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创新设计

2021-09-10 05:42吴俊杜晓坤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5期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文明建设创新设计

吴俊 杜晓坤

摘要: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词中提出:中国将继续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将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公共空间;创新设计

众所周知,生态文明(Ecocivlization)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在这一社会形态建设的背景下,本项目针对城市公共空间,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创新设计”三个点、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技成果进行创新构思,并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新颖性及实用成果性的一个实践成果并提出相关的理论依据。

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研究现状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在城市或者城市群中存在的开放空间体,即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分类

已知,在当代城市或城市建筑群体当中具体的空间区域,在狭义上包含: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室内部分包括政府机关、学校、图书馆、商业场所、办公空间、餐饮娱乐空间、酒店名宿等。

(二)、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沿革

中国城市公空间的历史线索根据中国城市的形成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演变的特点,可以将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分为:

封建时期:由于城市的功能简单,因此城市的公共空间结构基本上沿袭着封建社会的城制。

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封建社会经济结构逐渐解体,并且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中国城市结束了封建时期的政权机构建筑占据统治地位的历史,资本主义的市政建筑设施成为新的结构组成物质要素。

计划经济时期和社会注意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由于经济能力有限,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工作主要是:恢复、扩建和新建一些城市环境。那段时期,我国城市进入有计划的阶段,加强了各个城市的苗圃建设,使得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城市公共空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潜在问题

近年来,在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追风逐浪的现象层出不穷。世纪广场、新天地、大草坪、微缩景观园等在各地城市中可谓是盛极一时,仿佛这些就代表着文化、经济和城市的先进发展,殊不知这种盲目的行为是缺失本土城市文化价值的。本项目组就这些现象提出以下兩个潜在问题: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缺乏地域人文的个性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文性,就是梁启超先生所说的中华民族与文化“以界他国而自立于大地”的个性和特性。从文化景观和人文地理学意义上说,它是指一个地方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地理特征。

例如,在当下,人们的潜意识里想到韩国女子第一印象就是面容姣好、仪态优雅的形象,因此很多整形广告会用韩国女子作为形象,以至于人们会用韩国的审美和技术去塑造中国女子。城市也是如此,象征着我们自己和人文地域文化的城市被化妆成为另外一个模样。古典西方帝国的巴洛克式景观历史宏大,令人震撼,而恰恰在上海的世纪大道是一条巴洛克式景观大道,更是由法国人设计而成。这一例子,在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工作中,屡见不鲜。这种不去研究本土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而盲目克隆异国异地成果的行为是没有未来的,是缺少文化价值的。

所以说人文性问题是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工作面临的一大危机。

(二)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重视强度不够

2003年神州5号升天后我们激动之余,看到的是大片的黄色祖国大地,绿色的地方几乎很小很小,邻国的俄罗斯、东南亚却充满了生机勃勃的绿色,这便是我国城市环境面临的第二个问题——生态性。这个问题,使城市失去了它们各自的根本特色、违背了人文生态环境的理念、脱离了习近平总书记“环境正义”的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追求。

针对这两个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相关科技成果、资料文献以及项目成员的实地考察研究数据,本项目组已获得一定的理论成果,若想要了解清楚这现象背后原理,我们仍然需要在未来投入大量的工作展开更加深入的调查。

三、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就是城市或者城市群当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开放空间体,作用于服务广大公众,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工作,是有利于该城市政府汇聚民心,体恤民情的实际工作,市民的爱市意识、公共意识和地域、文化意识会因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工作而增强。

将公共资源为市民百姓服务,那才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宗旨。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种类多样、形态不一、分布广泛,其总建设用地规模更是达到了城市总规模的一半,因此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工作,有利于强化城市整体建设,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城市环境建设水平。

(三)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一些城市盲目追求GDP,以至于对污染环境的惩治力度不够,导致出现了很多看似“天灾”实为“人祸”的状况。为此,城市必须贯彻“环境友好、生态优先”的战略原则,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号召。

(四)城市的公共空间,汇集了一个城市的生活、商业和文化等要素,是一个城市地域文化的象征,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工作,有利于发展城市的地域文化、提高该城市居民的文化水平。

四、根据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及其发展现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一)在我国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学发展过程中,在各行各业都在将“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的奋斗中,我们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也要摆脱桎梏,走创新之路,不再套用现有的规章标准,而要去思考如何根据该地地域文化特色去创新,避免出现“千城一面”个性不强的空间形态。

(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重新认识该地的土地和生态环境,尽可能的保留其完全价值而不是金钱方面的价值标准。避免出现“花一定的金钱在一个地方挖走一颗枝繁叶茂的树木去装饰另外一个地方”的现象。不管是设计初期还是建设工作过程中都要保留该地原本的生态环境,甚至是需要加强该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三)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工作中要合理塑造空间资源共享的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一发展理念引领中国发展全局,而共享发展理念更是本质要求。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工作更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成果要惠及每一个居民,让每个居民都有均衡的获得感,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宗旨。

五、城市公共空间的创新设计工作研究的影响

(一)有利于推展下一步有关城市公共空间的实践工作;

(二)有利于增强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設工作,提高城市居民的公共意识、地域意识和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宗旨;

(三)有利于在贯彻“环境友好、生态优先”的战略原则,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号召的同时提高城市的GDP水平;

(四)有利于当地的人文生态环境与文化更好的融入城镇化、现代文明当中,可以使城市具有可生长性,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大众的审美水平还可以人文精神滋养民族品格,可以体现文化韵味和人文风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六、结语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ecological civilization),消费模式”。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生态,更是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各种自然力量。

本项目从人文性和生态性两个角度探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新,研究如何在保留一个地域的个性的同时,使其融入现代文明之中,使城市的公共空间能够反映一个地域的人文精神的同时也能体现人文生态人居环境的理念,从而响应“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伟大号召。

最后,期望这一工作可以激励本领域更多同行研究人员在本方向上开展更为详细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申曙光.生态文明及其理论与现实基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3)

[2]黄少南.场所的记忆——景观设计中的场地精神延续[J].福建建筑,2011(12)

[3]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以20世纪下半叶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演变为研究重心.四川:四川大学,2005

[4]过伟敏 郑志权.城市环境——从场所文脉主义角度认识城市环境改造设计[J].装饰,2003(03)

[5]俞孔坚 刘向军 凌世红 边文光.城市设计彰显生态与人文精神——北京昌平新城商务中心区设计方案[J].城市规划,2010

[6]侯杰.城市设计中的人文性与地域性——以2009年ASLA获奖作品“循环景观”为例[J].科技情报与开发,2012

本文系2021年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生态文明建设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创新设计》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202113617015

猜你喜欢
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文明建设创新设计
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重要性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游憩适宜性评价分析的必要性研究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