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观念的途径探究

2021-09-10 16:12:12田茂兆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3期
关键词:观念多媒体人类

田茂兆

摘要:人地观念是指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秉持的正确价值观。众所周知,人类社会要想更好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以及学以致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人地观念;途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3-162

引言

人地关系即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必须直面的问题,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命题。树立和谐的人地观念,是地理教学的一面“旗帜”。通过地理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界复杂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有其特性,并且有些规律还未被人类认识,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处理人地关系时,人类应该谨慎和节制,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互惠互利。

1在课堂巩固中培养学生人地观念

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使学生能够当堂掌握所学知识,教师一般要在下课前的几分钟设计相关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作答。在该环节中应注重学生人地观念的培养。一方面,从整体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与人地观念培养之间的契合点,做好相关问题的设计,使学生通过思考,既能巩固所学,又能引其对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新的认识。另一方面,为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应注重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引导,尤其当正确地回答出问题后应及时提出表扬,提高其课堂学习体验。

2利用生活常识引出新知识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把教材中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结合起来,给学生搭建探究新知识的桥梁,可以帮助他们在生活常识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分析,顺利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获得学习的满足感,提高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世界的气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家乡不同的季节气候有什么不同,同一季节不同地区的气候又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教师顺利引入新的教学内容。然后,教师给学生展示北京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同一个地方不同季节气候的变化。接下来给学生展示二月份海南风光和二月份大兴安岭的冬景,以及夏季内蒙古温带草原和塔里木盆地温带沙漠的景观图片,让学生分析:同样是二月份,为什么海南和大兴安岭的景观有这么大的差异?同样是夏季,为什么温带草原和温带沙漠的景观差异这么大?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主动探究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了解到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并能够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来分析气候特征。

3定量研究,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观测能力

地理与数学等推理型的科目不同,需要研究者进行孜孜不倦的实地观察和观测。因此,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学生的实地观察和观测能力成了评价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地理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例如,由于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空气质量随之降低,于是在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一节课时,笔者便让学生以“污染大气环境的主要因素”为调查主题,进行了一次本市范围内的地理调查。学生制定的调查问卷中包括了被访者对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空气污染因素的备选项及补充项等重点内容,最后分发出去的问卷收回率为97%,剔除了无效的问卷以后,学生对剩余的问卷进行了统计,最终根据调查结果发现造成本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日常生活排放等。因此,我们必须教育学生,要想拥有清新的空气,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并且减少生活废气的排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地理调查的实践能力让教师感到非常满意。

4国情教育、乡情教育和家国情怀的培育

国情教育、乡情教育和家国情怀的培育也是初中地理“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地理是跨自然、人文两大领域,具有综合性的学科,蕴含在其中的思政教育因素非常丰富。初中地理教学要根据人地观的基本观点阐述我国的基本国情,突出与思想情感和道德教育有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收集和分析国家、家乡各方面的资料,客观认识国家和家乡,树立为国为家奉献的远大理想,这也是国情教育、乡情教育和家国情怀培育的最终落脚点。

5开展多媒体教学,促进学习深入

在学习初中地理知识时,只靠阅读和思考无法达到对知识深刻理解的目的,教材中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也让学生感到枯燥,时间一长,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在创新教学中,教师在地理课堂上要引入多媒体,把丰富的多媒体素材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直观方式下进行学习,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能够使学生在直观化的方式中进行学习,促进他们思维的深入发展。在多媒体情境下学习,学生在记忆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时,可以把抽象的知识与直观的内容结合起来,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人类的聚居地》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城市和乡村的不同景观,让他们在直观情境作用下认真观察和体会,了解在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哪些工作,在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哪些工作,深入了解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在多媒体情境下,学生通过分析教材内容认识到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聚落,并能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中应与时俱进,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门的工作部署,将核心素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尤其应积极采取措施将人地观念培养有效地渗透至地理知识讲解中,使学生学会地理知识的同时,顺利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落实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何绘松.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7):144.

[2]孙明霞.初中地理“人地观念”培養的策略研究[J].辽宁教育,2018(17):27-31.

[3]费宏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J].科普童话,2017(32):12.

猜你喜欢
观念多媒体人类
维生素的新观念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人类第一杀手
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28
健康观念治疗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40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