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
摘要: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忠于生活。因为忠于生活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但真情实感也需要艺术的表达。好马配好鞍。,好瓶装好酒,有了好的文章表达方法,好的内容就更具有感染力。对小学及初中学生来说,先教他们写故事是学习很多表现艺术的第一步。
关键词: 作文;故事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4-187
为什么说教学生写故事是学习其他艺术的第一步。原因如下,故事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他们喜欢听人讲故事,看故事。茶余饭后的场合往往都有故事作为开心剂。学生也喜欢对人讲故事。把学生喜欢故事的心理利用起来,教他们创作故事,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要创作故事,就要收集素材。这又促进了阅读、观察、体验的进行。因为素材的来源有多个途径。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这些视野与见识有文学作品,有非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就有故事。从故事中可以获得快乐,就可以学到故事技巧。在把看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的时候,就运用了这些技巧,甚至还有创造性的东西。比如演员在熟悉了剧本中人物角色后,演出中为了把那个人物角色表现的更好,就还要加上自己的创造部分。所以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素材的过程中也是学习写故事的过程。阅读中,对那些非文学作品类的知识,有了写故事的能力,就可以用故事的結构组织起来讲给别人听。如看了介绍某个地方的地域特色,风土人物。如果把这些内容用一个故事窜起来,那就更能吸引听众了。再说观察。观察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平时所见是熟视无睹,有意观察才能快速获得素材。因为写故事的需要,就促进了有意观察的进行。再说体验,体验有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直接体验是亲自参与。间接体验是把看来的,听来的,电影中看到的,将某个角色进行设身处地地深思一番,也能起到体验的作用。有了这几个途径获得的素材,就可以进行故事创作了。从一些资料得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广大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县文化馆就地取材,为农村培养了很多业余故事员。他们在集体劳动的间隙,在夜间的集体场合,讲革命故事,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教学生创作故事,既是作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发扬老一辈革命精神的体现。要教学生写故事,首先要了解故事的特点。故事是以情节引人入胜的。情节越生动,越有艺术价值。同样一件事,平铺直叙地讲与用特别结构地讲出来,效果大不相同。下面举例说明。有个学生星期天去城里的路上遇到一件事,觉得很有意义,想把它写成一个故事。这件事是这样的:有一段山间小路,山里人出来都要经过这里,但近来山洪冲毁了几丈长,人们从这里过要脱鞋袜趟水而过,很不方便。这天,一个五保户老头自动在这里修路,他把四周的石头聚集起来,把石头一块一块地安成路基填上泥巴。但这工程看上去一个人起码要一个月时间。为了给这位老人以帮助,就在路旁设了一个捐款箱。让路人自愿捐些钱帮助老人卖些营养品。人们纷纷捐款,一元、五角都在捐。就这件事。这件事如果平铺直叙讲出来也就是一般的介绍,艺术效果差。这位学生就想编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了如下故事:《捐情》在一个偏远的山区,人们出山进城,要走过一条盘山羊肠小道。无什么特别之处。可是今年夏天,这里似乎有点不平常。在山前的路旁,树上挂了一个小木箱。木箱上写着,请行人上山一趟后自动捐款。那些本来就从山里出来的人,都自动捐了款。但路过山前人就一头雾水。于是个个都上山一趟。这山不高,翻这座大山大约需要40分钟。这些人进山出来后,都高高兴兴地捐了款。这山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去了一趟山就自动捐款,是有特别的风景线,有菩萨保佑行人,行人求菩萨保佑而捐款吗?是特别的自然奇观,看后会自动捐款吗?有位记者听了特来此地进山观看。他走了约莫20分钟,来到一段路口,这里正在修路,过往行人绕几丈远的临时木桥行走。修路的只有一个人,一个六十多岁但精神矍铄的老人。她赤着上身正把一块块大石头搬到路基上。一问才知前些天山洪冲毁了路基,过往的人要脱掉鞋袜才能过,很不方便。这时,一位老人出现了。他就是住在山下的五保户老人。他虽很少上山,但听说行人很不方便,自己反正没事,为大家修桥补路,做点公益之事也是一种乐趣。我问他,听说山上有好风景,是吗?他说山上的风景好不好全凭观赏者的心情。你去参观参观吧。我于是登上山顶。到了山顶,看见在一棵大树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上下山者若觉路途顺利风景好,请自愿捐款奖励修路人。啊,原来那捐款箱的由来是这么会事。他于是下了山,也高高兴兴地捐了钱。后来听说捐的这些钱,那位老人一分钱也没要,而是用来买了水泥和河沙,他要在山顶修一个观景台,供游人休息。
评析:这个故事就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使用了悬念设计法。使读者产生往下读的兴趣。到文章后部分才揭开真相,这样写来,就使这位公益修路的老人的形象与精神境界十分鲜明突出地表现出来了。教学生写故事,除从故事作品中学习情节创作而外,还可以进行专门训练。训练方法之一,专门构思情节。即用简短的文字勾勒出一个故事情节,慢慢积累,就熟能生巧了。例:故事情节(一),有个学生在一个农家乐发现了一个男子独自一人往后山去,如是几次,他产生了怀疑。于是有一次他悄悄尾随着他,终于有了发现。几天后,学校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山后新风》的文章。故事情节(二)。有个小学女生的语文作业交到了语文老师那里,这位老师看了哭了,把作业本交到校长那里,校长看了,也说怎么能这样啊?她究竟做了一个怎样的语文题?语文老师把她叫到了办公室,她也一头雾水,不知做错了什么。
评析:以上情节提示,若放在故事前面,看了提示就会产生非读不可的念头。
参考文献
《素质教学与作文教学》白山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