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微
一年到头,年意味着一家人在一起团聚,庆祝的日子,高兴的日子。尤其是老人,要是子女漂泊在外的,常年不在家,更是翘首以盼孩子早日回家。虽然现在因为亲人的去世很少回老家了,但是记忆中农村的新年仍印象深刻。永远忘不了奶奶拿着小板凳在胡同口等我的情景。颤颤巍巍的步伐,别人问干嘛去,奶奶笑着说,我接个人。游子虽在外,但是有人盼着你回家过年。
村里的年味还是比较浓的,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年关将近,先是进行大扫除,把屋里的杂物清理,房顶上的灰尘抹掉,玻璃擦的亮亮的,新年新气象,把一切烦恼不干净的东西都通通赶出门。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置办年货,准备各种好吃的。永远记得我奶奶蒸的一鍋又一锅大白馒头,现在得人很少蒸了,基本都是现吃现买了,很少屯了。蒸出来的馒头要整整齐齐的摆在纸箱里,那时没有冰箱,放在没有生火的屋里,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留着过年吃。永远记得跟在奶奶身后赶集置办年货的场景,花生、瓜子、糖果、茶叶,一样也不能少,新鲜的蔬菜,水果,割上一大块猪肉……平时节俭的老人显得那么的豪气。
对,还有春联,年三十要早早的贴在大门上。熬点面粉糊糊当做胶水,一幅幅春联贴上墙,整个新年的气氛就有了,红红火火过大年。剁肉,洗菜看着春晚包饺子,老人不亦乐乎的张罗着。大年初一早早的煮一锅,吃饭前小辈开始给老人拜年,老人给孩子们分发红包,天伦之乐,其乐融融。吃完饺子,大门一开,街坊四邻就开始串门拜年了,见面头一句,大爷大妈过年好,您老吃了多少饺子,身体可好……寒暄着,热闹着,这是农村人最质朴的过年问候 。
大年初一一过,就开始走亲戚了,齐聚一堂,闺女回家看父母,这样的场景能持续好几天,有家人的陪伴,老人的这个年过得是幸福的。临走的时候,老人把家里的好吃的恨不得给孩子都捎上,能看出老人眼里 的落寞。所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回家看看,多陪陪家人。 这就是以前大多数村里老人的过年方式,我们家是河北的,也有可能是我们附近这样过,因为村村不通俗。现在有很多孩子过年不回家,农村的爸妈老人选择和孩子进城过年,城里年味就淡了些,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欢乐,欢欢喜喜过大年。
记忆中的农村新年,至今忘不了,包含了我对奶奶无尽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