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的语言特色分析

2021-09-10 07:22周子钰胡彬
新闻潮 2021年2期
关键词:语言特色新闻报道新媒体

周子钰 胡彬

【摘 要】媒体融合的不断发展体现在新闻语言范式的发展和变革上,传统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语言改变了过去严肃、刻板的脸谱式风格,变得更加多元复杂。文章认为,有必要对新闻报道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使之更加符合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规律,满足受众的需求,从而提高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推动我国新闻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报道;语言特色;融合报道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拥抱不仅体现在传播渠道的扩展和互动方式的创新上,还体现在新闻语言范式的发展和变革上,传统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语言改变了过去严肃、刻板的脸谱式风格,变得更加多元复杂。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重要载体,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语言既要坚持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又要符合新媒体时代的时代特点,还要符合受众对于媒体语言风格的新需求。因此,对新闻报道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使之更加符合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语言的新特点

新媒体时代信息极大丰富,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广泛多样,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的语言除了要具备一般新闻语言的简洁性、真实性、准确性以外,还要具备能够表现出适应新媒体表达和受众喜好的新特点,才能吸引受众关注,提高受众的忠诚度。

(一)多元化

过去,由于主流媒体掌握话语权,新闻信息为主流媒体所垄断,受众处于信息的被动接受地位,因而在新闻报道中媒体总是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反映到语言上就是刻板生硬、不苟言笑,给受众带来的新闻体验较差。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话语权逐渐落入普通受众手中,随着受众表达意见渠道的增多,受众发表观点的方式和对待问题的态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新闻语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流媒体只有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让“硬”语言“软”下来,用平民化的视角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通俗、生动、灵活,才能满足不同背景、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比如,央视《新闻联播》自1978年创办以来,就一直以严肃、严谨的形象出现在受众面前。而2019年央视又推出了《主播说联播》,作为对《新闻联播》新媒体传播的着力点,以接地气的语言模式和硬核评论风格适应了新时代受眾的新闻接受习惯。所以,专业严肃、权威发布由传统媒体《新闻联播》担当,入情入理、活泼多元则由社交媒体《主播说联播》呈现,二者在语言风格上既传递了主流的声音,也表达了人民的意愿。

(二)社交化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递由单向变成了双向,传播渠道平台化使得每一条新闻信息不再是静态的文本,而是互动交流的文本。在社交属性的加持下,语言风格必然表现出草根化、人格化,才能树立独特形象,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使受众愿意与媒体进行互动、交流。因为社交媒体平台本来就是趣缘型聚合平台,受众因为相同的喜好而进行交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共通的语言符号,这些语言符号反映了这个群体受众的审美特征、文化情趣和阅读喜好。而新闻报道要争取受众的认同和传播,就必须洞察受众群体的话语方式,使新闻语言社交化。

(三)通俗化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难抽出大块时间去阅读新闻,碎片化、浅阅读成为新闻信息消费的主要方式。在这种时代特点下,语言的表达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通俗化的语言能给受众留下亲切、美好、自然的感觉,容易让受众认同新闻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信息,提高受众对新闻的忠诚度。过去威严硬朗的时政新闻,在新媒体时代语言也在向通俗化迈进,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比如,央视《新闻联播》播发的国际锐评《究竟谁在全球到处欺侮恫吓他人?》,针对美国100名所谓对华强硬派人士最近污蔑中国推行“扩张主义”,康辉发表评论中提到“这一观点荒唐得令人喷饭”,使得“令人喷饭”这一网络用语出现在新闻联播中;再比如,朱广权的“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用活泼幽默的语言拉近了央视与受众的距离,使得新闻的语言更加多元化、接地气。

(四)视听化

5G在我国的全面铺开以及流量资费的大幅降低,促进短视频成为新媒体时代受众接收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这种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直接促进了新闻报道语言的视听化发展。而且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革新,短视频制作和发布的门槛越来越低,这就使得受众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导致新闻报道的视听语言更加个性化和口语化。比如,央视在“中国海军亚丁湾首次抓捕海盗”的新闻视频中,就采用不常用的大号白色字体进行解说,并且配有劲爆的音乐,同时保留了现场的同期声,既增加了直观的冲击力,又表现了语言运用的个性化。

二、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语言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低门槛导致新媒体平台缺乏有效监管,缺少传统媒体意义上的“把关人”,造成主流媒体新闻在借鉴新媒体语言的时候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一系列新问题。

(一)新闻的权威性弱化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词汇的更新速度极快,经常出现大量的新词新语,就连语言中比较稳定的语音和语法要素,在新媒体平台上也有不少变化。主流媒体将新媒体词汇用于新闻报道,力求文本生动活泼。比如《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0日)的头版头条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作为标题,掀起了主流媒体对 “非正式”的新媒体语言的审视和运用。主流媒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专业性和权威性,新媒体用语虽然能够增强新闻语言的趣味性和亲和力,但是其随意改变词性、乱用语音语法等不规范现象,使得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新闻媒体承担着舆论引导、教育公众的社会责任,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如果对语言文字不规范地使用,会给社会带来严重影响。比如一些新媒体用语浅薄庸俗,被主流媒体不加甄别地滥用到新闻报道之中,对语言鉴别能力尚不成熟的青少年造成了恶劣影响。新媒体用语的不规范使用,造成了传统主流媒体新闻报道语言的浅薄化和表面化,使主流报道的权威性逐渐弱化。

(二)新闻的公信力淡化

新闻报道中使用新媒体语言带来的另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主流媒体新闻的公信力被淡化。很多主流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碎片化、浅阅读的趣味,过多运用新媒体语言来博得受众关注,对事实的描述不再字斟句酌,“标题党”“滥用萌化词汇”“过度娱乐化”等手段屡见不鲜,虽然在短时间内聚集了流量,长此以往,会造成受众减少对新闻的关注,降低受众对媒体的信赖。

(三)新闻的客观性降低

客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反映到新闻语言上便是语言的规范性和真实性。新媒体时代,新闻制作的门槛和成本降低,尤其是短视频操作更加简便,使新闻语言呈现出强主观性,造成新闻的客观性降低,加上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快速性和强社交性,极易导致新闻失实,容易出现新闻翻转和网络舆情。比如,2018年兰州某大学教授辱骂机场地勤事件被多家主流媒体进行报道,舆论纷纷指责大学教授,随后澎湃新闻厘清事件真相,发布了“大学教授辱骂机场地勤”的真相短视频新闻,使得事件有了反转。原来此前的视频被掐头去尾,地勤人员辱骂教授在先,才导致教授反驳。之前,为了吸引眼球,部分媒体故意将地勤人员声音屏蔽,致使出现了舆论一边倒的情形。可见,新闻报道语言的客观性缺失很容易引发新闻失范现象。

三、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语言规范策略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语言的变迁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新媒体词汇有优点也有缺点,应该辩证对待。新媒体时代下新聞报道的语言规范,不仅仅是媒体个体的事情,更需要监管部门、社会大众、媒体和采编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一)强化对网络平台语言规范化监管

我国对于语言的规范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法律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新闻报道中使用的语言文字要以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为主。监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和审查力度,遏制新闻语言的不规范、不文明现象。因此,应该强化网络平台的语言规范化责任,相关部门应该明确网络平台的语言规范化责任,强化监管。

(二)新闻媒体做好语言“把关人”

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语言也不可避免地会融合发展,鉴于此,主流新闻媒体要做好健康语言的“把关人”,对新闻产品实行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少用或不用晦涩难懂、古怪生僻的词汇,剔除低俗、庸俗用语,使新闻语言既严谨规范又轻松活泼,成为健康语言使用的推动者。

(三)从业人员提升语言综合素养

对于新闻采编人员和自媒体从业人员来说,要不断加强对新闻语言规范的学习,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相关部门应出台措施,规范自媒体从业者掌握新闻报道运用语言的基本要求。要贴近实际、贴近受众、观察生活,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新闻事实,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融入正能量的网络用语,优化受众的新闻体验。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进行着诸多创新和变革,其中,能为受众直接感受到的便是新闻语言风格的变化。作为承载新闻报道功能的重要载体,新闻语言的变化折射出的是网络话语对传统舆论格局的撬动和改写,并不断倒逼传统新闻话语体系吸纳新媒体话语,进行变革和调适。因此,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必须对新闻报道语言给予认真思考、探索创新,使新媒体时代新闻语言的表达符合新闻传播规律,满足受众的需求,不断丰富新闻语态,从而提高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推动我国新闻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波,陆扬.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语言审美研究[J].新闻传播,2019(06):112-114.

[2]任子辉.新媒体时代新闻语言的变化分析[J].新闻传播,2020(05):85-88.

[3]李骏.新媒体时代新闻语言的传承与创新[J].传媒评论,2019(02):53.

(责任编辑:黄康温)

猜你喜欢
语言特色新闻报道新媒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基于商务英语语言特色的翻译技巧研究
弗洛伊德早期绘画语言特色
浅谈商务英语的文本特征及翻译策略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