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清 王华建 李继 胡多 伍群群 汪光军 余淑芳 童西川
摘要:介绍了茶树新品种鸠16品种特性,提出了鸠16品种在园地选择与规划整理,以及种植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茶园分阶段管理措施。根据该品种病虫抗性特点,提出了鸠16茶园病虫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茶树品种;鸠16;树冠;养分;水分;草害;病虫害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ew Tea
Cultivar —— 'Jiu 16'
SHAO Zongqing1, WANG Huajian1, LI Ji1, HU Duo1, WU Qunqun1, WANG Guangjun1, YU Shufang1, TONG Xichuan2
1. Chun'an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Chun'an 311700, China;
2. Chun'an Tea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Chun'an 311700, China
Abstract: 'Jiu 16' is an early-sprouting new tea cultivar. According to its cultivar characteristics, w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cluding field selection and tillage, planting, staged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veregulation technologies for diseases and pest.
Keywords: tea cultivar, Jiu 16, crown, nutrient, water, weed, disease and pest
鳩16是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淳安县鸠坑群体种中选育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芽叶黄绿稍白,茸毛较少;适制龙井、银针、烘青、炒青等各类绿茶;早期生长较慢,投产后产量较高;抗寒性中等、抗旱性强、抗病虫性强,适应性强,抗晚霜能力强。
一、种植环境
鸠16茶树品种宜选择温暖多雨、空气湿润、山体坡度≤25°地区种植。茶园土壤宜选择红黄壤及其变种,pH值4.5~6.0。茶园环境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二、园地规划整理
按适合机械作业标准规划园地道路、排水系统,道路坡度应<10°,支道设置兼顾安全、便捷、适合机械行走;山脚设置截水沟,拦蓄冲刷的水土,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开好围沟并采用高垄种植。
坡度<15°的茶园,可以采用顺坡方式等高线种植;坡度15~25°的茶园,宜采取等高梯地种植,开垦时适度保留原生乔灌木。
可在茶园梯坎适度间种树型较小的落叶树木,密度应小于150株/hm2,成龄后遮阴度控制在20%以下;沿支道可少量种植常绿乔木、灌木。通过间种树木,营造适合鸟类等生物栖居的环境,完善茶园次生生态系统,提高对有害生物的调控能力。
规模种植应提前2~3个月进行土地整理,使园地土壤充分沉实。
园地开垦后,按确定的行距,开深50 cm、宽30~50 cm的种植沟,施足底肥,每667 m2茶园施厩肥2 000~3 000 kg或菜籽饼肥300~400 kg,磷肥30~50 kg,然后回填表土,间隔一段时间,在经历2~3次降雨过程后使底肥充分腐熟、沉实后种植。
三、茶树种植
1. 种植时间
鸠16茶树品种可在春秋季种植,春栽宜在2月中旬至3 月中旬、秋栽宜在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选择墒情合适时种植。
2. 种植密度
鸠16树姿较直立,早期生长较慢,宜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单行种植行距130 cm,丛距30 cm,每丛茶苗2株;双行种植大行距150~160 cm,小行距40 cm,丛距33 cm,每丛茶苗2株,呈三角形错窝种植。
3. 种植方法
先按茶行布置开好10 cm深的浅沟,栽植茶苗时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填入沟(穴)中,将土壤盖至茶苗根颈不露须根时,用手将茶苗轻轻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再将根部土壤踩实。每种好1行,即将整行茶苗根部回铺3~5 cm浮土。根系入土深度8~10 cm。
4. 定根水
土壤含水量较低时种植,须浇足“定根水”。
5. 定型修剪
鸠16树姿较直立,应压低第二、第三次定型修剪高度提高低位分枝密度。一般应进行3次定型修剪:第一次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剪口离地15~20 cm; 第二次在定植1年后进行,剪口比第一次提高10 cm;第三次在定植2年的春茶后进行,剪口离地35~40 cm。
6. 补苗
种植后新梢萌发时及时检查成活率,入梅初期雨水较多,发现缺株及时补齐。
四、茶园管理
1. 树冠管理
(1)平形树冠
适用于春、夏、秋3季生产的茶园,通过手采机采结合,树冠面大致保持平形或弧形,秋后轻剪修平。平形树冠茶芽密度高,采摘工效高,百芽质量稍低。
(2)立体树冠
适用于生产春季一季名优茶的茶园,只能手工采摘。一次修剪法:每年春茶后离地35~40 cm深修剪,留养夏秋梢;二次修剪法,春季修剪夏梢萌发后,每年6月10日前后夏梢留3~5片叶剪第二刀后留养秋梢。二次修剪法新梢较短、分枝较密、芽数较多、花蕾较少。
应根据生产茶类、采摘方式、树势强弱,结合茶园病虫绿色防控,综合运用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方法,培养茶蓬下部通风、上部分枝粗壮、叶层厚度适宜、叶面积指数为3~4的高产树冠。
2. 养分管理
在茶树不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养分管理措施,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及茶树生长状况调整肥料的种类和数量。
(1)幼龄期养分管理
种后1~3年为茶树幼龄期,鸠16由于早期生长慢,因此养分管理需以加快茶树生长、培养健壮骨干枝、促进茶园尽快成园为目标。幼龄茶树施肥应注重小肥勤施,生长季节以速效追肥为主,施肥时掌握“少、匀、勤”,避免集中施用造成烧苗,每年秋冬季开沟施用有机肥1次,氮、磷、钾三要素配比以2∶1∶1为宜。具体施肥方法:种后第一年,茶树春季萌芽后,每667 m2每月施用1次三元复合肥5 kg,干旱季节停止追肥;种后第二、三年,可用尿素与复合肥配合施用;秋冬季茶行间开15 cm以上深沟,每667 m2施用有机质含量高的商品有机肥1 000 kg或饼肥300~400 kg。
(2)生产茶园养分管理
生产茶园的氮肥施用量一般以每采100 kg干茶配施纯氮18~20 kg计,全年氮、磷、钾的配比应该因园制宜,一般情况下以3∶1∶1为宜。其中1/3以有机肥作秋季基肥,2/3以无机肥作追肥施用。
具体施肥方法:鸠16春茶以生产名优茶为主,每年2月上中旬可施用15~20 kg尿素作为春季催芽肥;春茶修剪结束,每667 m2施20~25 kg三元复合肥,满足茶树对磷钾养分的需求;6月后,根据茶树营养状况,酌情施用15~20 kg氮素追肥;7月份后停止追肥;秋冬季节待茶树休眠后,茶行间开15 cm以上深沟,每667 m2施有机质含量高的商品有机肥1 000 kg或饼肥300~400 kg,根据茶树营养状况,每667 m2配合施尿素10~15 kg,施后覆土。
(3)土壤管理
在茶园施肥过程中,化肥与有机肥应配合施用,避免单纯施用化肥及过量施用化肥导致茶园土壤酸化。可利用茶园铺草覆盖、修剪枝叶覆盖、施用有机肥结合茶园深翻,逐步提高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一般每2年深耕1次。
3. 水分管理
根据土壤水分对茶树生长的影响(表1),茶园土壤含水量宜保持在70%~80%,低于70%时应采取补水措施,高于80%时则应及时采取排涝措施。
成龄茶园可通过深翻改土、铺草、灌溉、浅耕、种植遮阴树等办法保持土壤水分;幼龄茶园应采取行间铺草、行间覆盖、灌溉等措施抗旱保苗,也可适度间种遮阴作物减少强光直射减轻叶片灼伤。
建立茶园喷灌系统,提高茶园抗旱能力,旱象露头及时采取抗旱措施。
低洼积水茶园应完善排水沟渠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开好围沟,每隔5~8行茶树开1条排水沟,沟底宽10~20 cm,沟深40~60 cm,排水沟应横纵连通。 低洼地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应该起垄种植。垄高30~40 cm,垄宽按既定茶行密度布置,每垄种1行茶苗。垄沟、排水沟、围沟、干渠构成完善排水沟渠系统。
4. 草害管理
茶园草害管理中可通过刈割、中耕、铺草、防草布覆盖等控制杂草生长,发挥杂草保持水土、降低地温的作用。
(1)幼龄茶园
茶树根部及小行间可采用80~100 cm寬度防草布或黑膜覆盖,注意用土压实边缘,大行间及地坎可采用割草机刈割,保留8~10 cm杂草茎叶让其缓慢恢复,待杂草长到一定高度时再次刈割,如此可发挥杂草保持水土、降低地温的作用。大行间也可采取铺草、中耕等措施控制杂草。伏旱前后,幼龄茶园停止中耕除草,防止叶片被强光灼伤;已陷入草荒茶园,待秋季旱情解除后再行培管。
(2)生产茶园
成年茶树对杂草的抑制能力较强,一般使用割草机刈割大行间及地坎杂草,篷面杂草可人工拔除。
茶园禁止使用除草剂防除杂草。
5. 冻害防护
鸠16茶树抗寒性中等,追肥时可配合施用一定量的磷钾肥,并在7月后停止追肥,促使茶树生长,提高茶树抗寒能力。
鸠16抗晚霜能力强,但春茶开采季节仍必须关注气温变化趋势,及时组织采摘,防范局部辐射霜冻。
五、病虫害综合防控
鸠16抗病性强、抗虫性强,历年来茶园害虫主要为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黑刺粉虱部分年份偶发,鳞翅目害虫为害轻,近几年秋季茶黄蓟马为害上升。
茶园病虫害防控中应遵循农业、生物、物理调控措施为主,综合调控的原则,从维护茶园次生生态系统平衡出发,创造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加茶园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天敌的控虫作用。根据虫口发生消长规律,并充分利用气象因子对害虫的抑制作用,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措施,将有害生物为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将茶叶农药残留降到安全标准以下。
根据茶树病虫系统观察圃数据,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2种主要害虫一般年份呈双峰型发生,每年4月下旬,虫口数量快速增长,5月20日前后进入第一虫口高峰,6月上旬进入峰值。进入梅雨季节,虫口数量急骤下降;7月初出梅,虫口数量有一定上升;7月下旬进入伏旱高温季节,虫口数量再次急降;8月中旬后,虫口数量开始增长;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气温下降,形成第二高峰;9月下旬,茶树叶片老化营养状况恶化,虫口数量逐渐下降。一年中,茶小绿叶蝉以第一峰为害为主,茶橙瘿螨以第二峰为害为主。
通过茶园间种及保留一定数量的乔木、灌木为鸟类提供栖居捕食场所,控制鳞翅目害虫的数量;可在每1.33 hm2茶园配置频振式杀虫灯1只,捕杀趋光性害虫。适度推迟春茶后茶树修剪的时间,在5月上旬离地40 cm进行重修剪,恶化害虫营养供应,饿死大部分茶树害虫。7月初出梅后虫口数量会上升,可按300片/hm2密度插上性信息素诱虫板,其后进入伏旱高温季节,虫口数量较低不形成为害。
8月中下旬,虫口数量进入第二高峰,应视茶园虫情采取化学防治,一般以茶橙瘿螨、茶黄蓟马为主兼治茶小绿叶蝉,每公顷可用73%炔螨特乳油20 mL+24%虫螨腈悬浮剂300 mL防治,气温较低时也可选用99%矿物油150~200倍液防治。尽量减少用药防治次数,保护捕食性天敌。秋末每公顷茶园可用45%石硫合剂晶体1 500 g稀释300倍后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