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大家还记得吗,学生时代老师们的那些“神操作”,不用花名册,可以在开学第一天背出所有新生的姓名;不用圆规,在黑板上画的圆完美无缺;不用参照物,分分钟画出一幅画;在校是老师,回家变“主厨”;讲课一本正经,唱歌圈粉无数……有些老师就是身怀“绝技”,德艺双馨,自带光芒。
四位来自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是一群热爱生活的达人教师,他们不仅在专业领域很突出,且独具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质与风采。乘风破浪的每一天,凝聚着老师们的用心与努力。
於爱民 70后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人事处副处长
绝活:享受下厨的篮球达人
於爱民在经贸学院工作了二十年之久。当初他以体育老师的身份进校,尽管后来他又去了教学科、学生科,轮换了多个岗位,他并没有放弃体育教学,放弃心爱的篮球。
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最核心的要素是有一个好老师。而今好的老师,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人格魅力,都要不断地自我完善,精益求精。於爱民与学生接触,他一直以身示范,“体育课堂上,丰富的形式和有趣的内容,更容易吸引学生走出教室。而一个有活力的体育老师,也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想必带出来的学生也一定元气满满。”课堂之外,於爱民分管学生社团建设,鼓励学生自发参与学校的俱乐部组织。他曾经带过篮球社,除了教一些基本要领、动作,他主要讲授篮球裁判法。他想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向学生传递终生体育的理念。
於爱民和自己的朋友、老同学组建了一个“传承篮球队”,成立一年多以来,俱乐部每周定期训练,20多位成员里,不少是父子一同参与,“跨年龄”组合。他觉得,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运动健身,难能可贵之处,都在于坚持与用心。况且,运动不仅关乎身体,更关乎心态。坚持运动的人,更容易获得坚强的意志、随心而动的快乐以及享受生命的态度。
这些年,他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也做了不少“功课”。他指导的团队,获得了2019年第五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业组一等奖。他总是以启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为推手,帮助学生打磨创业团队,收获成果。
闲暇在家,他十分享受“霸占”厨房的感觉,不愿被打扰。他把烹饪当成生活之乐趣,他觉得这可以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全局观,以及时间管理能力。於爱民的父亲原来在县里一家国营饭店当总厨,他记得儿时在农村,都是用大锅烧饭,父亲忙,就由母亲掌勺,他在一旁帮忙添柴火,耳濡目染地记住了烧菜的过程。如此平平常常的烟火气,已酿成他心底的一份甜蜜。现在周末休息,他会骑车去葑门横街买菜,然后从择菜、洗菜、烹饪、装盘,全由他一人完成。他的拿手菜有梅干菜扣肉、土豆炖牛肉、红烧海鱼、水煮腰花等,“梅干菜扣肉这道菜,偏浓油赤酱,我就加了点豌豆、红椒、葱末,色香味俱全。还有一道酸菜鱼,我牢牢记住父亲说的话,酸菜鱼的烹制很重要的一步,是起片,即鱼片的切制,还有控制好锅里的温度,以保证鱼片的嫩滑。”
在饮食方面他一贯追求多元化,做菜前会考虑全家人的口味,进而配菜。有的要清淡,有的要注重营养,有的喜欢新花样。尽管做好这一桌菜着实不易,但每次看到又光盘了,於爱民幸福满怀。
杨大蓉 70后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商物流学院教授
绝活:“画”教案,写随笔,做有精气神的老师
眼里有山有月,嘴角笑意温柔,杨大蓉的声音有一种特殊的质感,一举一动的优雅都在佐证她独有的知性。她从2006年进校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教学岗位,她对讲台执着而热忱。
作为消费心理学的一名专业老师,杨大蓉对于所教的学科专业知识可以说已经捻熟于心,驾轻就熟了,但她依然“不按常理出牌”,为了让专业不同的学生都能学好这门课,她精心准备了PPT,还手绘教案,让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出生于教师世家的杨大蓉,深谙“认真”二字对一名教师的重要含义,不仅在于教好书,更在于行为、态度中将这样的品德传递给学生。职业院校的舞台十分宽广,课堂上教的知识,是需要应用到今后企业中的,她觉得要讲好一门课,需要用心做,且足够坚持。她的课堂最为特别的,非备课笔记莫属。看着桌上一沓图文并茂的教案,着实让人叹为观止。沙漠里的骆驼,身着唐装的古人,花草树木,山水池鱼等等,每一笔每一划都体现出一名女教师的细致,和对教育真诚的心意。“我精心绘制教案,主要是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有的地方还会特意空出來,留给学生来画。”其实,她从没正儿八经地学过绘画,纯属个人爱好,无师自通。身为教师,她浇灌着年轻的种子,而绘画,又浇灌了她内心的种子。
多年来,杨大蓉养成了随时随地备课的习惯,生活中所见只要为教学所用,都被她细心记录下来。比如,有一年去美国交流访学,自由活动时,别人是观光旅游看风景,她则拍摄了上百张照片,记录不同人群的消费习惯,以此作为最鲜活的教学素材。她到学校超市,时常顺口问一句,哪个商品卖得好,为什么卖得好。这些早已成为下意识的一种习惯。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不仅要交给学生一碗水,还要指给学生一条河。”做一名智慧型老师是杨大蓉的追求,这些年,她还专心做着科研。她每年至少要承接一个研究课题, 她觉得教学和科研是相互影响的,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可以进行考察、整理,然后去申报项目;在做项目中获得的创新知识和能力,可补充教学。科研没有捷径,她常常为了获得最新最真实的数据,付出很多心力。
优秀的老师,目中有光,心中有爱,胸中有知,手中有法。她喜欢阅读各类书籍,喜欢用文字抒发见地。比如,她分享的一篇《盛世繁华》:“又是苏州的新年。倚着水榭看流水潺潺,对面的矮墙花影斑驳,各种风姿入眼,恍如旧电影一般。木渎榜眼府第,有这么一幅画,名为《姑苏繁华图》……我几次专门到榜眼府第,面对这历史的记忆,手卷循序渐进,渐入佳境……画成为国宝,画中之地,更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对象。近日再去之时,这幅画已被精美玻璃外框装裱,让我更珍惜与其直视的过往。”比如《美》:“吃过午饭,女儿对着镜子扎小辫儿。十一二岁,正是初识美的时候……少女之美是年龄赋予的,珍贵无比,转瞬即逝。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在于长相和打扮,而在于由内而外焕发的朝气。白居易笔下‘温泉水滑洗凝脂’,让吹弹可破的年轻之美成为千古绝唱……外表之下,是美丽和有趣的内心。如果内心空虚,乏善可陈,纵使千娇百媚,也索然无味。身边有的朋友,穿着简单,妆容朴素,人群里喜欢默默坐着,一旦与之交流,顿觉醍醐灌顶,心灵通透,句句如沐春风,气质之美令人陶醉……”再比如《信不信的故事》:“说到数字货币的国家信用,在儒家‘仁义礼智信’中,信在其中的地位十分了得,无信则不立……信既是对自己的约束,也会受到别人的约束。取信于人,最忌朝令夕改。所谓千金易得,一诺难求。罗永浩第一次带货说错了价格,将错就错,为他赢来了人气,因为言必信,行必果……信任旁人并不简单,随意相信,只会便宜了骗子们。一双慧眼,需要三观正,思路清。被信任更不易,强求不得,爱信不信。一言一行,兹事体大,默默耕耘,乐在其中,信不信由你。”
苏雷 80后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绝活:辩论演讲,原创雷语
苏雷在学院的日子,可以讲是不断升格的“开挂”人生。起先他在商业经济系做实训员,好比机房管理员。在当实训员期间,他教了九年的市场营销课。2017年,通过竞聘,他到会计国贸学院做分团委书记,后担任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在这段经历中,苏雷最难忘也最喜欢的就是与学生打交道,而与学生交集最为密切,莫过于他的“七十二辩论社”。辩论社于2005年由苏雷发起成立,七二两个数字同“锲而不舍”中的“锲而”同音,突出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多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经贸特有的辩论风格和人才培养梯队,社团先后培养了不少优秀的辩手。
在人们印象里,辩论就是一场语言的奥林匹克竞赛。双方你来我往,高手过招。辩论就是这样,当你准备一个辩题时,你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经过这样不断地练习,你的大脑慢慢地会养成思考的习惯,让你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多角度分析,批判性接受。社团内部的比赛,一般由苏雷敲定主题,如“经济全球化是否会导致文化多样性的消失”“读心术的存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他还常常头脑风暴,抛出一个自己都没想过的问题,于是与学生一起探讨,乐在其中。苏雷十分擅长点评,一眼可以看出比赛场上谁胜谁负。每年点评50多场辩论赛,积累了丰富的阅历。不久前他出版了一本11万字的《辩者为王》。
苏雷的文字功底很深厚,不管是写作,抑或是口头表达。他在学院官微开了《雷语》专栏,花了2年时间写了40几篇原创网文,包含实用性、思辨性的丰富内容。最后记住苏雷老师的一席话:打辩论就像投资,大家都投的项目,我就偏偏不投。大热即大冷,大家都关注的关键词,我偏偏不去管它,而是挑一个大家都忽略的关键词,那么你就赢了;不要随便去嫉妒一个人,无论是因為他的家庭、才华、有对象还是性格,因为绝大部分是你没有办法拥有的,但每个人也都有别人很嫉妒的东西,记得常常欣赏自己;刚毕业去参加面试的时候,不要打扮得比面试你的人还成熟,你是学生,人家已经做好这个心理准备的。如果你的格调不像学生,他们就会觉得你是格格不入的;你的紧张来自于你把自己看得太高了,觉得大家都在盯着你,可是你想想,别人在台上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呢……
魏娜 80后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师
绝活:PPT高手,课堂有光
魏娜在学院做了七年辅导员工作,2016年转入思政部当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思政课,是学院的基础课,所有学生都要求参与。单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思政课程,一定觉得枯燥无比,谈何趣味。
事实上,思政课立德树人,理论性特别强。为了将国家、党的一些政策、方针、意识形态内容,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思政老师需要动足脑筋。魏娜上课,讲求落地化,没有一味地去讲大道理,她倾向于讲红色故事,剖析典型的红色人物,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传承红色精神。她先后参加了三次江苏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不断磨砺着她的心理素质、驾驭能力,在这过程中,也助力她制作PPT的技能养成。
她说自己在做PPT以前,会构想一个基本框架与思路,再依次配套相关的模板。在内容呈现方式上,需要引用动画效果,即字体段落的表现形式,让演说完美合一,也让观者记忆更深刻。魏娜认为,好的课件,一定是去除冗余,抓住核心要素,简而明了。做PPT,如果说内容是灵魂,字图是肌肉,那么模板就是皮囊。
她的课堂总是那么信息量满满,且饶有趣味。她还经常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去到农村做社会调研,关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她也带学生去树山村调研,并且拍摄了微电影(《江南水乡 美丽树山》,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优秀奖。生活中的她十分热爱旅行,周末,她带着孩子一块郊游,好好感受大自然。她也会有意识地收集、积累各种关键词和人物,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