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实际上就是社会舆论、新闻意识领域的一次崩析重构,在它带来的暗流之下,从新闻内涵到新闻意識再到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应适时而变。秉持初心固然不错,但推陈出新更为重要,故步自封才是愚者所为。从“零度写作”到“温度写作”是对新闻写作的一次解构,更是对新闻领域的一次新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王言武.做新闻要学会“零度写作”[J].青年记者,2019(35):1.
[2] 刘金凤.浅谈新闻写作中的“春秋笔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1(6):139.
[3] 朱习芳.政府网新闻如何追求时效[J].新闻前哨,2016(5):46-48.
[4] 史昕雨.后真相时代下网络舆论的态势研究[J].才智,2020(19):173-174.
[5] 戚广平,陆冠宇.基于站域空间耦合模型的站城协同发展模式解析[J].建筑技艺,2019(7):30-35.
[6] 康曼.后现代主义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J].大众文艺,2009(6):58.
[7] 马陈静.后真相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分析[J].青年记者,2020(14):29-30.
[8] 刘瑞敏,罗洁芝,徐志武.新型主流媒体开展人文关怀报道的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8):15-17.
[9] 张元朗.新闻写作允许合理地运用想象[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8(4):3-5.
[10] 谷新峰.无为而为 返璞归真——蒙汉康书法艺术访谈录[J].黄河之声,2012(8):126-128.
作者简介:鲍俊文(2001—),男,浙江杭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王真(1989—),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编辑,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