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张教师自己的专业名片

2021-09-10 07:22王海军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育家丛书名片

王海军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与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联合编辑了一套“教育家成长丛书”,丛书86册,每册介绍一个名师。入选名师既有德高望重的于漪、于永正、邱学华这样的教坛前辈,也有新生代的窦桂梅、薛法根、孙双金这样的教苑明星。书的内容均分为“成长经历”“反思与实践”“走进课堂”“社会反响”四个板块,让我们一目了然,相当于为这些教育家附上了一张名片。

这些入选丛书的教育家,有的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无怨无悔,有的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勇于探索实践,有的在学校管理上大胆改革创新。每当我们提及他们的名字,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他们的成就。由此,我不禁想到,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师,都应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专业名片。

教育家的名片:理想与奉献

谈起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家大师,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他们的不菲成就,这是他们的荣耀,也是他们的名片。每一个教育家在打造这張名片的历程中,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不懈的努力,有人甚至终其一生来塑造这张名片。

李吉林老师为了自己的情境教学,孜孜不倦求索四十余载,到了退休年龄,仍然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岗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有了情境教育的巨大成就和深远影响。像李吉林老师这样的教育家,我们往往只看到他们头上闪亮的光环,却看不到他们在铸造这张名片背后的艰苦跋涉,负重前行。这张名片可以说是他们用毕生经历和崇高的使命锻造的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没有这样一张名片,也就无法称其为教育家。

韩兴娥在这些教育家中应该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同许多靠讲公开课扬名的教师相比,韩老师走的却是另外一条艰辛之路——以坚持13年之久的小学语文“海量阅读”教改实验被小学语文界熟知,可以说,她的成名是一个漫长的坚持与创造摸索的过程。中师毕业的她,并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就是靠着对海量阅读的热爱和求索,积累了大量丰富实用的经验,并在教学中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从而被全国无数语文教师借鉴和应用,引发了“语文课能否从教材中突围”的大讨论。这就是她的价值所在。

其他八十余位教育家,无一不是如此,用自己对教育的情怀与坚守,谱写教育乐章,成就了自己,也捧出了一张名片,成为我们学习和敬仰的楷模。

名师的名片:专业与引领

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许多熟悉的名师,他们有的是特级教师,有的是省级名师或全国优秀教师。可以说都在一个地方享有盛名,发挥着巨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但当我们谈及其中一些名师的时候,却往往很难总结提炼出他们身上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或贡献。不能说这些名师的成果不够丰厚:优质课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奖,论文能发到核心学术期刊,受到的荣誉表彰、获奖的各类作品不计其数。不少名师的个人著作也出版了一本又一本。但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些成果,却发现他们很难围绕某一个集中的专题,深入持久地探究,锲而不舍地实践。有的只是各种工作的总结,教学论文的汇编,课堂案例的集锦。在这些成果中,我们无法梳理出鲜明的教育理念、教育主张、教学模式,也很难呈现其长期坚持,比较连贯、系统性的过程资料。大多是一些零散、随机的教研成果的整理,而非自成一体的教学思想和实践。

总体来说,一些本土名师给我们的感觉是“杂家”,成就广博,却很难专注于某一个范围、聚焦于某一个目标深耕细作,长期坚守,打造出凸显自己风格、特色、独创性的成果。所以像这一类的名师们,也就无法称其为大家,也很难跨入教育家成长丛书的作者序列。鉴于此,这些名师们在实现自我卓越的同时,也需要能够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如此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才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教师的名片:实践与反思

阅读了“教育家成长丛书”后,可能会有不少教师认为,这些大家都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他们或高不可攀,或遥不可及,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太大。其实这些教育家也曾经是普通教师,从三尺讲坛一路成长起来的,他们中有的起点并没有我们高。

即便是普通的教师,也完全可以打造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也许这张名片并不是那么光彩照人,但也是个人智慧和成绩的凝聚,也是对自身付出的一种肯定和认可。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那些平时看起来默默无闻,无甚名气和荣誉称号的老师,但是他们往往在教育教学的某一方面有独到的过人之处。比如笔者学校就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教师,她擅长班级管理,三十余年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她接手任何一个班级,都能很快经营得像李云龙的队伍一样。那些熊孩子都能在她手中脱胎换骨、面貌一新,各种班级和家校间的问题矛盾都得到极好的处理和化解。还有一位老师,平时教学上总是有很多窍门,轻轻松松却能够把课上得兴味盎然,把书教得风生水起,每次班级的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比起那些整天辛辛苦苦伏案劳作的老师相比,事半功倍,是典型的高效课堂和快乐教育的榜样。

他们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没有构建自己个性鲜明的育人模式。但是他们可以带动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地区,让广大教师在此方面共同成长。

如果这些教师能够有所规划,勤于反思和总结,不断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一定会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成为带动一方的本土教育专家,其价值也将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逐步实现从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的华丽蜕变。

近几年,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不少地方已经创建了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这“三名”工程,使得一大批的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能够借助这个平台,提升自己,也带动和引领众多青年教师走特色发展之路。

“这是个需要教育家,也会产生教育家的时代,我们希望,在教育工作者中出现更多的教育家。”我想,这就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管培俊司长提议将丛书命名为《教育家成长丛书》的初衷,也是编纂这套丛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黎修彦

猜你喜欢
教育家丛书名片
颜回之乐
古代丛书与《丛书集成》
《琴童》顾问阵容
阅读教育家
会员名片
会展名片等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