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论述新时代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意义,然后分析相应的改革策略,指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应符合新时期供给侧改革以及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加快课程改革,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并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培养新型职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教学改革
前言:
在市场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时期,社会对物流运输的需求压力持续增大,物流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要求,现如今,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乃至机器人自动分拣等技术都在积极应用于物流行业,在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时,也要注重跟上时代形势。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要求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创新思路,加强实践,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适应物流行业转型升级要求
新时期物流行业转型升级,趋向于专业化发展,原有的行业从业人员面临洗牌,需要更高素质和技能水准的人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把握行业发展脉搏,只有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让课程内容对准最新的行业技术,构建全新的平台化、自动化、智能化课程体系,才能满足物流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要求[1]。
(二)提高物流管理人才核心竞争力
新时代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所培养人才的标准应直接对接行业标准,这样,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才能够展现出自身专业素质,在人才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应具备一定的行业管理能力、系统应用能力、产业规划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等,基于课程与教学改革,可以更加关注学生核心能力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岗位的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区域品牌优势
“双高”院校建设要求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能力,物流管理专业作为新时代的“朝阳”专业,有很好的招生及人才就业前景,因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注重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成区域内的优势专业品牌,促进学校与区域内物流企业的合作,让本校学生也能够在就业时更加顺利。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有必要放远目光,结合对物流行业的前景预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时,应构建理实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转变只在最后一年开展实践的传统教育模式,制定全新的教學计划,让实践教育贯穿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比如从高职一年级开始就增设实践课程,高职二年级时组织开展短期的实习实训,到高职三年级时,学生入企实习时经验更丰富,也能够更快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尽可能在实习后直接解决就业问题。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应形成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个人品质、综合能力四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培养“一专多能”的物流管理新型人才[2]。
(二)补充拓展教育资源,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中,有必要基于物流行业发展需求来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一方面是区分好专业课和公共课,另一方面是划分好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辅助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都是必修课,辅助课程为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比如物流规划与设计、仓储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等,都属于核心专业课程。在物流专业课程建设方面,理论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应至少达到1:1的配比,减少纯理论课程,或者是在理论课程中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教育内容。另外,教师应在教材之外,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三)应用课赛融合模式,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在新时代“双创”人才培养的要求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也可以尝试应用课赛融合模式,在组织学生开展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省市级乃至全国级举办的专业技能大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物流行业,与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比拼,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在指导学生参赛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对于有优质创业方案的学生提供孵化支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还能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四)深化校企合作育人,产教融合重在实践
新时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有必要深化校企合作,形成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入企实践机会,让学生可以在企业所提供的实践岗位上获得更多的成长。高职院校还可建立新型学徒制教育模式,在向合作企业输出人才的同时,由企业提供兼职带教导师,与学生形成“师徒关系”,一方面让企业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到更多的专业实践知识,提高实践能力[3]。
(五)创新评价考核标准,形成教育反馈机制
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还有必要创新评价考核标准,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导师都应具备评价权利,而且,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构建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制定静态+动态的考核标准,让考核更加贴近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而不是用简单的考试来作为对学生的整体能力考核,进一步明确学生能力结构情况,从而形成教育反馈机制,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
三、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必须跟上时代发展要求,创新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教育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着重解决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和综合素养,促使其成长为物流行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薛琴,王清,常培媛,王凯.“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配送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储运,2021(04):142-143.
[2]王丽惜.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3):147-148.
[3]齐晗.基于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高职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1):53-57.
作者简介:徐伯秋,1984年,女,汉,云南,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管理类,物流管理,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