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问题观在初中几何概念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1-09-10 07:22吴朝辉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8期

吴朝辉

摘  要:本文借鉴陶行知问题观,以八年级三角形概念课教学为例,深入研究学生在几何概念学习中的问题提出意识、问题发掘、方法选择、试验和逻辑验证等教学方法。形成以问题引导的生成式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形成问题分解式的解题策略;培養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陶行知问题观;初中几何;概念课教学

当下的初中几何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渐渐地不爱主动发问思考了。一方面,有些学生因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产品而逐渐弱化了主动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自主提问、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意识缺失,难以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

近代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每事问》中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他在《大学的教育二大要素》提出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分为五步:1.觉得问题;2.什么是问题;3.设法解决问题;4.选择方法;5.印证。借鉴陶行知问题观,我们积极探索以学生问题为本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研究陶行知问题观的内涵,引领学生形成自己的几何问题观

(一)陶行知问题观重视问题意识产生的价值

问题意识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基石。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意识的价值,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不迷信书本知识,而更加注重问题本身的发掘;

(二)陶行知问题观重视提问的技巧和方法

使提出问题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思辨性,让问题的解决更具有策略。学生们明确不是为了提问而发问,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往往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已经具有解决问题的思路了,是一个平行思考的过程。

(三)陶行知问题观强调对解决问题的实践性认识

在实践中验证问题,经历验证问题的过程,就是几何学习中所追求的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而几何中的测量、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证明方法的多样性更增加了学生实践的乐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问题观,发展几何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语言表达能力。

二、践行陶行知问题观,优化几何概念课课堂教学

几何概念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在概念生成过程、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概念综合应用几个环节难以把握,是教学中需要突破的难点。

(一)形成以问题引导的生成式课堂教学模式

1.问在起点,让学生生成问题意识。

找准几何概念背景中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发现问题,启发思考。例如:学生在全等三角形概念预习时提问:“全等是指内角度数(形状)相同,还是指完全相同?” 有人认为:形状相同的是全等图形,例如圆;周长面积相等的是同一类图形。例如等底同高的三角形。因此要细究“全等三角形”“全” “等”分别的含义?理解全等概念中“重合”,对边、角这两个要素对应相等深入解析。这个概念的厘清,对今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学习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问答互动,让学生理解几何概念的生成过程。

课中教学中不断将问题踢给学生,反复的过程中,问题逐渐深入直至解决。例如学生问:为什么“AAA”或者“SSA”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这需要用到数学证明中的反证法。反例举出一个即可否定原命题错误。如何举出反例?我们先从满足条件的两个全等三角形入手,进行条件的置换和变形,尝试找出反例。“AAA”中,一条边也没有,启发我们从对应边不等的三角形着手。即对应边不等,但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SSA”中,一个角是对应相等的,SS是两条邻边。那么这两条邻边要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相等,它们的夹角是否确定?显然,这个反例要从两边对应相等,夹角不等的三角形入手。最终,学生们在不断尝试中举出了反例。

(二)促使学生形成问题分解式解题策略

1.“不如会问”让问题串的生成促进知识建构,形成知识网络。

例如特殊三角形这章内容,学生将问题连成问题串,将本章内容进行了分类整理。特殊三角形?特殊在哪里?从边、角分类:得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概念。学生对每个特殊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了归纳,做成思维导图。为总结特殊三角形性质和判定奠定了认知基础。

2. “学会巧问”分解步骤,问题解决注重实践验证

对问题进行逐一分解,寻求问题分解式解题策略。最终形成几何证明的综合法、分析法。例如学生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那么外角和也是180°吗?引导学生分解问题:(1)什么是三角形的外角?(2)三角形的外角和是求哪几个角之和?(3)用什么方法能求出三角形的外角和?(4)还有其他方法吗?(5)你能求出四边形的外角和吗?猜想一下多边形的外角和?实践中有同学用实验法:沿着一个三角形建筑物外侧走完一圈,身体转过的角度刚好是360度。同理,如果其他多边形转过一周也是360度。由此推测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在生活实践中验证解决了问题,形成学生自己的几何问题观。

(三)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和实践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1.“胜在每问” 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问题不断地有层次的提出、每每都问,就能一轮带动一轮。引发问题解决不断地进行下去。期间几何问题的多样解法、逆向思路等都为学生带来了创见性的应用。

2. 课后问题反思拓展,引发深入学习兴趣。

例如学生问:勾股定理只能用于直角三角形吗?有没有一个直角三角形不符合勾股定理的?勾股定理是欧式几何中最著名的定理。它是余弦定理的一个特例(高中数学),在非欧几何中,还有更有趣的结论。介绍数学史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或写成数学小论文进行交流。

四、结束语

践行陶行知问题观,实现几何概念教学中的问题主导课堂模式,还需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索挖掘问题过程、形成问题解决的策略几个重要环节进行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几何学习和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 陶行知文集:中国教育的觉醒[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3.6:92,365

[2]严立明 陶行知问题观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教学为例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5)