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明
伴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在各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借助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可为推动教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首先针对大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体系建设理论基础加以阐述,其次针对大学体育课内外健康数据一体化建设展开研究,望借此可切实推进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现代化改革。
1 引言
“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良好应用,无疑为学校展开现代化教學改革提供新思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至课程改革中,可于推动课程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体育课程教学纲要中指出,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需重视课内外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课内外形成合力,提高学生体育素质。此背景下,教师便可借助健康数据的应用,设计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2 大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体系建设理论基础
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针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性质提出新定位,同时以新高度阐述体育课程目标,要求大学需有计划、有目的的将运动锻炼、校外活动、课外体育训练等同校内体育课程 归为一体,由此实现课内外有机融合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建设过程中,大学还应将“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作为建设课内外一体化体系的指导思想并落实于体系构建全程,对体育课程目标提出新设定,即应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健学生体魄。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应将“以学生为本”视作展开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主旨,将重视学生体能发展、技能发展的教学模式,逐步转移至推动学生体能及技能与情感共同发展中,借助体育教学活动的展开,实现学生终身体育兴趣的培养,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为推动大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体系建设,应重视大数据的应用,借此为课程一体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参考,推动大学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3 大学体育课内外健康数据一体化研究
3.1 体育课程管理
“互联网+”视域下的体育课程管理主要可分为如下三部分:首先为课堂考勤方面。体育课的一项重要课堂规则即为课堂考勤,此也为教师对学生出勤率加以了解的主要方式。大学阶段所开设的体育课同专业体育课相较而言,前者上课人数通常达30人-40人间,课程参与人数较多。分析现阶段大学在体育课程考勤方面,多以传统考勤方式为主,课堂中教师借助点名册完成学生课堂考勤情况的了解,此种点名方式不仅浪费大量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还会产生学生遗漏现象,对课堂考勤率的准确性产生影响。针对此现象,学校可开发一款APP,设计一键点名功能,点名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存储,以预先所设计的考勤分数规则为依据,自动评分学生考勤情况。其次为理论作业的在线布置。大学教育体系中,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即为体育课程的展开。分析体育学科内容发现,所涉及教学内容除涉及到体育技能的掌握外,如体育锻炼基本原理、终身体育思想、科学锻炼方法等理论知识的讲述也尤为重要。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体育理论知识通过在线课堂方式向学生传授,在每学期期末向学生布置理论作业。学生通过教师上传至在线课堂中内容的学习,完成理论作业,并借助所设计APP,考核自身理论水平,学生理论考核成绩纳入体育整体考核成绩之中。最后为可实现体育成绩的自动生成。体育成绩生成过程中,学校所设计APP、云端服务器、运动手环几者间需密切配合,云端服务器负责自动生成学生体育成绩。而运动手环可通过对学生自主锻炼情况的采集,自动转换为学生体育成绩,学校可利用所设计APP对技术评定项目加以设计,结合学生期末考核成绩,将考核成绩输入客户端,再利用数据后台通过预定模板将成绩收录至各体育课程评分项目中,由此完成学生体育成绩的生成,学生体育成绩无纸化操作,借此除可实现学生成绩核算准确度的提升外,还可提高学生体育考核的公平性、公开性。
3.2 实时锻炼监控
为推动体育课内外健康数据一体化建设,针对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展开实时监控具备重要意义。学生实时锻炼监控主要由如下几方面构成:首先为学生运动数据的实时收集。学校可为学生发放运动手环,学生借助运动手环的佩戴,可将体育课堂中、课外锻炼情况通过互联网实时传输至云端服务器中。与此同时,学生还可将锻炼情况、睡眠及心率等数据作为参考,对自主锻炼情况加以调节,促使学生展开同自身特点相适合的体育锻炼活动,切实推动自身体育素质的提升。其次为定位学生校内运动轨迹。为对学生运动情况形成更为具体、清晰的了解。学校可设计定位系统,并装置于校园内。此系统的设计同运动手环相连,对学生位置信息加以收集。运动手环内应用2.4G超高频RFID信号交互技术,在此技术支持下,可完成学校主要场所人员出入情况数据的采集,还可利用此技术实现课堂考勤自动签到,针对简化课堂教学流程,加强人员管理而言具备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