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剑
摘要:近些年,水泥需求量持续加大,由此带动了水泥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水泥生产规模也实现了逐渐扩大,在这一背景下,新型干法工艺备受关注,很快成为水泥生产主流手段,其方法是原料经过均化,按照配比研磨合格生料,经高温锻造为合格水泥熟料,期间各种物理化学变化都需专业人员看守,充分做到了安全、优质、节能、降耗、环保。基于此,我们围绕新型干法工艺展开深入探索,进一步阐述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中控操作的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中控操作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近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收获了较多好评及认可,为水泥生产规模的扩大起到间接助推作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中控操作离不开专业中控操作人等人的操作与管理,想要利用这种先进技术扩宽效益空间,就需要重点关注中控操作人的素质及操作水平。此次研究,着重分析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中控操作步骤。
一、生料管控
生料管控是基础操作,一方面要有效控制生料流动、缩小波动频率。原有生料流量计以固体流量计为主,灵敏度不强,投料为每小时100吨左右,易出现每小时160吨问题,继而造成系统塌料、预热器堵塞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还需将转子秤进行替换,则可从根本上避免以上问题出现。在控制生料仓料位基础上,间接解决入窑生料波动问题。另一方面,则要倾注较多精力控制生料和煤粉细度,其中,煤磨台和中卸磨产能较低,为满足逐渐加大的生产需求,需要将细度控制在较粗的参数上,美中不足的是易产生煤粉多、燃烧不充分问题。鉴于此,有必要将细度严控在10%以下,生料细度设定为0.08毫米,方孔筛需18%以下,整体生产状况才可基本好转。
二、常规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投料初期,常规工作的监督与管理需要加强力度、做到全面覆盖,不可只一味追求CI出口的风温参数,还需将重点聚焦到中窑控制机制的优化工作上,做好这些工作基础上,要不断致力于参数优化,温度范围也需从实际出发提升其合理性,确保CI出口风温在320℃—350摄氏度之间,便可保障常规化工作正产开展与落实,也可为质量、经济指标符合基本目标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控制原料、煤磨参数
控制原料与煤磨参数至关重要,需要专业人员落实专业操作,主要关注与判断生料基本成分及煤粉实际质量,对其有基本了解。入磨废气温度较低时,意味着石灰石结构整体组成较为科学,也充分说明其内部土量较少,配料土可提升黏土质原料配比参数,如若石灰石较差、内部含土量多,配料上需要有意识的提升石灰石配比结构。期间,不同品质原煤入磨后磨机工况及操作参数会有不同变化,需要操作人员在旁观察,必要时候,要通过专业化手段控制原料、煤磨参数,需要结合往常经验对其有一定预见性,才可拥有制作主动权,操作参数与经济指标才可不断优化,有一定提高整体操作体系完整度益处,需要重点关注。
四、持续考察预投料和耐火材料
对预投料和耐火材料的持续关注,主要在升温过程中落实,采用砌砖机械优化砌筑质量,属于较好方法,可有效降低砌筑不良导致的掉转问题发生概率,自可提升管理水准、优化综合效率,为整体控制完整性提供辅助。此外,升温中的预投料和耐火材料尤其关注必要性,升温时间通常较长,待尾温达到700℃,需要进行一次预投料,喂料量需掌控在合理范畴,此行为维持10分钟到20分钟。做好该项工作后,要对喂料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预热器系统可以正常发挥功能与作用,一旦发现设备存有或大或小问题,则需立即修补,避免更大损失产生。
五、控制窑内温度
控制窑内温度是必要工作,更要结合温度调整情况,明确风量、煤量和料量,要在思路清晰前提下对物料位置及处理效果进行干预,保障风压调整效果达到最佳,以此带动整体运行质量提升。期间,优化维护效果也十分重要,目的是保障安全常规化运行效果达到既定期望和目标。还需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磨机壳体损坏,不断提升魔腔内风料流动对磨机壳体造成的损害控制,结合实情记录与分析磨损状况,针对性解决该系列问题。
六、促成中控操作系统的标准化流程与新兴干法窑特征结合
在运行尾声阶段,需要将中控操作系统的标准化流程与新型干法窑特征结合,可有效解决预热器的结皮问题,也可间接优化分解炉出口风温参数,如此,便可提升管理效率、便可保障控制机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对进一步升级入窑物料分解率起到积极作用,保障物料得以充分燃烧,中控基本操作效率自可在系列操作下得到大幅度提升。期间,要格外关注风温控制、软联接相关工作,风温需控制在280℃—310℃,喷水量和出磨风温也随之调整,以保障磨机照常运行并达到优化入磨风温目的,真正意义上即可实现增湿塔喷水的有效管理。
七、降低石灰石、页岩破碎粒度
在积极管控设备运作与积极实施新型干法工艺过程中,要有意识降低石灰石、页岩的破碎粒度,降低到50mm以下较为合宜。接下来了,调整与扩容循环风机,已达到优化风量目的,使得中控操作升级并强化各方面保障。循环风机此时电流需要认为干预控制在合理范畴,以135安培左右为最佳。检验辊压机和磨辊之间匹配度,确保两者高度匹配,才可为后续调整落料点、提升辊磨效率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中控控制工作继续顺利开展创造条件。总而言之,需要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机制与管理控制完整性,才可真正意义上升级控制指标完整性,两者之间存有关联性,需要在新型干法工艺使用下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中控操作中加强认知与把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型干法为新兴工艺,在水泥熟料生产线中控操作中占据较大分量,需要合理使用、充分使用,更要明确每一次的中控操作流程、步骤和注意事项,根本上提升生产线的运行效率,同时,为生产质量与安全提供保障。期间,处理好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至关重要,生产线高效率、高质量运行目标即可轻松达成!
参考文献:
[1]郁国强,张宝刚,董克忠,赵小雷.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设备精细化管理的应用[J].水泥,2021(02):40-44.
[2]王巧林.第四代篦冷机在新型干法水泥窑生产线上的应用[J].江苏建材,2020(05):8-10.
[3]張勇.某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厂区边坡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J].四川水泥,20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